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系.王志军:我们只能靠自己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军
  年龄:35岁
  籍贯:北京
  专业:编导
  导师:苏牧
  班级人数:30人(12名男生18名女生)
  学费:10000元/年
  报考次数:1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看片数量:500-600部


  >>如果告诉你王志军专科毕业于体育大学,你一定会惊异于那专业跟电影的疏离。但入学前的活跃已经令他迅速积累起一种学生中不多见的社会资本。他话语的密度很大,倾诉欲很强,回答经常偏离我们的问题,显然,跟那些埋头苦读的“专业学生”相比,他更为圆熟,也满腹抱负,随时准备投入一场革命般的艺术运动。你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急欲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的迫切。
  (□新电影 ■王志军)
  
  自认为还可以
  □ 你原来是做什么的?
  ■ 我原来就是做编剧、导演的。做电视电影和电视剧,也拍纪录片。我写过一些电视剧,像给中央台写过一个[京城人家],还做过一些纪录片的总撰稿,给西藏拍过很多宗教题材的大型纪录片。
  □ 为什么在做了几年的编剧和导演之后又要来考电影学院呢?
  ■ 因为我之前自认为还可以,因为写过一些还自认为可以的剧本,有一个电视电影叫[古玩]不知你们看过没有,就是我写的,还凑合吧,那个戏的策划和编剧都是我。因为虚荣心比较强吧,就觉得不到电影学院来在形式上就不够“电影”。虽然从事了这个职业,但是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和认识跟从事不从事这个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搞了一辈子某种职业,但是这个职业的性质和本质跟他还是没有关系。搞了一段时间,有一些效果,但是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我自认为还不够了解。原来不是干影视的,也不是干文化,是搞体育的,跟影视八杆子打不着。偶然涉及到,跟着朋友一起做,希望介入,但是总要有个介入点吧,所以自己想半天,做摄影还是搞美术都想过,也尝试过,但是最后还是觉得编剧导演我自己喜欢,当时不知道自己适合。因为觉得编剧导演跟人打交道少一些,这跟自己能不能干没有关系。但是其实慢慢介入这个行业才发现任何行业都要跟人打交道。面对社会无法躲避。
  □ 你这几年看了多少片?喜欢谁的电影?
  ■ 几百部吧。法定的是一周四部,一年要看200部电影,我可以保证每天看一部。我比较喜欢俄罗斯电影,因为谈好坏是普通观众的看法,而我们是为了交流。我喜欢勒孔特、阿巴斯。我曾对阿巴斯电影进行了一些研究,他的电影像画卷,向我们展开空间。其实费穆早在他之前五六十年就做过了。
  □ 内地导演呢?
  ■ 喜欢自己。对于贾樟柯我挺敬佩他,我觉得他的影片不长于叙事和故事,却长于电影精髓。艺术电影最大的进步在于艺术家的投入和创作能力。他曾在学院是旁听生,而且不是优异学生,但为什么成为第六代领军人物,像张元、王小帅、娄烨等可能都认为自己是科班毕业,有师承,但贾却没有“血缘”,可他对电影的投入却很棒,虽然影片中有问题,但是他却拍出了影片,而却没有空谈。很多电影学院学生有以下四大特点:一、空谈自己认识的圈里名人;二、大谈他有些想法和自己雷同;三、臭他上学时的糗事;四、我的想法比他好却没有片子拍。贾在电影上很“钻营”、“投机”。当然,我是褒义,在圣丹斯电影节他“上蹿下跳”,但他的目的实现了。他的投入是他成功的根基。中国电影人应多一些艺术电影的投入,少一些艺术电影的呐喊。
  □ 电影学院跟你没进来之前的印象吻合吗?
  ■ 名至实归吧。每个学院都有特色,从学院毕业出来还是要感谢学校和老师的。
  □ 你在学院的最大的快乐和烦恼是什么?
  ■ 快乐是可以早起晚睡。烦恼是找不到钱拍电影。我认为中国不需要商业电影,因为谁拍谁赔钱。中国电影应该按商业规律办事。像现在国内没有私人院线,比如很多你想拍的电影电影局却不让你拍。我觉得现在电视剧已经把产业链做得非常成熟。
  □ 你觉得中国电影的产业化程度太差了?
  ■ 可能和制作标准和环节连接不好,比如说拍片出来找不到院线,所以只能找发行,可在利润上不好控制。但我觉得中国电影是有希望的。
  □ 你觉得电视剧和电影有一样的地方吗?
  ■ 它们都是产业。但就像可以把电影分为实验电影、先锋电影这些艺术电影等,电视剧却不行。
  □ 你怎么解决生活问题?跟剧组吗?
  ■ 帮别人拍电视剧,写电视剧。可是想拍电影很困难。电视剧的编剧只要写,不用跟,播出才看到。电影剧本我喜欢刘鹏的,[贫嘴张大民]的电视剧是他独立写的,[菊豆]的原著和编剧都是刘鹏。
  □ 毕业后怎么打算?觉得自己有潜力吗?
  ■ 肯定和电影有关,但却没有想好。不是你有能力发展空间就能给你。并不是我能决定的,你要想拍你喜欢的东西就要忍受寂寞和贫穷。像贾樟柯以前都住在地下室,我赞赏这个。
  □ 你现在在承受寂寞和贫穷吗?
  ■ 我已经在承受,但没享受到同等名誉。因为一个30岁的人可以做电视剧,你可以有钱,比如写武侠、情景喜剧。就像很多热血青年,最后都去拍电视剧了。对所有搞电影的人不管成功不成功,都应给予掌声。
  □ 如果有一天你在电影上没有什么前景了会去做什么?
  ■ 那我就去做编导。电影学院更重视艺术创作。说糙点,中国电视剧是给穷人看的,说好听点,就是百姓。而所有好的影片是一定不会在电视台上播的,因为电影爱好者不是电视观众。
  □ 你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 为了表达一切,不光是表达自我,比如看到别人的感觉。就像有人选择写作或选择骂人为一种方式吧。
  □ 那如果你拍了电影能有多少人看?
  ■ 全世界超不过500万。像很多人知道毕加索,但却不能理解他的艺术。像“射雕”的新版播出后效果不错,但是二版再播出时收视率却最高,为什么?虽然有很多穿帮的地方,但大家重要的不是看你电视剧中有多少好山好水,更重要的是近距离地观察人和人物对话。
  
  谁也不能保证你做导演
  □ 你们班同学的状况怎么样?
  ■ 拍过戏的都不太多,帮别人写剧本人的也不多,但都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学院。
  □ 你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 男生12个,女生18个。
  □ 专业水平上男女生哪个好?
  ■ 我觉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要问每个人,每个人都说我是第一。但是分层次。
  □ 同学都比你小很多?
  ■ 同学中最小的比我小10岁,但我也不是最大的,我也是中间的。
  □ 年龄大的成熟些吧?
  ■ 也不见得,有些人年龄大,但是不理智,心智不成熟;但有的小孩年龄还比较小,但是涉世很深,很机灵聪明。
  □ 每个人都有作品吗?
  ■ 有,基本都是短片。我在去年的大学生电影节获过奖,在境外也有些奖项。我的剧本是竞争通过的,所以系里选定来拍,名字叫[什刹海]。讲的是什刹海一个很老的理发店,我选的特色是新和旧、老和小。因为北京就是个既老又新的城市,理发也是个既老又新的行业。我在什刹海中设置一个老理发店的目的就是一种对比。我要讲的就是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迁。老师们都喜欢这个题材,因为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只不过我只是以一个小理发馆为切入点,我认为什刹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符号了。
  □ 有多少人看过?
  ■ 我还没拍呢,这就是我的剧本故事。请非职业演员,可能有一部分在什刹海选景,另一部分选择白塔寺老城区。现在正在筹备当中,应该很快可以完成。
  □ 你们一个班30人,最后能有多少人能当导演?
  ■ 我觉得不应该这么问,除了导演系,文学系的贾樟柯、录音系的宁瀛都当了导演,包括管理系,各个系都有。出的比例多大跟教学没关系,还是一种个人选择,这种概率是不能预估的。
  □ 同学工作都找的怎么样了?
  ■ 据我了解大家都还没有找好。有一部分现在正在干,可能都是为了生存,都不是最终想干的。进入电视台跟专业还是有一定区别,影视公司只是作为一个策划,一个参与者,也不能完全进入。所以大多数人都流于进电视台啊,进影视公司啊,只是一个工作。
  □ 是不是很大一部分都拍电视剧去了?
  ■ 其实拍电视剧的人很少,因为你得有能力,进了电影学院谁也不能保证你做导演、做大师。我们班30个人,参加大学生电影节获奖的有3到5个,我的片子也是获奖的。但这只能说明你的一个创作水准,根本不能保证你能当导演。来电影学院的我们都是幻想者,出门以后就成为职业者了,能成为导演的只是极少数。我的短片是偏重于人生感悟,可以算是艺术片吧,但是一出电影学院马上面临的就是现实。马上要找单位找工作,这跟艺术创作根本就不搭界。
  □ 就是说同学去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占的比例大一些?
  ■ 这是主流吧,基本上都是跟影视相关的工作。但是可能两点,第一个就是选择跟影视近亲的工作,就是说最起码电影制片发行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中心;远亲的就是做栏目,或是影视策划、发行,虽然比较远,但还是有血缘关系。再不济就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比如做书,因为都是文学系嘛,剧本卖不出去就做做书,像[绝对隐私]啊什么的,凭这个我们也能生活。因为文学系的好处就是脚踩两支船,一个方向奔着影视,一个方向奔着文学,实在不行就去做秘书(笑)。
  □ 以前第五代时是包分配的,现在这种就业方式有利有弊吧?
  ■ 首先我们这代没有第五代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就是对国家、民族和人之间的感悟要差。但是他们也有不如我们的地方,我们只能靠自己,他们可以靠国家。第五代所有成功的人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我们是自己安排的,全是国家给他钱。但是我们成了名就可以站在领奖台上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依靠投资人,依靠我们自己。这是我们比他们强的地方,但是这也是一种无奈。我们也希望国家给我们出点钱,去拍片子。
  □ 国外的情况呢?
  ■ 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毕业的学生出来的第一点就是,你是一个毕业生,大部分人出了校门就是失业状态。不像中国,毕业以后会沿着这条路找相关的工作。电影专业出来大部分是失业。斯皮尔伯格、卢卡斯之所以能出来是因为他自己从小就玩胶片,就跟咱们现在玩DV一样,而且可以卖票,3美分5美分卖票让人来看我拍小孩打仗。斯皮尔伯格第一个片子就是这样,首先建立一个观众最大化。这样引起注目,家庭的注目,社会的注目。家庭的注目有什么好处,就是爸妈可以给他再买个摄影机;引起社会的注目好处就是一些电影节就可以给你电影奖金,这样循环下去,他会一步步在电影节中展露头角,就会有片商利用你的创作才能为我服务。其实现在国内电影环境是非常好的,人人可以拍DV,人人可以做影像,过去是不行的。你像西班牙,它的经济在欧洲是最差的,有些电影不次。我是说,以前玩High 8的时候,跟现在玩DV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现在DV跟以前玩“超八”胶片一样。
其他文献
胡斯奥  年龄:22   籍贯:北京   专业:电影摄影  班主任:邵丹   学费:10000元/年  报考次数:1   班级(专业)人数:应16人现14人  工作去向:未定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看片数量:300   喜欢的电影类型:艺术片、商业片   自我评价:偏内向 爱运动    >>胡斯奥是那种不太善于面对记者的人,当我们在电话中提出采访要求时,他说自己不善言辞,提出能
期刊
李菱  年龄:23岁  性别:女  籍贯:北京  专业:美术系特技专业  导师:刘晓清  班级人数:13个  学费:8000元/年  报考次数:一次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工作去向:继续深造(读研或出国)  喜欢的电影类型:剧情类、特技类  4年看片数量:400-500部  >>李菱的表达能力很强,能很清晰地将她的想法传递给你。相对于同龄人,她显得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很有把握,有一种比较清醒的成熟
期刊
叶彤  年龄:21   籍贯:北京   专业:导演艺术   导师:王红卫 杨琳   学费:10000   报考次数:1   班级(专业)人数:12  工作去向:未定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看片数量:500   喜欢的电影类型:商业片   >>叶彤就是前几年一个著名中学生DV作品的主创之一,没想到在学校里看到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导演系学生了。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觉到中国下一代
期刊
杨洋  年龄:22   性别:女  籍贯:长春  专业:表演系   学费:10000元/年  报考次数:一次   班级(人数):40  工作去向:签约经纪公司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4年看片数量:400部  喜欢的电影类型:艺术与商业相结合     >> 杨洋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女孩,但是属于耐看型,长相大气,多瞅上几眼会发现她和宁静惊人的神似。在表演系学生中她是特立独行的一位
期刊
陈少莹  年龄:22岁  性别:女  籍贯:广东  专业: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  导师:吴曼芳  班级(人数):03专升本 19人  学费:10000元/年  报考次数:一次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工作去向:准备读研(留京或出国)  喜欢的电影类型:歌舞片、艺术片  4年看片数量:500-600部  自我评价:自信、乐观、勤奋  >>采访陈少莹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录音笔的空间都录满了,而采访正好进入
期刊
策划/ 尚可  执行/ 费墨、表江、赛人、孙菁、晃晃  图片提供/ 杜强    这就是著名的“78班”唯一的那张合影,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拿到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当时他们和现在的毕业生一样,正忙于实习和找工作。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最后都成为一线导演,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五代”。今天,陈凯歌(中排右三)、田壮壮(后排左二)还在拍电影,金韬(后排左一)、李少红(前排左二)、吴子牛(中排右五)、林
期刊
导演:理查德·艾尔  编剧:杰弗里·海契   主演:比利·克鲁德普、克莱尔·丹妮丝、鲁伯特·埃弗莱特  类型:剧情/古装  国别:英国/德国/美国  出品:艺匠 映期:2004年9月3日(英国)    故事发生在17世纪60年代,虽然莎士比亚已经死了100年,欧洲也吹起了文艺复兴风,但由于女人被禁止登台,所以当时剧院里女性角色还都是由男人扮演,而以完美的外形和高
期刊
杨晓晖  年龄:22   籍贯:北京   专业:录音艺术本科   学费:8000元/年  报考次数:一次   班级(人数):15  工作去向:考研   父母是否专业人士:否  4年看片数量:1000   喜欢的电影类型:商业片   >> 在所有被采访的学生中,录音专业的杨晓晖是最学生气的一个,她反复说,这是她第一次接受采访,感觉怪怪的。其实在电影学院,这样的学生是很有代表性的,这里
期刊
[茉莉花开]上海电影节载誉归来     [茉莉花开]在上海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大奖”,虽然这个奖是名质实归,但因拷贝运输的问题经历了一波三折,也算来之不易。6月15日,投资方之一的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为祝贺侯咏自上海的载誉归来,特地在首都机场举行了一个郑重的接机仪式。“世纪英雄”总经理张敬先生亲自迎接以示对侯导的真诚祝贺。  显然侯咏导演对于这种隆重的场面显得颇有些惊讶,连连称:“这有点过了,
期刊
根据北北的小说《表扬》改编  导演:黄建新  摄影:姚小峰  主演:王志文 范伟 陈好  出品: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  北京民众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北京快乐新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2月    黄建新的电影大都选在都市,好比青岛、大连、杭州都是些洋派十足,并相当自得的城市。而南京,在黄建新看来,地域并不重要,中国人的事,在哪儿发生都大同小异。他看重的是南京的古城墙,别的不说,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