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筛查出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管理中,接受相应的社区管理措施,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中,实施有效管理及防治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社区 重性精神病患者 有效管理 措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66-01
  重性精神病是指患者出现的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行迹紊乱、严重思维障碍等症状,其社会生活能力明显受损,需要接受医学干预,主要包括分开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对社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笔者对我社区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社区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筛查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26±5.33)岁,所有患者均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同时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精神状况检查、辅助检查及体检等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系统的社区管理,具体如下。①登记患者的详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家庭住址等,同时上报给上级精防机构,根据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诊断、治疗相关信息,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后,确诊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②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体检,主要包括体重、体格检查、血压、转氨酶、血常规、心电图、血糖等,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等选择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尽量选择早期、安全、全程、适量、个体化、有效的药物。间隔3个月对患者血常规进行复查,间隔6个月对患者的心电图、肝功能、生化全套等进行观察,1年后对患者体重、身高、血压等进行常规观察,并根据复查情况对药物使用进行调整。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出现WBC降低、急性肌张力障碍、PT升高、嗜睡、焦虑、类帕金森症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严禁私自停药。③对于病情较为稳定,能够正常交谈患者,医护人员与其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告知其疾病可控可治,减轻患者的自卑情绪,同时将与医生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收集到的患者详细社会信息,对其出现精神病的症结明确,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及干预,引导患者主动讲述自身内心要求、体验等。④精神病患者社会康复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鼓励其积极接受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当患者出现进步时,对其进行鼓励。根据患者的特长、爱好等引导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及健身运动,并引导患者学会自主安排生活,自我解脱,保持舒畅的心情。加强对患者的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并对患者的危险性行为进行评估,对于情绪激动及处于应激事件患者,需要提供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并进行追踪服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良好患者均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 观察组与参考组干预后情况
  2.2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4.4%,参考组出现8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不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需要忍受重新适应社会、精神压力、歧视等,通过社区管理,定期随访,并给予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药物控制病情,为实现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基础,患者疾病康复环境更加有利,同时疾病能够更好的防控[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筱璇,郑晓聪,扬惠青,等.惠州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7B):30-33.
  [2]翟长平,昊延海,邓家佩,等.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78.
其他文献
【摘 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是病毒携带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全世界现有大概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的携带者大概就有1.2亿,目前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9.75%[1]。为了解本地区农村人群的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感染防治工作,现将2014年6月前合浦县参加新型农村
对QWR铜铌溅射超导腔铜基进行频率修正时,需考虑温度导致的频率变化。本工作研究了铜基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并在液氮温度下进行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铜基频率的修正工艺。实
用TMD程序建立了APl000核电厂安全壳子隔间73节点模型,选取3种典型的破口尺寸和类型,计算了不同位置破口导致的子隔间压力响应。同时分析了程序模型和输人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得到
建立了辐照前国产A508-3钢断裂韧度和小冲杆实验冲压断裂能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和辐照后小冲杆实验冲压断裂能计算得到了辐照后材料的断裂韧度。用Master曲线方法分别
【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后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件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血液标本送检率,品管圈活动前后血液标本送检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我科品管圈活动小组共十二名圈员,由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和6名护士组成,设圈长一名由主管护师
束流管安装在北京谱仪(BESⅢ)子探测器漂移室的内筒,新一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在运行时将会有更多的同步辐射和高次模辐射热负荷作用于束流管的内表面,过高的热量和过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γ-U(100)表面的吸附和扩散。结果表明:H原子在γ-U(100)表面的最佳吸附位依次为穴位、桥位和顶位,吸附能分别为2.696、2.597和2.017eV;H原子在
采用优选运行参数和结构参数的方法,可达到降低核动力装置尺寸的目的。在优化设计方案投入制造前,有必要研究其在设计基准事故下的响应特性,以检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采用REL
在高压加速器的束流引出过程中,会出现束流中心轨道偏移的现象。本文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研究束流中心轨道的自动校正算法。CMAC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采用梯度下降法更新网络
识别始发事件是事故分析的基础。目前后处理厂对始发事件的识别尚未形成通用方法。本文以后处理厂共去污分离循环的溶剂再生系统为研究示范对象,采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