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阑尾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阑尾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70例正常对照和132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应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术前血清IAP水平。

结果

正常对照组(70例)、单纯性(37例)、化脓性(6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33例),血清IAP水平分别为261±46.16μg/ml,367.86±97.76μg/ml,400.57±92.50μg/ml,476.36±120.17μg/ml。阑尾炎病变组较正常对照血清IAP水平明显升高(P﹤0.05)。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血清IAP水平较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有明显升高(P﹤0.05)。在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中血清IAP水平和阑尾炎病程有明显相关性(r=0.48和r=0.66,P﹤0.05)。术前血清IAP水平和术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具有明显正相关(r=0.33,P﹤0.05)。

结论

IAP可作为衡量急性阑尾炎炎症反应程度及机体免疫状态的血清学指标,提示随阑尾炎症的加重,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愈明显。

其他文献
期刊
对52例腰骶部脊膜膨出患儿术前及部分病例术后进行了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伴大便失禁患儿测压结果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复检时各项指标略有增高。说明此项检查不仅可以作为术前判断肛门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评价术后排便功能改善及其程度的客观指标。
期刊
期刊
术中准确地评价肠活力是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应用兔肠缺血模型,比较静脉荧光素、表面血氧测定和激光多普勒三种技术判断肠活力的精确性。结果:诊断效率静脉荧光素法为78%,表面血氧测定为68%,激光多普勒为95%。后者精确度显著优于前二者,且操作简便、迅速,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