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 改革者还是过渡者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22日上午,62岁的刘永好在新希望六合股东大会上,宣布卸任公司董事长。几个小时后,他33岁的女儿刘畅以新一任新希望六合董事长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意料之外的是,与刘畅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位联席董事长——陈春花。
  对于这则旧闻,外界猜测颇多,但观点大部分是相似的:身为联席董事长陈春花的主要任务不过是辅佐刘畅。
  对诸如此类的猜想,陈春花和刘畅都没有正面回答过。直至半年之后——2014年初,陈春花才向《英才》记者道出了真相:“2010年新希望六和重组的时候,刘永好就曾邀请过我,但当时我在学校的工作很忙,没有答应。这一次,不仅仅是刘永好发出邀请,六和的整个团队都希望我能回去,我也没有推脱的理由。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不能兼职的,我又不愿意放弃教师的职业,只好请刘永好再安排一个他信任的人。所以就有了让媒体们意外的组合。”
  相对于1960年出生的陈春花,1980年出生的刘畅不管是理论基础还是管理经验的确都比较稚嫩。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陈春花与传统的学院派有着不同的经历。早在1999年,陈春花就与山东六和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初的角色是战略顾问,到了2003年3月正式任山东六和的总裁。
  在任期间,陈春花的管理能力令人刮目相看,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六和的销售额从28亿元增长到74亿元。2005年,新希望入主六和后,陈春花虽然不再担任总裁,但仍然做两家公司的顾问,在新希望与六和融合过程中,陈春花都一直深度参与其中。
  但是,不管陈春花与新希望六和有着怎样的渊源,职业经理人都是她的特定身份。而对于陈春花本人来说,她也定义自己是一个“研究学者”,并不是一个企业家。在与新希望六和的三年合约任期内,她希望可以组建一支成熟优秀的团队。三年之后,她在与不在,公司都能良性地快速增长。
  三年后的刘畅是否可以“出师”?我们不得而知。接过刘永好担子的刘畅能否成为完美接班人,也只能用时间来验证。
  参与重组
  《英才》:你身在学界,为何又愿意承担职业经理人的责任?
  陈春花:我们中国所有的管理知识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些知识,对于启蒙整个中国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中国企业有很多问题,是西方管理理论涵盖不了的。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很多是源于一些机会或者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特质。可在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大部分学者,只是从书本当中得来理论,很少有人从企业实践中获得经验。
  所以在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理论和实践是分开的两张皮。我一直立志要做一个理论跟实践能结合的人。从我开始担任企业的顾问,就和企业的贴入程度很深,所以2003年我可以直接接任山东六和的总裁,并把这家公司带到行业领先的位置上。
  新希望和山东六和重组之后,两家企业文化有冲突,导致2013年上半年经营出现了很大的下滑。我这次重新回来,也是希望可以让公司保持领先的位置。我上任之后开始大力做变革和调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2013年的年报比我自己预估的还要好。
  《英才》:你说的变革和调整具体是哪些方面?
  陈春花:首先是从组织上的调整,我们内部称之为组织激活。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或者增长不明显,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组织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在管理学中这是基本判断。外部的环境我没办法控制,就必须靠内力。内力就一定要调组织,所以我首先做组织变革。
  第二,如果想当期业绩成长,最重要是激励基层管理人员。因为所有当期业绩都是由基层管理人员实现的,只要让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产品品质和销售额就会全部被呈现出来。不懂管理的人,常常会把激励重点放在高管上,但是高管对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想解决当期的绩效,一定要激励中层和基层。
  接一个企业
  《英才》:你对刘永好是什么样的印象?
  陈春花:他是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思想开放,对创新很敏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很深入,对农业的见解也很独到。他的整合资源能力非常强,新希望除了农业也进入了金融等领域。在他的领导下,新希望国际化做得也不错,一直走到这个行业的领先位置上。
  《英才》:你对刘畅又是什么样的印象?
  陈春花:刘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是在没有很多准备的时候,愿意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我很钦佩。
  大家都知道,接一个企业和接一笔钱是两回事,接一笔钱很容易,但是有几个人敢接一个涉及几万人还要保持行业第一位置的企业?我见到刘畅的时候就跟她说,我非常佩服你敢去接这个责任。所以我们在股东大会与大家见面之前,我就跟她说,你就讲责任,因为你确实把责任承担下来了。
  《英才》:你觉得刘畅是未来可以带领新希望继续向前走的人吗?
  陈春花:我相信她会是整个团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因为未来不光是新希望,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只靠一个人,一定是靠一个团队。
  《英才》:你是否是辅佐刘畅的角色?
  陈春花:目前来讲,董事会日常的工作,刘畅可以做,但怎么经营,怎么提升,就要我带领团队来做。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学习。
  在管理决策中,如果一个人拥有所有的资讯能够承担责任,一个人做决定的效率和结果是最好的。但是涉及到重要决策,我不主张一个人去决策,因为重大决策的结果不是为了决策有效,而是风险最小。多人决策时因为角度不同,看问题方法不同,就会把各种问题都想到。也许最后的决策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风险最小的。
  《英才》:你把新希望定义成家族企业还是公众公司?
  陈春花:我定义成公众型的公司。虽然刘畅是刘永好的女儿,但她成长起来对公司是好事。我反复跟团队讲,大股东把最信任的人安排在这儿,就是表明了对我们的信任。新希望六和所有治理结构和安排都是按公众公司走,未来治理结构也会更清晰。
其他文献
泰康人寿在大资管领域里的布局已然让人看起来似乎眼花缭乱,却有着一条明确的“生命产业链”的价值主线串联。  “泰康的战略很清楚,从摇篮到天堂,就是把这句话变成活生生的商业模式。”57岁的陈东升说他要用这一辈子,死磕这一件事。  创业18年,如今坐拥4400亿元资产的泰康人寿正如一部庞大而精密的商业机器,在人类“从生至死”的跨度间,投资布局。今天中国的金融圈里,泰康人寿也的确因此而显得有些另类。  斥
期刊
如果有两种人生可以选择,一种是享尽荣华富贵,但不能读书;一种是可以读书,但生活只能维持在温饱水平,你会怎么选择?张宏杰的选择是后者。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过强烈的物质欲望。这一点从他衣着上就很容易看出来。即使是出门见客,张宏杰常常也就是一身洗到泛白的运动服,一双半旧的运动鞋,完全没有在百家讲坛上讲述《成败论乾隆》时西装革履的风采。  他不喜欢打扮自己,也不喜欢打扮历史这个“小姑娘”。从《大明王朝的七张
期刊
跌至7.4%,低于年初增速目标7.5%,2014年中国经济开局不利,一季度经济增速继续放缓。  这样的开局给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有学者坦言深入企业一线调查,会发现现实情况可能更加恶劣。  虽然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尚存巨大发展潜力,但对于短期的经济波动,若不采取适当的反周期调控手段,那么其积累的经济风险可能瞬间爆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就对《英才》记者表达了自己对经济下
期刊
几乎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轨迹同步的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保利),从诞生之日起,就笼罩在“非市场化”的光圈里,备受瞩目。  一批与保利同岁的企业,联想、海尔以及万科,如今已成为万人瞩目的市场化明星企业。  产业整合、多元化、资本化和国际化,过去30年来这一轮商业周期的所有主旋律,保利一样也没错过。只不过选择更加稳健低调的方式。  出任保利董事长刚刚一年,徐念沙恰逢保利集团的“而立之年”。曾经在海军
期刊
在SK中国总裁孙子强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画,上书“霸气”二字,“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从我自己的角度理解,就是处理问题要干净利索,快刀斩乱麻,不要拖泥带水。”  作为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位完全本地化的领导人,履新一年,对内,孙子强完成了SK中国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重大调整,由此提升内部的组织效率;对外,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倾斜到第一线的业务公司。一方面,在石油化工、信息通讯、半导体、环保
期刊
当刘晓光不谈房地产时,他要谈什么?答案是谈环保产业。  作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承认自己现在忙不过来,除了一直以来主抓的房地产板块外,他还要为首创在基建、环境以及金融板块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刘晓光说首创集团未来各个板块理想的业务规模比例为地产、基建、环境各占约30%。  首创集团目前地产板块代表公司首创置业(HK.2868)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
期刊
传统中国注重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长与后辈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提携事业,而更延伸到对人生意义的垂范与指引。  师者,是永远的灯塔与船长,纵是天各一方,依旧辉耀此岸。  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眷顾,每每让后辈怀念;在今天这个繁荣和浮躁并存的社会里,他们默默帮助我们在迷雾中辨出正确的方向。  斯人已去,精神永传。  22年与22分钟  口述
期刊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虞洽卿三个字早就标签化了。这个当年上海滩的“闻人”、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大买办、蒋介石的“金库”……是我们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记得20多年前,从历史书上知道这个人物,就把他跟“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对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了解的兴趣,直到看民国史料多了,才知道这个人还是有值得人佩服的一面。  赤脚财神  这个人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命。据说他是大名鼎鼎的虞世南的后代
期刊
临近年底,4G牌照发放,让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王翔的工作节奏变得更紧张,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希望在这场新盛宴中得到高通的支持。“4G是一个不同的空间,这种传输速度的提升势必激发整个产业链更多想象力”,还没坐稳,他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英才》记者关于4G的话题。  凭借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授权和开放源代码,高通对3G时代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至关重要。手机芯片并非高通移动通信领域的
期刊
牛市来了?  7.28势必将成为投资者难以忘记的一天。是日,股指“暴动”,1800亿元成交量力推上证指数大涨2.41%,并创2014年内新高。  蓄势已久的蓝筹股集体爆发,银行股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在众多改革措施逐渐实施的背景下,相关题材类股票受到持续青睐,军工改制,混合所有制等继续抢眼。股指大涨,一扫2014上半场的阴霾,A股似乎不再是“等风来”,而是“闻风起”。此后,大盘连续飘红,7月31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