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生命之诗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观音山》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与命运走向诠释出生命价值在身体与心灵二元世界中的建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和音响色调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件,平凡中却蕴藉着对人生和生命的深沉思考,看似平常的叙述中蕴藏着巨大的情绪能量,穿透着平静的表层,将这种人生状态表达于极致。影片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书写了一首充满诗意的自由之歌。
  [关键词] 《观音山》 自由人生 生命之诗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22
  
  导演李玉的电影新作《观音山》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与一个中年丧子妇女的故事。这部电影延续了导演一贯的影视风格,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和音响色调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件,平凡中却蕴藉着对人生和生命的深沉思考。正如导演自己所说,在这部电影中她追求一种自由的拍摄手法,展现当下人对自由的无限渴望。而这种渴望所呈现的是对生死的无奈与想象,所以,看似平常的叙述中蕴藏着巨大的情绪能量,穿透着平静的表层,将这种人生状态表达于极致。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解读这首自由的生命之诗。
  一、多视角鸟瞰下的人生关照
  电影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摄影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大众的喜怒哀乐。李玉一直强调自己的电影要拍那些最为平常的人和他们的心灵世界,所以在她的这部电影中依旧关注社会中的平凡人。南山是一个从县里到城市打工的年轻女孩儿,美丽的容貌,独立的个性,与高考落榜生丁波、肥皂混迹于城市中。剧中对于南山的人物塑造是颇具女性意味的。从电影开篇南山打扮的长镜头,到她酒吧驻唱的社会身份都给观众留下了一个与传统女性特质有着巨大反差的女性形象。随后有两场戏则是对女性立场很好的诠释。南山无意中用唱歌的喇叭打中了一个男性客人的要害,面对这种突发性的事故,南山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淡定与冷静暗示着一种有意对男性中心的挑衅意识。在朋友肥皂遭到流氓劫财后,南山挺身而出更是将这个人物性格的棱角展现得清晰透彻。在这场戏中南山与肥皂的性别角色进行了一个对调,使得肥皂这个男性在南山的“无畏”中尽显无能和软弱,也使得南山这个女性形象在有情味的基础上又多了点义气的味道。而人物性格的这般设置与导演的女性视角不无关系。
  其实,这种女性视角在剧中另外一个女性人物身上也展露无遗。常月琴是三个年轻人新住所的房东,她是一个表面性格怪异内心情感压抑的女性形象,但从她身上却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情感深度是极具感染魅力和艺术张力的。她不愿意为死去的儿子消户口,独自在儿子车祸时的车里,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孤独女人的内心世界。影片中情感的极致刻画使得女性在面对自己真实心理世界时得到了一种无所顾忌的释放。如此细腻的表达也得益于导演的特有的女性视角。但这并没有使得导演停留在自己的性别立场,而是多角度的审视,从而展现一个立体的市井图。
  在电影中,另外一个叙述角度则是通过三个年轻人的生活,来展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压力与情感的迷惘。丁波和肥皂同是高考落榜生,早早脱离父母在城市中漂泊,寻求自己的生存出路,没有稳定的工作,在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环境中过着类似于流浪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恐惧和烦恼,肥皂讨厌别人叫他胖子,害怕被别人欺负,用胖来取笑他。丁波则因为父亲在母亲去世时没有陪在身边而怨恨父亲并在父亲再婚时大闹婚礼现场,可是又不敢直面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或者说更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内心的社会恐惧感和孤独感。面对人生他们好似早已被注定了某种选择,早已沦为被大众忽视的群体,这引发了我们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
  二、多主题交织下的生命思考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很多事件作为故事的叙事背景,并有多处关于生与死的命题设置。这些设置都共同召唤着人们对生命的思考。然而,在影片中导演又似乎在模糊着这样一种生死的对立,书写出面对生死的两种态度。当常月琴始终无法面对儿子的死亡而选择结束生命后,三个年轻人扮成天使的摸样,镜头中的幻化效果使得整个情景被梦境化,似乎是在说死亡不过是一场梦。这种处理让原本二元对立的生与死之间的斗争不再那么尖锐。包括影片结尾处常月琴的突然消失(其实已经跳崖死亡),镜头并没有记录常月琴跳下悬崖的整个过程,而是通过在三个年轻人视线中的消失来弱化死亡带给我们的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从而使得死亡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另外一种活着的方式,就像南山最后说的那句话“孤独不会是永远的”。
  其实,在整部影片中导演并非只是要凸显对于死的解读,她想要传达给我们更多的是“生”的可贵,启示我们在面对已死之人的时候要怎样地继续活下去。在影片中丁波一直因为母亲的去世对父亲怨恨,可是当得知父亲的真实内心后,终于与父亲尽释前嫌,这种和解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对于现有生活和情感的一份珍惜,而导演对丁波与南山之间情感的处理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珍惜是我们在历经了苦难之后所得到的体悟,这需要的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重新建构。面对灾难和死亡应该做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重建更需要的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重建。汶川地震、房屋拆建、观音庙的修复、那辆破汽车的翻新和三个年轻人的转变,都昭示着重建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寻找自我人生意义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免有失望和彷徨,犹如人生中的寄托消失了,生命的意义也就随之消失,而这个寄托对于常月琴来说是她的儿子,对于肥皂来说是迈克
其他文献
[摘要] “禅诵”含义有二,一是诵扬佛教,二是梵音高唱,“女子造型”是杂技中的造型类节目,两者的结合赋予了节目的新意:一、引入了了佛教的内容;二、从音乐的基调到风格,既要透出佛教梵音的音律,又要展示杂技中抒情音乐的曲调,有机的结合才能传达出节目的听觉信息;三、引入佛教的服饰,采用金黄色的服饰色泽,以显示佛的庄严。  [关键词] 《禅诵·女子造型》 佛教 内容 音乐 服饰  doi:
[摘要] 对现实的发掘是艺术家们永远的热情所在。《三轮车夫》为观影者展示了一份独特的越南画卷,通过一个个底层人和边缘人的视角,将真实无情地推挤到阳光之下,生出熠熠光辉。  [关键词]陈英雄 写实 叙事 暴力 影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18    以前读《现实一种》,读完之后胸中郁积一股喘不出的闷气。没想到看过《三轮车夫》之后,许多年前的感觉
【作者简介】  电影《雾中风景》剧照 被誉为“希腊电影之父”的安哲罗普洛斯(Angelopoulos)从1970年开始自编自导第一部剧情片《重建》之后,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高度评价。“希腊近代三部曲”——《1936年的岁月》(1974)、《流浪艺人》(1972)、《猎人》(1977)是安氏深思、反省希腊坎坷现代史的寓言;20世纪80年代的“沉默三部曲”——《赛瑟岛之旅》(1984)、《养蜂人》(198
[摘要] 在影片《Hello,树先生》中,树这一形象负载着影片编/导对中国城乡边缘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失语”的边缘阶层的关注与悲悯。这个形象支撑着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树先生 边缘人 精神失落 狂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23    《Hello,树先生》的影片类型被界定为喜剧/魔幻,但如果观众因为宣传海报上
[摘要]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第六代导演章明继《巫山云雨》后又一代表作,主要叙述发生在陕西南部紫阳县城的一个爱情故事。从结构分析,电影摆脱了单纯地表现某种纯粹爱情或者物质欲望对纯美爱情的挤压这两套中国爱情叙述的普遍套路,也有别于西方经典爱情叙事“有情人终难成眷属”的单纯表现,而是三者的巧妙融合,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叙事学 深层结构 爱情叙事  doi:10.3969/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
[摘要] 作为小说名的Brokeback Mountain与中国神话语境中的“不周山”都有断裂的含义。Brokeback意为“断裂的回复”,而不周之山也是出现在连续与断裂的宇宙观背景中。男同之恋亦属回复、连接,但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男同因为不够周尽,势必带有缺陷。用brokeback一词来形容男同非常精到。    [关键词] 断背山 不周山 连续与断裂  doi:10.3969/j.i
[摘要] 电影《盲点》于2009年底在北美上映,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体育励志影片,该片虽然小成本制作,但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不仅得到普通民众的青睐,同时也获得了主流文化的认可。  [关键词] 《盲点》 美国社会文化 宗教 种族歧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22  一、电影《盲点》概况  电影《盲点》The Blind Side于200
[摘要] 《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是陈凯歌导演十年前拍摄的短片。该片中几组涵义相对的视听形象——精神病的冯先生和正常人的搬家工,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与破败荒凉的拆迁院落,如血残阳、孤寂槐树下荒芜的现实场景与纷飞落英、馨雅四合院的动画效果,集中表达了对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反思,对老北京生活的无限追忆,尤其是对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的打压下逐渐消亡的无限伤感和无可奈何。    [关键词] 《百花深处》
[摘要]陈英雄在影片《三轮车夫》中用包容悲悯的情怀、超然的眼光、诗化的镜头语言平静地叙述了一个充满着罪恶和黑暗的战后越南。正如那首诗歌《没名字的河流》,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名字,代表着平凡的底层越南人民。他们的挣扎与苦难映射出社会的黑暗和混乱。一幕幕暴力和残忍的画面表现出人物的彷徨无措与狂躁,陈英雄用舒缓的镜头展现着现实的冷酷无情,用诗化的手法对剧中人物温情的一面表达着感动、寄予着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