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以学定教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在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之间不断转换。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才会获得成功。
  【案例回放】
  “王老师,我要崩溃了!”实习的张老师沮丧地向我诉苦:“我实在不会教了!”
  原来,今天张老师要开展折纸活动“牵牛花”,做事踏实的她一早就准备好了材料,活动中她热情而又耐心地教授孩子们,可没有几个孩子学会,看到孩子们手足无措甚至自始至终面带茫然的表情,张老师感到束手无策。
  “我把折好的每个步骤都贴到纸板上,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可是……”“你看,折到这里,我跟孩子们说拉成‘小水壶’,我的示范够形象了吧!可有的孩子竟然是翻过来折!”张老师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满怀委屈——明明是清晰明了的步骤,对孩子怎么就“不灵”呢?
  【案例反思】
  一、作为“观察者”,分析幼儿的学
  通过上述案例,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只从“教”的角度去落实课程,更应该研究每一个幼儿的“学”。孩子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步调,并不是模仿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作为教师也绝不能“一刀切”式地去教育。况且,模仿不应是此类学习活动的目标,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而我们的作用是适时适当的引导。
  对于这样的折纸活动,我们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了解他们“学”的过程。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将步骤图作为学习的“支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集体的讨论与商量,懂得如何来看步骤图,在尝试折牵牛花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在充分倾听了解的基础上,在关键的地方适度地引导,帮助孩子得到提升。
  二、作为“支持者”,注重引导细节
  另外,在和张老师交流之后,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幼儿是初学折纸,教师可以准备蜡光纸作为材料。(纸张颜色两面不同,对孩子的观察来说,更加直观易懂)教师在引导时,有的小细节也要注意处理,如在引导孩子学习两边向中间对齐折时,这条中间线可以用颜色笔画一下,使孩子一目了然。细节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重点,这些“重点”能够帮助他们拨云见雾,发现真谛。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责任是在幼儿需要时,及时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新的启示、经验与知识。
  三、作为“指导者”,课程循序渐进
  案例中的孩子已升入中班,从发展角度来讲,大部分幼儿应该能够学会折牵牛花。但是,除去该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方法运用的可商榷性,孩子对折纸活动的茫然也使我用心反思:纵观我们的课程计划,幼儿从小班入学到目前的中班上学期,我们的课程中只安排过“折扇子”“折郁金香”等较简单的折纸活动。那么,对于折纸经验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来说,想要通过一次活动就试图让他们学会看相对复杂的折纸图,学会双正方形的折法难度是不是过高了?在我們的课程设置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之前开展一些难度上小步递进的折纸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基本的折纸方法,逐步学看简单的步骤图,以帮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快乐地学习。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了解孩子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都应该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唯有遵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孩子们才能学得自在、学得快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精神是儿童在游戏中所呈现出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状态。在课程实施中,要实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的优化结合,就要平衡好“玩”与“教”的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我园以艺术领域为特色,从多方面处理好顺应与促进,练习与创造,愉悦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使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入。  一、环境中挖掘游戏精神  我园地处古城区中心,近处与巍巍方塔相望,和淙淙琴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喜欢选择那些画面温馨、色彩柔和的名画作为欣赏内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梦》、梵高的《向日葵》一等。在组织了这一系列欣赏活动后,我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和思考:美术欣赏中所谓的“美”到底是什么?  为解决这样的困惑,我尝试选择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一组织幼儿进行欣赏活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欣赏内容,很多老师都认为,《格尔尼卡》这样战争主题的内容,不应该让幼儿
自古以来字如画(上篇)
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在许多昆虫里,蝉所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主要因为它叫的声音随了季节、晴雨、早晚,有种种变化;有时候悠扬和乐,有时候温文婉转,有时候激切凄凉,好像大音乐家的管弦,真能谱出多少喜怒哀乐,给人们以无限的深思妙感。  —梁容若《蝉歌》  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高洁的君子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鱼的形状和特点,大胆运用橡皮泥创作一条美丽的鱼。  2.运用搓压团捏、切挖抠等技能,将橡皮泥变成各种点、线、面及各类图案装饰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3.比较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感知艺术表现中夸张的装饰手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半成品鱼作品、海底世界背景图一份等。  2.橡皮泥、小刀、蓝底泥工板人手一份。  3.孩子已有搓、压、团、捏等技能。  活动过程
施林红,教育硕士,浙江省俞春晓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杭州市万家星城幼儿园园长。  她潜心钻研儿童美术教育,以美育化的办学思路开展“玩·美”校园文化建设,先后主持《“玩美”馆: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载体构建的行动研究》《以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从“被动教研”走向“主动发展”的园本教研实施方略研究》《话与画的转化:低幼绘本艺术意象融入幼儿美术教
一、娃娃的画  二、老师说画  杜飞(1877-1953)是一位存阳光照耀、海风吹拂中成长的法国画家。擅长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喜欢画花儿,喜欢率直地描绘自然与生命。他那奔放的线条、艳丽的色彩、明快的笔触.追求装饰效果.以及对光与色的独特表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现代风景画的窗口。  这幅《静物》,描绘的是  张餐桌上的景象。画中.餐前准备似乎尚未妥当,主人也未露面,而温馨的氛围却如此的诱人。整个画面轻快
拓片是一种古老的图像复制技术,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四川博物院依托其教研基地——绵阳红苹果·一迪教育幼儿园,院校合作共同开展早期教育研究,尝试博物馆参与早期教育体系、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幼儿教学活动的创新合作模式。  一、体验拓片制作,“玩”中学习与观察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并且对各种新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拓片制作的体验,激发了幼儿对古代文物的敏感度。有研究表明,听、讲和阅读等被动学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37),西班牙大艺术家。他在艺术创作上以多产多变著称,善于运用多侧面的几何形平面表现人物,创造了一个平面的“立体主义”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海岸马拉加省的安达卢西恩城。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当别的孩子在玩玻璃球的时候,他已经能画出很棒的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