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内蒙古 新能源产业链 发展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3.7%,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分别为11.7%和3%左右。同时,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总储量占全国50%以上,太阳能总辐射量居全国第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立足资源优势,把握能源供求变革机遇,重点打造以风能、太阳能和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是构建内蒙古绿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一)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规模较大
  内蒙古是我国风光等新能源的富集区,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15亿千瓦,具有风向稳定、连续性强、可利用率高的特点,年日照时数可达2600-3400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是全国高值地区之一。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内蒙古风电和光电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风电累计装机量达38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超1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发电装机总量的34%,是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省区。经济发展中加大新能源的使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80%的能源供应直接来自于风能、光能以及储能。作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基地,内蒙古目前主要以工业副产品制氢为主,具有成本低廉、制氢总量大等优点,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沿海市场,氢能产业链也得以稳步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链已初具形态
  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不断延链,由资源向制造、消费过渡的产业链初露端倪。风电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叶片、塔筒、主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中游包括风电整机、电线电缆等,下游主要包括风电开发建设、风电运营等。风电产业链中,内蒙古现有风电整机生产企业12家,风电设备零部件企业29家。其中整机生产产能5749套/年,叶片生产产能约为10000支/年,风电塔筒产能52万吨/年,发电机产能1000台/年。叶片和风电整机主要集中分布在包头、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以生产发电机和夹层材料为主。光伏产业链上游为硅棒、硅锭、硅片的生产加工,中游是光伏电池、电池组件,下游是光伏应用,主要有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大型地面电站。光伏产业链中,内蒙古单晶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有16家,分布在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总产能34.7万吨。其中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园区涵盖了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片、发电组件、光伏电站、光伏配套等全产业链环节。氢能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制氢环节,中游包括储氢、运氢和注氢等,下游是氢能源应用。氢能产业链中,内蒙古煤制氢及工业副产品制氢主要集中在乌海市,副产品制氢约为81.4亿立方米。中游储运环节比较薄弱,包头市依托稀土资源,发展稀土(固态)储氢。氢能下游应用环节基本空白,鄂尔多斯市正积极申请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
  (三)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壮大绿氢经济,推进大规模储能示范应用,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内蒙古能源局提出要立足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推动一批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项目建设。重点在荒漠区、采煤深陷区等其他空地进行风电相关项目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符合政策条件和盟市支持力度大的集约化项目投建。内蒙古能源局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中明确指出,从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氢的能源化管理给予支持,在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环节予以财政补贴,在制氢和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风光制氢的一体化项目中配置平价上网风光资源。

二、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链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条较短,集中在产业链上游
  目前内蒙古新能源发展还处于资源转化阶段,仍然以发电卖电为主,尚未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尤其是新能源装备生产制造能力较弱,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上游。风机制造仍停留在生产重量和尺寸大的叶片、塔筒等部件上,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全部在区外配套。风电产业链代表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区,其中,江苏风电产业发展领先。江苏风电装备产业链完整,风电叶片材料、叶片、主控系统、发电机、风电铸件、塔筒、风电涂料、风电电缆各环节都有行业龙头企业。光伏发电装备主要集中在上游高耗能的单晶硅、多晶硅环节,太阳能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高附加值产品仍是空白。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关联度较低
  新能源企业的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短板”明显。氢能储运及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条。新能源装备本地生产配套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机生产企业尚未形成配套链条,零部件企业为区内整机企业平均配套率约为10%,叶片配套率为25%、塔筒配套率約为50%,齿轮箱和发电机的配套率不足5%。风电项目本地采购率仅为30%左右。坩埚、石墨、碳毡、铝浆、银浆、超白玻璃、EVA膜、铜箔带、铝合金材料等辅料生产,产量与质量都与光伏主产业链息息相关,这些配套性中游环节产业,在内蒙古配套生产能力极弱。
  (三)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
  新能源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既缺乏龙头企业,也缺乏“专精特新”的小企业。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内蒙古最大的风机整机企业2020年产量为530台,仅为国内最大企业金风科技的1/7;内蒙古最大的叶片生产企业株洲时代2020年产量1140套,产量仅占全国6%。光伏产业中多晶硅生产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江苏中能产能占全国的50%左右,单晶硅一线企业主要为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卡姆丹克、晶龙集团、阳光能源。   (四)新能源消纳不畅,供求矛盾仍较突出
  受储能技术、上网政策和新能源电力消纳政策的制约,导致风光新能源未能充分利用,风电和光电产能利用率低,弃风弃光等现象仍比较突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占发电装机总量的比例保持在22.5%-23.5%之间,风力发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却一直保持在11.7%-12.7%之间;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占电力装机总量的比例保持在5.7%-8.1%之间,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却一直维持在3%以下。从全国看这种情况也比较明显,2020年全国风能、光能的装机占比在24%以上,但电力贡献仅为9%左右。

三、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一)推进“链长+链主”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三大产业链
  推进“链长+链主”的工作体制,“链长”由地方政府担任,积极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链主”由各产业链“头部”企业负责。明确“链长”的统筹带动作用,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在各产业链的空缺或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破,加快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一是着力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与新能源倍增工程衔接匹配的配套能力。推动现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做大做强轴承、超长叶片、大容量发电机等拳头产品,打造区域绿色、智能风电装备制造中心。推进光伏材料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拓展,突破太阳能薄膜电池、电子级晶硅、先进运维设备等环节的空白。二是以氢能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引进氢能领军企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构建绿氢制造、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产业链,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基地。三是加快布局发展大容量、高效率储能,推动新能源与储能高效耦合发展,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提高新能源储能配套能力。
  (二)优化新能源产业链的空间布局
  按照内蒙古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集中集聚错位发展。风电产业链上游在蒙西地区,打造包头风电组件生产基地,在蒙东地区,打造通辽风电组件生产基地;中游围绕锡盟、乌兰察布、通辽以及兴安盟的大型风电基地布局;下游部署在现有特高压和超高压变电站附近,分布式布局则主要围绕工业和大规模商业负荷。多晶硅的提纯、铸锭和切片则需要在电价低和靠近市场的地方,多晶硅电池的生产则需要良好的原辅材配套,而光伏组件由于运费较高,最好在靠近终端市场即光伏电站的附近。光伏产业链上游维持现有布局,适度控制规模;中游围绕现有硅片生产企业,打造光伏组件核心部件-电池的生产企业,同时加强引导现有硅片生产企业向光伏组件集成商转型;下游光伏电站开发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以光伏治沙、工业分布式光伏以及边境地区微网为主要开发场景。氢能产业链上游制氢环节,制氢产业基地与内蒙古大型化工产业基地布局相结合,重点布局在乌海及周边的“小三角”地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中下游氢能源储运、应用环节的装备制造布局在包头、呼和浩特、通辽、赤峰等地区。
  (三)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就地消纳
  以新能源开发指标分配为牵引,带动战略性新兴产業引进落地,完善新能源开发指标分配规则,明确资源配置与产业落地捆绑的要求,注重向优势企业倾斜、向优势产业倾斜、向具备本地消纳条件的优势地区倾斜。明确盟市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激励权重,充分调动消纳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的约束性和激励性作用。
其他文献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大肠癌新发病例,其中,有超过50万死于大肠癌,相当于全球8%的癌症死亡人数。中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发达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例,2003~2007年大肠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5/10’和22.42/10^5,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
食管瘘是消化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发生在食管或胸部肿瘤浸润,但非肿瘤浸润性的良性食管瘘患者临床中也不少,既往以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住院时间长,费用大,死亡率高。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可以堵塞食管瘘口,同时开放饮食,增强营养,促进瘘口愈合,是目前首选的侵袭最小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总结了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23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良性食管瘘的病例。
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室自2009年起开始结直肠肿瘤的ESD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包头市 稀土 产业 创新驱动  稀土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战略物资,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和“工业黄金”,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电力等行业和高新材料方面,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紧抓历史机遇,
期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治疗食管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佳等优点,但其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可能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断并行ESD治疗的食管病变患者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男,48岁,因间断腹痛6个月、便血1个月、加重4d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8个月余前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查体贫血貌,腹部无压痛,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压积0.26,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正常。急诊胃镜检查:食管、胃底、胃体、胃角、胃窦部黏膜光滑,蠕动好,无糜烂、溃疡及新生物。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57例食管可疑病变患者分别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2%Lugol液染色内镜、2%Lugol液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将内镜检查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CIE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92.6%(25/27),Lugol液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88.9%(24/27),两者比
近年来,无痛胃镜技术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已常规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胃镜检查。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我院对自愿要求在麻醉下进行检查的老年患者,采取单纯异丙酚麻醉下和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下胃镜检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广泛应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内镜下肿瘤全层切除术(EFR)等。近来还出现了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技术主要为病变组织切除术和病变组织破坏术。病变组织切除术目前主要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submueosalexcavation,ESE)等;病变组织破坏术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光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