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侮辱孔子案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xwindo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品涉嫌“恶搞”花木兰,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强烈要求艺人贾玲道歉;无独有偶,道教界痛批电影《道士下山》“丑化”道教,要求导演陈凯歌道歉,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太阳底下无新事。早在民国年间,山东学生排演话剧《子见南子》。孔子后人强烈不满,一状越级告到蒋介石,引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侮辱圣人”案。
  一出话剧惹出祸端
  时间拉回到1929年6月8日晚,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址在曲阜县)正在举行游艺会,灯火通明,济济一堂。
  最为精彩的压轴戏即将闪亮登场。这部由著名作家林语堂创作的独幕话剧《子见南子》,改编自《论语》和《史记》,刊出后广受欢迎,南京、上海多地学校争相排演,孔子家乡的二师学生岂甘落后,征得校长同意,决定第一时间排演该剧。
  毕业于北大的宋还吾校长,深受新文化影响。他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论语》,亲自指导排演,让学生到孔庙观看孔子及子路的塑像,仔细揣摩二人神情。最绝的是,他选定学生中的孔子后裔扮演孔子,而女主角南子则由能歌善舞的女教员担任。为了追求逼真,学生会特地向孔府借用了器具道具,并送票给孔府;学生们还在大街小巷张贴海报。
  排练半学期,这出戏终于与翘首以待的观众见面。音乐响起,舞台帷幕徐徐地拉开——卫国卫灵公的延宾室里,端坐着谨肃庄严的孔子,看起来不过50多岁,身材魁伟,目光炯炯,留着胡须,身穿黑袍,头戴礼冠。
  正史上,周游列国的孔子,意在谋得一官半职,以实现兴乐复礼的政治理想,甚至主动求见淫乱朝堂、名声不佳的卫国王后南子。二人隔帐见面,南子叩头还礼,身上佩饰发出清脆响声。子路对此极为不满,孔子赌咒发誓,与南子绝无暧昧关系,“天厌之!天厌之!”
  “子见南子”一节,为千百年来儒家学者争论最多,也最为尴尬与难堪的一节。因为这一节,弄不好会败坏圣人纯洁伟大的形象,更会破坏他自己制定出来的礼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林语堂别出心裁,塑造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南子形象,她生性潇洒,举止言行与孔子所推崇的周公之礼多有不合。二人见面,南子对克己复礼不感兴趣,而热衷于请孔子与她共同创办“六艺研究社”,男女在一起不拘形式地讨论国术和游戏,以实践她的“男女交际之礼”。两人的戏剧冲突由此展开。
  剧中,孔子非但未能说服南子,反倒被她“饮食男女”人生真义的宏论所折服。当南子与众歌女一起弹唱《诗经》,佳人翩翩起舞,“孔子子路都目不暇接,心神向往,但又是一种忧郁不安之状”。
  舞毕,子路赞叹:“夫人曲舞都这样的好,真是天才,佩服之至。”孔子如梦方醒:“想不到乐舞有好到这样的!”他自言自语:“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诗,真正的礼,真正的乐。”
  林语堂并没有丑化孔子的想法,只是将孔子从一个“圣人”还原成“一个有情有欲,有血有肉的人”。从“幽默方面看去,才能达到对孔子性格美点的真正领略”。舞台上的孔子内心世界复杂,一改过去道貌岸然的圣人面孔,令人耳目一新。
  万万没想到,演出引起部分孔子后裔强烈不满。孔子死后,歷代帝王均尊为圣人,礼遇有加。反观宋校长既不出入孔教会之门,也不到孔府拜谒,不仅没有日日研读孔子儒学经典,而且还时时向学生们宣传反封建思想。他支持学生排演《子见南子》,怎不激起孔氏族人不快。
  谁人不知,新文化运动兴起,反封建思潮席卷全国。孔子的忠君愚民学说首当其冲受到批判。1928年,历经千年的祀孔典礼被国民政府废止,改为纪念孔子诞辰。蔡元培等人公开提议取消孔门“衍圣公”封号,没收其祀田。
  圣人之乡,民众反封建浪潮高涨。孔林、孔庙以及学校墙上,不时出现民众团体和学生用粉笔、铅笔涂写的“打倒旧道德”、“打破旧礼教”、“打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等标语。
  形势逼人,曲阜著名的大青皮孔祥藻和孔教会会长孔繁朴虽怀恨在心,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恨恨连声,暗中等待时机。
  沸沸扬扬的“侮圣”案
  好机会终于来了!十天后,一大串高级轿车拖着滚滚浓烟驶进曲阜,在孔府大门前停了下来,为首的是日本政客犬养毅和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此行专为拜谒孔庙。
  中日政客高调尊孔,给孔氏族人极大鼓舞。在张继面前,他们添油加醋地告了二师师生一状。随后,张继对二师学生训话,嚷嚷学生应安分守己,强调“孔子是万世推不倒的圣人,旧礼教不能反对”、“孔子的仁是治国的根本”、“严防赤色分子活动”等。二师学生怒不可遏,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西山会议反动分子张继”的口号声中,将张继等人轰出曲阜。
  颜面扫地的张继,便如此这般向孔祥藻等人面授机宜。果然,在犬养毅一行带着孔府馈赠的许多古玩玉器离开曲阜后不久,孔祥藻等以“孔氏六十户族人”名义,以“侮辱宗祖孔子”的罪名,通过自称为孔子后人的孔祥熙转呈,直接向蒋介石告状。
  “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宋还吾,赋性怪僻,学术不纯。本年六月八日该校演剧,大肆散票,招人参观,竟有《子见南子》一出,学生扮作孔子,丑末角色,女教员扮成南子,冶艳出神。而南子所唱歌词,则《诗经·鄘风·桑中》篇也,丑态百出,亵渎备至,虽旧剧中之《大锯缸》、《小寡妇上坟》,亦不是过。似此荒谬绝伦,任意谩骂,士可杀不可辱。对于此非法侮辱,愿以全体六十户生命负罪渎恳,迅将该校长宋还吾查明严办,昭示大众。”文末强调:“孔子在今日,应如何处治,系属全国重大问题。”
  孔氏族人联名告状,在政界、教育界、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工商部长孔祥熙力主严办,鲁迅和林语堂则声援学生。
  赞美孔子为“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之表”的蒋介石亲自出面,坚决要求严厉查办,孔祥熙也气势汹汹地向教育部施压。教育部派出高级参事朱葆勤,与山东省教育厅所派督学张郁光一起,立即赶赴曲阜,进行实地调查。   二师学生会向全国发出通电。“惟对于孔氏族人所呈控敝校校长各节,认为绝无意义。断难成立罪名,公论其在,不可淹没。敝会同人在此时期绝不向封建势力低首降伏。”
  国民党曲阜县党部、县建设局、财政局、教育局、农民协会、商会纷纷向报界发表宣言,向上级送呈文,批驳诬告。
  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向教育部长蒋梦麟汇报,称《子见南子》一剧“并非该校自撰”,完全根据林语堂所编成剧本,“至扮演孔子角色,衣冠端正,确非丑末。又查学生演剧之时,该校校长宋还吾正因公在省”,对此事没有任何责任。
  “倒孔”舆论占上风
  宋校长上书教育部,辩解称“本校所以排演此剧者,在使观众明了礼教与艺术之冲突”。并称孔氏族人的告状信“真是信口胡云”。
  为了澄清事实,宋还吾在《为辱孔问题答<大公报>记者》中揭露:“六十户者,实孔氏特殊之封建组织”、“俨然专制时代小朝廷”,致使“曲阜县知事,对于孔族及其所属之诉讼,向来不敢过问”,而二师“设在曲阜,历任皆感困难。前校长孔祥桐以开罪同族,至被控去职,衔恨远引,发病而死。继任校长范炳辰,莅任一年之初,被控至十数次”。
  针对孔氏族人所言“侮辱孔子”,宋痛斥为“满纸胡言,毫无实据。谓为‘侮辱孔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纵使所控属实,亦不出言论思想之范围,尽可公开议论,无须小题大做”。并质疑:“教育部竞派参事来曲查办,似非民主政治之下所应有之现象。”最后不忘讽刺:“还吾未尝出入孔教会之门,亦未尝至衍圣公府专诚拜谒,可谓賦性怪僻。又未尝日日读经,当然学术不纯。”
  “若夫所唱歌词,均系三百篇旧文,亦原剧本所有。如谓《桑中》一篇,有渎圣明,则各本《诗经》均存而不废,能受于庭下,吟于堂上,独不得高歌于大庭广众之中乎?原呈以《桑中》之篇,比于《小寡妇上坟》及《大锯缸》,是否孔氏庭训之真义,异姓不得而知也?”最后一句讽刺得好不尖锐,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难怪孔门理屈词穷,狼狈不堪,无地自容。
  “侮辱圣人”案,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纷纷发表社论,几乎都对二师师生给予大力支持。《大公报》、《新闻报》、《华北日报》均做了如实报道,揭露内幕,并发表社评予以声援。
  如《民国日报》在7月25日至28日,连续发表了《关于<子见南子>:连死人也骂不得》、《因<子见南子>想到孔子学说在今日之地位》、《打倒孔子的权威足以摧毁封建势力,顺便略谈<子见南子>讼案》等文章,对孔子的忠君愚民学说以及封建势力进行猛烈抨击。
  “孔祥藻为曲阜之著名大青皮,孔繁朴是孔教会会长。且孔繁朴尝因广置田产,致逼兄吞烟而死,则其人品可知,而所谓孔教会者,仅彼一人之独角戏而已。”上海媒体《金刚钻》披露:“彼欲扩张孔教会势力,非将二师迁移他处,实无良法,则此次之乘机而起,自属不可免者,故此案直可谓二师与孔教会之争也。至于其拉拢青皮讼棍,不过以示势众而已。”
  与此同时,国外华人华侨也纷纷发表通电或声明,表示支持山东省立二师及宋还吾,欧美等国外媒体也纷纷给予报道。
  “侮辱圣人”案愈演愈烈,究竟如何收场?
  “卫道先生们”的胜利
  对于本案的处理,政府内部出现重大分歧。蒋介石与孔祥熙,主张严惩二师学生及校长,并欲借此打击山东的地方势力。而监察院长蔡元培、教育部长蒋梦麟则支持二师师生,主张打击封建势力。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出于保护其地方势力的考虑,加上与宋还吾的菏泽同乡之谊,对于蒋介石的命令明顺暗抗。
  教育部参事和山东省督学,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发现孔祥藻等人呈文所控各条,均无实据,得出结论:“该校职教员学生似无故意侮辱孔子事实,只因地居阙里,数千年来,曾无人敢在该地,对于孔子有出乎敬礼崇拜之外者,一旦编入剧曲,摹拟容声,骇诧愤激,亦无足怪。”
  随后,教育部发出第952号训令,公布处理意见:“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宋还吾,既据该参事厅长等会同查明,尚无侮辱孔子情事,自应免予置议。惟该校校长以后须对学生严加训诰,并对孔子极端尊崇,以符政府纪念及尊崇孔子本旨。”为平息孔氏族人怨气,将主持排演此幕话剧的学生会会长王宗佩等开除学籍。
  一场风波至此似已平息。然而,生性耿直的宋校长却期期以为不可。他上书省教育厅,指出:“(对学生)有所训诰,如不阐明孔子尊君之义,则训诰不严,难免违犯部令之罪;如阐明孔子尊君之义,则又抵触国体,将违犯刑法第一百零三条及第一百六十条。”媒体纷纷报道,风潮再起波澜。
  孔子后裔也不满意。孔祥熙在曲阜族人怂恿下,仍力主法办宋还吾。他以宋“不思悔改”为由,借机再次向教育部施加压力,孔祥熙、张继还在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鼓动要对蒋梦麟、何思源提出弹劾。
  最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第1204号训令,将“宋还吾调厅另有任用,遗缺以张敦讷接充”,其实就是“撤差”。鲁迅拍案而起,痛斥:“这即是所谓‘息事宁人’之举,也还是‘强宗大姓’的完全胜利也。”
  林语堂感慨地说:“卫道先生偏偏那么多,卫道之心又那么切,叫我们怎么办呢?想来如此做去,圣道必日益昌明,贪官污吏亦将绝迹人世,但是事实却又非如此简单。这出戏剧,居然能在曲阜扮演,扮演孔二者又是他老先生的圣裔。这种时势,似乎可给大声疾呼提倡礼教的贵人,及一班扶翼世教之徒,一个深思猛省的机会吧!”
  这场风波并没有阻止大学生们的表演热情。1930年上海大夏大学学生剧社演出《子见南子》,又一次受到孔子后裔指责,国民党当局下令抓人和惩罚学校。剧社被迫迁到外国租界里演出,当局才不得不罢休。
  深一层看,从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孔子,重塑一个具有七情六欲、深谙人情世故的常人,而非后世儒家拔高和神化的圣人,对于孔子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忠君愚民等封建思想,何错之有?孔子若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斥责其子孙太不知风趣幽默。正是:去圣乃得真孔子,庸人何必自扰之!
其他文献
政治系统是由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个政治系统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政治系统借助于政治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运作与外界环境发生着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
我国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在这个新标准以下的扶贫对象为4007万人,这是我们新的扶贫工作对象。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
姐姐,昨天你重复了我的话  我想我们认识得还不久  姐姐,我想出去跑步  感到自己的肠胃四季如春  而整一条街的哺乳动物都畏惧我  姐姐,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想我做得已经不错,你教给我的  心肝脾肺肾,总让我在生人面前  感到骄傲,姐姐。我们不能断裂一天  我想,姐姐,我看到你,  你怎能比我还小,比我还要开放
杜诗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修辞现象:他的很多精辟的佳句,恰恰是借助于语言的模糊性写出来的。诗的语言的模糊性是由诗的文体特点决定的,诗要清空,不要质实,其语言表达有时不宜太透彻
一个人所有制,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四章《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节的结论中,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
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而使档案的社会公众化利用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应对档案利用服务的社会公众化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
把对人们的价值和命运的充分关爱作为及早发现创新意向的先决条件。建立稳定、和谐、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社会秩序,培养人们的博大胸怀,对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命运予以同志式的关爱。
4月13日,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与省工商联主席陈丹带领专题调研组,赴珠海开展“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实地考察了金山软件公司等民营高新
一种理论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开放性,理论一旦成了封闭系统也便失去了它的创造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马克思主义一样,必须在与其它理论系统、实践领域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丰富
马丁&#183;路德不仅是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家、政治思想家,而且是“德国最早的国民经济学家”①。关于路德的经济思想,国内迄今很少论及,这势必影响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