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精细化管理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被运用到高校管理中,本文从高校精细化管理定义出发,探索高校精细化管理途径,突出在高校精细化管理中的注意点,以期高校管理效率获得提升。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管理;路径一、精细化管理起源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于1911年在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根据自己早年在工作中的经历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操作方法,使工作效率获得了极大地提高。这也是第一本关于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著作。20世纪50年代,精细化作为管理概念被日本企业提出,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其研究的深入,精细化被运用到高校教学、学生等方面的管理中。
  国内精细管理工程的创始人刘先明提出了“四细”(两细分、两细化)——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岗位及职能,细化目标、指令等,细化程序。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其执行力,管理工作要有制度,有程序。北京大学精细化研究中心为主任汪中求则认为所谓的精细化,就是在管理中要有重点,抓关键,量化管理标准,对其进行考核,督促其执行。要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定义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单位或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单位的固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高校精细化管理就是把高校教学资源进行细化,使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到无限大。其中包含了四层含义,一是为高校管理是一个过程,二是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是达到教学目标,三是高校管理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四是高校管理的本质为协调。高校精细化管理可以总结为“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高校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自身的岗位职责来执行工作,不越距不越位,各施其责。就像教师不会随意去修理教学设备,总务人员不会去检查批阅学生的作业是同样的道理。“合理分工”则是高校按照实际情况及岗位需求,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做到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每位工作人员都有自身需完成的工作,也不会有工作无人负责、分工重叠、互推等现象的发生。“细化责任”就是根据每一个岗位职责细化其具体工作要求。例如教师必须完成备课、授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考核等一系列职责。“量化考核”就是参照考核指标对其工作完成度进行量化,通过考核得出考核分数。
  三、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途径
  (一)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细化管理氛围
  高校要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全面渗透于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制定规划、措施时,要注意精细化,每一步都要经过精心考虑设计。要让这个意识成为高校管理者的自觉意识。这样高校精细化管理才会有所保障,学院的管理水平、高度才会进一步提升。当前的社会形式,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做好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并将所学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树立高校管理人员良好责任意识
  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是现代管理学中管理的三个层次。而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之上的。高校管理也要实现三化。要想实现三化,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息、有思路、有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也就是说每一个高校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工作中要做到把握分寸,把握节点。要将严谨的工作作风贯穿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中。
  (三)严格制定高校制度
  要实现高校管理精细化这一目标,高校要制定高校管理制度,既要有职能性制度,又要有操作性制度,如《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实践奖励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师培训奖励制度》等。要对各项工作有严格的标准和衡量标准。要让每一个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责任。要有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自身行为,逐步形成习惯,演化为管理人员的个体行为。同时需适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精细化管理程度获得进一步提高,使高校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开展。
  (四)明确高校考核制度
  要想落实高校岗位职责,需将岗位职责进一步具体细化。明确每一个岗位要求,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例如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学工处工作人员,院系党总支书记、团支书、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具体职位需明确其具体职责,做好自身的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获得顺利开展。在精细化的同时要结合人性化。要充分发挥每个岗位每个管理人员各自的特长,在现有制度下灵活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只有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有效结合,才能推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创新。
  另外对管理人员工作开展公平、公开、工作的考核,奖励与考核相挂钩。对在教育管理中有业务能力强的,师德高尚的,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注意点
  (一)把握精细化管理原则与方法
  首先需明确高校精细化管理目标,制定高校各项制度,以此来引导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约束其行为,需明确管理人员奖惩措施,以便于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其次,严格控制高校管理。既然高校已制定了各项规则制度,那就必须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执行情况的反馈,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第三,在奖惩中要注意“四性”——警告性、确定性、及时性、公平性。需在校内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教育,要做到奖惩兼施,明确违反制度将受到惩罚,强调其责任,起警示作用。同时明确表现出色将受到奖励,带动积极性。奖惩要公平,不要因人而异,同时要即时,不要拖泥带水,让人产生侥幸心理。
  (二)注重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
  不要为了想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而实施精细化。应多注重高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更应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师生的发展。
  (三)充分调动广泛师生的积极性
  实施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调动广泛师生的积极性。当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去最初的目标相背离的话,那么实施高校精细化管理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人性化也就无从谈起。
  (四)注重人性化发展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精细化管理不能以一盖全,不能一个标准走到头。而更多的是注重发挥个人特点,注重实施个性的展现,从而体现个性化教学。
  高校精细化管理需要的是完善的管理层,健康的管理系统,公平公正的分配任务及责任。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对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精细考虑。这样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公正才能出成果。当“精细化”成为高校管理的核心时,高校管理必能获得长足进步。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司法考试制度下存在法学科班生考不过非法学科班生的怪现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考试制度未能从入文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行等多方面对考生进行符合法律职业本质要求
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
一、“保密神秘论”。受各种影响,一些人始终认为保密工作很神秘。这是错把战争时期的保密局与现在相混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县以上地方
“叮铃铃……”闹钟的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接着,家中响起嘈杂的声音:脚步声,叫喊声……一瞬间,“兵荒马乱”。“快点儿,快点儿,快七点半了,赶紧起床,要不特长班就迟到了…
三门峡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水,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至此,逍遥过冬。  三门峡是一个厚重的城市,有故事有底蕴,三门峡的名字本身就源于一则古老而神奇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阻挡大河的高山劈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滔滔大河得以东流而去。之后,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也在这里流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从此诞生了一个名为“道教”的宗教,这里也成了道教的圣地。  三门
今年以来,海南省台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部署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澄迈琼台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着力
这个春节,我国东部多地都是在雾霾里度过的。农历除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部分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其中68个城市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16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这不禁让人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  实际上,其他发达国家在工业高速发展期,也大多经历过雾霾的集中爆发。上世纪50年代,伦敦的雾霾事件曾致1.2万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也造成数百人丧命。但如今,这些地方蓝天白云、绿
期刊
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音乐艺术教育对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素质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art
本文从有关辩诉交易的若干问题分析人手,对辩诉交易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梳理与论证,并对辩诉交易中的正义与否、公平与效率、公诉权的可处分性、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
因为曾经在英国留学,所以同事们常常希望与我对证:伦敦现在还有雾吗?  我的回答是伦敦除了自然天气产生的雾气之外,是没有雾霾的。天气晴朗时,天是湖蓝色,云是洁白的。人们会躺在公司或者社区附近的绿地上休息,那些西装革履看上去有些古板的人才会坐在长椅上,吃个香蕉或者苹果作为午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突然喜欢拿“伦敦雾”来说事,喜欢翻出1952年12月那光怪陆离的5天里的照片,罗列出伦敦曾经有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