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视角下的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设计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作为记录黄河故事和文化的重要展厅,展陈设计多元化、全方位、生动立体地展示了宁夏地区原始时代的石刻艺术。石刻史书展厅展陈设计在展厅装饰、多维展示、文娱活动、空间序列四个方面颇具特色。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的展陈设计很好地使装饰与主题相契合、多维展示与文化相促进、文教与娱乐相结合、空间序列与乐曲篇章相吻合,多元一体共同营造生动有趣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进而传承好中国文化。
  关键词:多元一体;宁夏博物馆;展陈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多元一体视角下的宁夏博物馆设计研究”(SK18014)研究成果。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1]。作为黄河沿岸的重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便肩负起这样的神圣使命。如何使展陈空间设计和展示内容相协调,从而提高展示效率,与主题相关的多元化设计营造场域氛围和精神力量具有研究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其中首屈一指的文化事件便是黄河沿岸的岩画,它们记录了远古时代先民的智慧和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欣赏这些历经上万年时空岁月流转的吉光片羽,完成一次和先民的对话,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览体验。它使用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多维度、全方位展示了黄河沿岸的宁夏岩画的环境、特征、涵义等,使观众全面了解宁夏岩画,在这些先民稚拙却又神圣的画作前流连忘返,在这留存万年的石刻史书前叹为观止。本文对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进行分析,探讨主题性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关设计策略。
  一、装饰与展示主题相契合
  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内的装饰设计如墙面、顶面、展台等造型、颜色、材质等都模拟岩石、山洞等,再结合幽暗的光环境,与展示主题相契合,营造出远古时代神秘、原始的氛围感,可以使观众快速融入情境,引发其情感共鸣。
  (一)墙面装饰再现先民生活场景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墙面上的装饰浮雕,古拙的色彩、苍劲的笔法,勾勒出原始先民的样貌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采摘野果、团结协作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祥和景象(如图1),也展现了他们拉弓射箭、围追猎物的激烈场面(如图2),使观众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不但装点了展厅,也不喧宾夺主,同时烘托了展示氛围。可见,墙面艺术品的色彩、材质和表现手法等都需要与展示内容相契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顶面装饰与展示空间相呼应
  圆形小展厅展示了原始人类的石刻,弧形的展示子空间丰富了整个展厅的展示形态和观览路线,顶面装饰的圆形太阳石刻图案与弧形展厅相呼应,不但丰富了视觉效果而且强化了子空间的场域性(如图3)。顶面装饰与展示空间形态及内容相呼应,不但可以强化空间感也可以烘托主题,提升展厅环境的艺术性。
  (三)展示环境与展示内容相融合
  米黄色如土地般的展厅墙面、地面,如岩石般的展台和幽暗的光环境等共同营造了原始山洞的空间氛围,带给观众穿越到原始洞穴的沉浸感。
  展台模拟山边巨石和岩洞造型(如图4),再点缀些植被,丰富观众的体验感,使展示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场景代入感,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展厅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模拟山洞的圆弧石材装饰(如图5),配合周围较为昏暗的环境灯光,带给观众犹如在原始山洞中探秘的好奇感和新鲜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展厅结合了满足观众观看展品细节的重点照明(如图6),使整个展厅的光环境由照亮展品的重点照明和通道照明以及幽暗的氛围照明相结合,共同满足了有层次感的展示需要,不但有装饰功能还真正满足了展品的照明要求。整个展厅的展示环境与展示内容相融合,才能达到和谐、生动的展示效果。
  纵观国内博物馆也有很多类似的做法,巧妙运用装饰来烘托展示氛围,比如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室内,通过墙面大面积的蓝色海洋图片和视频,顶面装饰的盘旋的鱼群,再配合模拟海底世界的蓝色的光环境,共同营造出海洋的世界,使观众仿佛与海底的鱼群共同徜徉在历史的洋流中。展厅内在展出海洋海龟标本时,展台模拟海底沙滩,顶部装饰有如同波澜荡漾的弧线和鲸鱼,非常生动有趣。可见,展厅内的装饰与展示主题相契合,更容易使观众接受,更加快速有效地吸引观众,使其融入展示情境,引发其情感共鸣,加深其理解和印象。
  二、多维展示与文化相促进
  (一)影像介绍先民生产生活
  展厅内在模拟山体岩壁造型的墙面上嵌入多媒体投影设备(如图7),通过影像复原再现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岩画既是他们的文字,同时他们认为事物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神秘的力,神灵意识主宰着他们,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凿刻在石头上的每一幅画面都是用一种虔诚的心态完成的。影像内的声音解读和画面共同为观众介绍和还原先民的生存环境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使观众领略先民的智慧和伟大。当时恶劣生存条件下,先民的叩问、探索和努力,他们已然能够在岩壁上记录生活、憧憬以及信仰,为后世留下探寻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的线索,石刻的史书穿越千年和观众见面,它在沉吟着当时的辉煌与渊源,激发起观众对原始先民的理解和赞叹,和對流光岁月的感慨。
  (二)场景再现先民居住环境
  拾级而上,来到原始人“生活过”的山洞,两侧巨石耸立(如图8),上面凿刻着人面、动物、太阳神等岩画,内置的音响设备不时传来流水声、瀑布声、鸟鸣声,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远古时期。场景再现的展示形式带入感强,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全方位感知展示内容。   触摸石上的痕迹,仿佛在与原始先民对话,感受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虔诚与敬畏,体会他们当年是什么样的决心和信念,让原始先民在或高或低的坚硬崖壁上刻下这段历史和他们的图腾、梦想和对宇宙的认知,他们难道已经有记录历史,为后世,为数千年后的世世代代,传达思想的先知先觉了吗?观众何其有幸能看到这穿越万年的石刻史书。
  运用多媒体和互动体验、场景再现等方式进行展示还有很多案例,它们都达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比如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序厅”主题为“大哉孔子”,借助光电新媒体技术,以宏大的尺度呈现了浩瀚书海和孔子的伟岸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位师者的崇高与伟大,引发观众对其尊崇、悼念之感,正如张烈所言,“光”象征着文明的启迪,呼应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文化内涵[2]。展厅内以雕塑手法和背景的装饰烘托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的经典学习交流场景,比如《论语·先进》中的孔子与四名弟子的一次谈话,传神地再现了“风乎舞雩”的美好画面,使观众仿佛在旁听孔子的课堂,体会孔子的和蔼、博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可见,借助多媒体影像、雕塑等多种手法进行多维度场景再现,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多维展示和文化内涵相促进,使展示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贴近观众,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教与娱乐相结合
  展厅内还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教功能并与娱乐相结合,设立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史前文化欢乐营”情景剧展示区(如图9),定期举办史前文化的情景剧表演活动,中小学生在观看展览后,将所学、所想、所思、所感通过写剧本,发挥想象力,将其表演出来,这也使得中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和学习史前文化。使博物馆真正做到对男女老少、兼顾长幼的教化功能,使文化真正传播至百姓大众的生活中、心中、思想中、行为中。
  宁夏博物馆还对该展厅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的讲座、纪录片、直播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视频道等进行传播,为大众所熟知,还通过微博联合海内外文博机构进行文物祝福接力活动,在网站开展“云讲国宝”的比赛活动,网友进行点评投票,互动感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通过适当、合理、有趣的博物馆文娱活动,做到“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持续构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知识宝库、灵感源泉和精神支撑”[3]
  四、空间序列与乐曲篇章相吻合
  展厅内空间展示路线的安排分别有历史概况介绍和各种藏品陈列的铺垫,引领观众了解展示内容;然后过渡到一个模拟的山洞造型,有植被,有水声,有鸟鸣,漫步其间,可以触摸历史的刻痕,倾听它们饱含深情穿越千年的诉说,这样一个多维立体体验空间的营造便成为空间的高潮部分,使人印象深刻,身临其境;拾级而下,继续观看遗迹展览,有拓印、有实物、有供人触摸的模型等,还有对宁夏岩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的比较和总结,成为展厅的尾声部分。展厅内观览路径安排引领观众随着行进过程,对展示内容的理解逐渐深入,情感体验也随之变化,展示路线井井有条,像一曲浑厚动人的音乐史诗,有前奏、铺垫、高潮、尾声,展示节奏抑扬顿挫,婉转悠扬地歌颂了原始先民的所感所悟、勤劳智慧与石刻艺术。
  五、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博物馆要讲清黄河文物的内涵,传播黄河文物的价值。要把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融入今天的文化创造,融入当代的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涵养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宁夏博物馆石刻史书展厅围绕岩画艺术,将展厅内装饰与主题相契合、多维展示与文化相促进、文教与娱乐相结合、空间序列与乐曲篇章相吻合,共同谱写了原始时代石刻艺术的华彩篇章,博物馆展陈空间应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多元化设计,全方位向观众展示藏品、展示文化内涵,提高展示效率,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知识、美学、文化的传播者,叙写中国故事,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讲好黄河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EB/OL].[2020-01-0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178164838862302&wfr=spider&for=pc.
  [2]张烈,等.展览陈列中的艺术与科技[J].建设科技,2020(3):16-21.
  [3]新华网.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EB/OL].[2020-05-18].http://www.xinhuanet.com/travel/2020-05/18/c_1126000994.htm.
  作者简介:张丁丁,硕士,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助教。
  编辑:宋国栋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设计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平面设计的平台由传统纸质媒介转向虚拟、移动端媒介,还是利用3D打印技术使工业产品设计更加便捷,亦或是虚拟全息技术使展馆陈列设计形成全新的用户体验等,都体现了数字化设计的优越性。而作为数字化领域领先企业的Adobe公司,一直在为数字化设计进行开发与推广,每年还会召开“Adobe Max 大会”发布新的数字媒体产品,为旗下的产品进行一系列更
摘 要:西方现代美学对于“艺术与游戏”关系的讨论已有百年历史,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就有“游戏说”。朱光潜先生早年赞同此说,并在《文艺心理学》中将艺术与游戏进行了对比。虽然朱光潜先生在晚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说”,但仍在《谈美书简》中表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还有待研究。在《谈美书简》发表30余年后的今天,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已与朱先生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数字虚拟游戏逐渐取代传统的游戏形式,成为游戏最重要的
摘 要:本文以澳门食品老字号手信为研究对象,从澳门中西文化融合视角出发,对老字号手信包装进行视觉形象提升和设计创新研究,分析澳门中西文化共融的视觉文化特点。对澳门老字号进行层次分类:“守旧派”“常青派”“特色派”,并深入研究其文化的视觉表现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澳门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定位及发展趋势,对澳门食品老字号手信包装提出“拓展设计边界、创新文化融合”的策略,并结合咀香园老字号手信包装进行视觉设计
摘 要:“中国—东盟”是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功在广西南宁举办了17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合作取得飞速进展,尤其是网络的日常化,再加上短视频软件的出现与风靡,更加带动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宣传和大众对其的关注。本文将从短视频中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入手,分析其现状、视频内容和影响力。  关键词:短视频;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加强其人文性具有较大的必要性。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体现和设计策略,将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人文设计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公共空间环境是彰显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人是城市中的活动主体,具有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APP的开发和推广,图形图标的应用设计,越来越趋向人性化、便捷化.对于导向图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它的便捷性和易理解性,其背后的图形意义
地方古镇中的博物馆是地域文化传播和展示的重要载体,它设计中的叙事性体现不仅会影响到博物馆整体空间的营造和效果的呈现,也会影响到古镇的复兴.景观叙事下的地方博物馆空
释怀 木板雕刻 45cm×45cm  纯真 木板雕刻 45cm×45cm  收获 木板雕刻 80cm×80cm  綻放 木板雕刻 45cm×45cm  作者单位: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期刊
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其存在不容忽视.桂北侗族村寨因其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拥有着别样、丰富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是侗族社会与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侗族村民的文
摘 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产品。“智能化”的发展,使产品更加多变,产品开始不断升级,拥有节能、环保等特点的LED智能照明灯具已逐渐占领市场。企业产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与智能方面的研发,才能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智能化同时也促进了产品形态、材料、加工手段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对灯具设计产生了强大冲击,使产品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原有的外观基础上,不断进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