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科学教学作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激发中学生主动科学探究和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的课程,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开展科学教学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响应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在中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为其将来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科学 培养 学生 科学观念
  中学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入门课程,为此,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目前的中学科学教学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上课态度不端正,对科学课提不起兴趣,为此,中学科学教学的效果不佳,很多的学生对科学根本提不出兴趣,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没有任何的起色,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了。
  一、夯实基础知识,做好能力奠基
  对于任何一种学习来说,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念,最基本的工作就是首先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有的放矢,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来说,也不例外,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就得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让学生再熟悉知识的同时,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思考,然后内化到自身,形成一种观念意识或者思想精神。科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就根本不可能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更谈不上培养科学能力了。虽然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现在的科学课程教育却没有按照预订的目前前进,很多的科学课老师一味的求新求异,有的把课堂弄的很花哨,失去了实用性的价值,很多都是空洞的花架子,只看重课堂的教学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传授,老师一般不大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落实。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摆正心态,精心的备课,做好教学设计,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基本知识讲透,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住这些知识。
  二、重视科学实验,突出意识培养
  对于中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来说,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科学实验。对于科学来说,任何疑难问题或者科学真理大多都是经过无数的科学实验而获得的。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让他们树立一定的科学意识,最主要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科学实验的作用,只要条件允许,教学内容有需要科学实验,那就要大力开展科学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彻底得到激发,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有效对策。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脱离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无效的。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示范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认真做好分组实验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较好手段,而且是科学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科学观念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完相关的物质性质与静电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讲混淆在一起的胡椒粉与盐巴相分离,实验之前,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的思考,结合物质的性质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然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并认真分析每一个实验步骤,过程如下: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并且老师用筷子把他们搅拌均匀,然后把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这时候我们发现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紧接着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通过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其原因所在: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科学实验就是让学生把已经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实验的过程中开启科学思想,树立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这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氛围
  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增进对所提问题意义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案例1: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出示鱼的模型,或者直接解剖一条鲫鱼,告诉学生在鱼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鳔,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鳔的大小有关,其原理与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相似。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鱼在水中的沉浮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并通过引导,将思维链接到潜水艇的发明。
  四、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案例2:对“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探究中,按实验册中的做法,会有少量食盐水沾在烧杯壁,使食盐水的体积偏小,食盐水的密度偏大。有个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呢?最后在我的不断鼓励点拨下,他们小组设计出一套不同于实验册中的方案,在测定食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盐水的总质量,再把烧杯中的食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其体积,最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食盐水的质量。实验完成后,我叫学生做后面的“问题和讨论”,那位同意竟发现他设计的方案就在上面。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深刻和持久,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谭先觉.科学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J].新课程,2011(5)
  [2]李夏云.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J].生活教育,2012(2)
  [3]马福霞.中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2(9)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实际上是已实验为支撑的实践型科目。化学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探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问题对策  现今许多高中仍然没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应试背景下,依然要加深理论知识的
对32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90例,以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以黄芪注射液20~30ml(黄芪40~60g)加入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理念,并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
【摘 要】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兴趣 知识迁移  高中地理课是
为了拓宽海工硅酸盐水泥混合材的种类,降低海工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制造成本,对玄武岩的细度及掺量对海工硅酸盐水泥强度及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0—30%掺量
目的观察中药骨碎补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8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强骨组口服骨碎补制成的强骨胶囊,每天1粒/3次;酸钙组口服葡萄糖酸钙,每天3片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有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东亚区域内部各种层次的合作机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东亚经济体主体间的作为
7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表明:平均血压明显增高,昼夜节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平均血压从夜间低峰~8Am有较大长幅,康复对策是重视前兆;用药时首先考虑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都有
摘要: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中,孕育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人文底蕴。宝鸡地名的由来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柔和,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命名的,本文拟就从宝鸡命名的深层原因探究宝鸡名称的文化意义与象征。  关键词:陈宝 神鸡 地域文化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模式在治疗骨关节疾患中的作用。方法:450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5例,均给予相应外科治疗,实验组配合自我护理模式,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