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香菇渣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发酵香菇渣(fermented shiitake residues,FSR)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及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00头健康的壹号土猪断奶仔猪(小耳花猪×杜洛克猪,公母各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进行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N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发酵香菇渣.试验期33 d.饲养试验结束时,从每个组中选择6头仔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样.检测指标包括生长性能、十二指肠黏膜消化酶活性、空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肠道微生物结构.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黏膜胰蛋白酶和β-淀粉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结肠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水平(P<0.05);显著增加了结肠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P<0.01;P<0.05),对空肠紧密连接蛋白1(TJP1)和紧密连接蛋白2(TJP2)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发酵香菇渣可提高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增加结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有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其他文献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行为、生理生化(免疫防疫功能及关键呼吸酶)的影响,设置了1 mg/L、2 mg/L、4 mg/L、7 mg/L(对照组)4个溶解氧梯度,测定分析了虾夷扇贝行为特征(外壳的开闭合程度大小)、耗氧率、排氨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呼吸相关酶[乳酸脱氢酶(L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响应情况.结果 发现:(1)虾夷扇贝的存活率随着DO浓度的降低而降低,DO=1 mg/L时的存活率仅为55%;在
为了探讨溶解氧浓度变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摄食和代谢的影响,分析贝壳开放行为和呼吸代谢的相关关系,观察测定了8 mg/L、6 mg/L、4 mg/L、2 mg/L和1 mg/L溶解氧水平下厚壳贻贝贝壳开放程度、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并计算了氧氮比值.结果 显示,溶解氧浓度在4 mg/L及以上水平时,厚壳贻贝的贝壳持较大程度开放,而当溶解氧浓度降至2 mg/L及以下后,贝壳逐渐关闭;溶解氧浓度降至4 mg/L后,贻贝滤水率显著下降;溶解氧浓度在2~8 mg/L间,贻贝耗氧率无显著
为研究盐度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能量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设置了0(对照)、4、8和12共4个盐度胁迫水平,研究了罗氏沼虾在胁迫48h后的耗氧率、鳃丝和肌肉能量代谢酶活性及其游泳和弹跳能力.结果 显示,耗氧率在盐度升至4时并无显著变化(P>0.05),但8和12盐度组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鳃丝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并无显著变化(P>0.05),但鳃丝丙酮酸脱氢酶(PDH)和细胞色素C氧化
环境因素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全面了解环境与物种分布之间的关系对于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绿海龟(Chelonia mydas)作为典型的长距离迁徙物种,周期性地往返于索饵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是研究环境因子信息和物种分布关系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环境因子数据有效模拟物种潜在分布区域.本研究结合绿海龟物种出现记录点和环境变量,应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不同时间段的绿海龟分布情况,得出其分布区域的时空变化,推断洄游路
个性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的持续一致的行为差异,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中.在种或种群水平,个性表现为行为集,即相关联行为的集合,在行为集内,每个个体有其行为类型.个性包含5个个性轴:(1)害羞-大胆性;(2)探索-回避性;(3)活动性;(4)攻击性;(5)社交性.个性影响着鱼类的行为表现,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命过程和产出,对鱼类自身福利,水产增、养殖,渔业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鱼类个性的研究进展和鱼类个性的在水产增养殖、捕捞、渔业资源管理及保护以及物种入侵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SUN2(Sad1 and UNC84 domain containing 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绵羊SUN2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5095026.2)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绵羊SUN2基因CDS序列,测序鉴定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pEGFP-C1-SUN2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pEGFP-C1-SUN2重组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并检测其表达.结果 显示,绵羊SUN2
为研究山羊核糖体蛋白L27A(ribosome protein L27A,RPL27A)基因结构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试验采集简州大耳羊的14种组织样品(心脏、肝脏、脾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等),利用RT-PCR扩增并克隆获得山羊RPL27A基因序列,通过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PL27A基因在各个组织及不同分化阶段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山羊RPL27A基因CDS区长447 bp,可编码14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PL27A基因在不同的物
为阐明细胞分裂周期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基因在无尾鸡骨骼发育过程的潜在调控机制,本试验通过混池重测序与转录组测序方法,综合运用基因组学和骨骼转录组学来揭示Cdc42基因对无尾鸡尾部发育的遗传影响.结果 显示,在无尾品种的强正向选择下,无尾鸡与有尾鸡之间高度分化的基因显著富集到神经发育、基础代谢与细胞骨架重排等生物类别;骨骼发育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从胚胎第8、11和14天逐渐升高后下降,到第16天到达最低后又升高,到第21天达到最高;在基因组与转录组层面识别的公共候
本研究旨在探究兔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CARD domain containing 3,NLRC3)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和体内外表达特性.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预测序列(登录号:XM_017338739.1)设计引物,PCR扩增并克隆兔NLRC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NLRC3-HA,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探究兔NLRC3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LRC3基因在兔各组织中的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短期添加高水平亚麻籽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脂肪酸组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牛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牧场基础饲粮(CK组)、添加3000 g/d(13.01% DM)完整亚麻籽饲粮(WF组)和添加3000 g/d(13.01% DM)粉碎亚麻籽饲粮(GF组).试验周期为7周,第1周为环境适应期,第2~6周为饲粮适应期,第7周为试验期,记录试验期日采食量和产奶量,于试验最后1天采集奶样和瘤胃液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乳和瘤胃液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