细胞色素P4503A4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A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BudCE4.1-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使CYP3A4和GSTA1可在真核细胞C3A中表达,并且增加其表达量。方法从含有GSTA1和CYP3A4的开放阅读框(ORF)克隆中扩增GSTA1和CYP3A4基因;将片段GSTA1以及载体pBuDCFA.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质粒命名为pBuDCE4.1-GSTA1;将片段CYP3A4以及质粒pBuDCE4.1-GSTA1双酶切后连接并转化,所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BudCE4.1-CYP3A4-
其他文献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结石压迫炎症的胆管壁可致胆管壁溃疡形成,穿透后形成胆管血管瘘,通常为胆管-动脉瘘,而穿入门静脉分支者,可致胆管门静脉瘘,当并存门静脉高压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其有效率仅为50%70%,且疫苗研究
1患者资料男性患者,45岁,因胰腺假性囊肿一年,腹痛20 d伴呕血1 d于2011年9月1日入院。5年前因腹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炎。此后约3个月左右发作1次,未经规范系统治疗,1年前
目的探讨婴幼儿肝脏肿瘤施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的技术关键、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12例患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疗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该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针对HCV生活周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迅速发展,给将来的治疗带
肺癌的多层CT血管成像,集中在成像技术、肺癌血供研究、肿瘤血管CT表现、肺癌的多层CT血管造影定性分析等方面。最初的肺癌血供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CV编码至少10种成熟蛋白,而非结构蛋白5A(NS5A)是其重要蛋白之一。磷酸化的NS5A与病毒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