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黎庶昌的人生观对黔北儿女的教化作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态度及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对待国家、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研究和总结黎庶昌的人生观,可以很好地挖掘和继承黎庶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黔北民风的教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1黎庶昌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纵观黎庶昌的人生经历,便可以看到其人格魅力的背后有着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引领黎庶昌在国穷民弱的晚清时代创造着人生的辉煌,并由此激励着后人。
  1.1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黎庶昌作为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学家,外交成就和文学成就堪称卓越,这与他一生始终勤奋学习,能同国家和老百姓共命运是密切相关的。黎庶昌出生于贵州遵沙滩义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2岁便开始学习传统儒学经典文化和科举应试知识,后师从伯父黎恂,同时受表兄郑珍、内兄莫友芝等的教导和影响。其中黎恂为清嘉庆十九年进士,曾任浙江桐乡知县,学识渊博,晚年辞官返家时用薪俸购买了大量古籍带回沙滩让黎氏子弟阅读,黎庶昌便是受益者之一。而郑、莫二人则是晚清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学术上造诣很深,后被世人尊崇地称为“西南硕儒”。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黎庶昌少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儒家经典和国家时事,初步了解了当时国家状况,使得他不仅开拓了阅读视野,更形成了奋发进取、刻苦钻研的良好品质,并使之萌发了有关领土、主权、民生、教育等国家观念。随着阅历的不断开拓,加之自身及才华横溢的内兄莫友芝屡次参加科举考试的失败,黎庶昌认识到科举制度埋没卓越人才之弊端,并因此而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
  1.2积极外交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一个人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根本态度。黎庶昌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轨迹透露出他对民族、国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体现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在外交上,黎庶昌力主“经世致用”,他知道,弱国无外交。但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学术深厚,并且眼光开阔、极富远见的外交官,在任驻日大使的六年间,他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学术成就和文名得到了众多日本统治阶层的钦佩,在任比利时、瑞士等国公使期间,黎庶昌认真考察各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等,并将考察日记汇编成数十万字的《西洋杂志》,详实广泛地介绍日、德等诸国经济发展、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风俗民情等国情,呈现给国人一幅生动的西方社会全景,他的这种做法在今天仍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1.3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具体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往往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以社会、民族、国家利益至上,注重整体利益的爱国者往往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光绪十七年,黎庶昌卸任驻日大使后回国,出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员兼重庆海关监督后,极力效仿西方办学,希望兴学富民强国,在重庆创设川东洋务学堂,聘请饱学且通洋务者为师,甚至自己亲自授课,讲解东西洋各国概况或讲授古文等传统文化。他不仅将自然科学引人课堂教学以培养实用人才,而且还在自己开办的川东洋务学堂里选拔优秀学生赴伦敦留学,开西南学子留学的先河。并且在不期然中造就了新一代的革命知识分子,如邹容、杨沧白等,培育的这些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他的人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
  2黎庶昌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对黔北民风的教化
  纵观黎庶昌一生,无论是上《万言书》,还是从事外交活动,或兴学救国,都与国家的命运和利益相关。光绪十年,曾向清廷上《敬陈管见折》,主张整饬内政,酌用西法,修铁路,练水师,兴商贾,走强国富民之路。在新疆问题上,他坚持应该维护领土主权,反对李鸿章放弃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了防俄,三次写信给曾纪泽,主动请缨,要求深入西伯利亚,中亚腹地考察,并且表示为此“不惜驱命”,但未被采纳。光绪二十一年,家乡大旱,黎庶昌会集在重庆的同乡捐款白银二万两,购米运遵义赈灾。第二年,遵义又遭旱,黎庶昌又电请云贵总督救灾,得拨银2万两救济。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
  黎庶昌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积极维护国家尊严肯领土主权完整,兴学办校,惠泽于民的人生价值观,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至今仍是当代黔北儿女成长的精神财富。尽管黎庶昌处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但他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与安危,积极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殚精竭虑。
  有幸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黔北儿女,虽然早已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起,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但贵州仍然是全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富民兴黔的战略计划,作为黔北儿女,我们责无旁贷。实现富民兴黔的梦想虽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富民兴黔的历史任务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富民兴黔而努力奋斗。
  当然,每一个人走向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之时,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个人和社会问题?是以自我价值为重,还是以社会价值为重?黎庶昌在这方面为今天的黔北儿女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黎庶昌在对待个人和社会方面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不计个人得失和安危,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他的人生价值观也正是在这样的人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并以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黔北儿女。我们应以黎庶昌为榜样,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摒弃极端个人主义,在富民兴黔的道路上不断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
  201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中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农业类院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艺术性地应对。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
摘 要:在音乐教育中切实有效的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在于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核心价值观培养上所具有的优势与意义,关键在于努力探索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音乐教育的有效载体,目标在于通过音乐教育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  关键词:音乐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
摘 要: 药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药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机全程演示下,学生可以了解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及使用全貌。然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实验教学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严重束缚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描述如何促使学生在药学实验实践中锻炼能力,并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后自学和提高搭建较高平台。  关键词: 实验教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总是能把学生的思维激活。相反,简单化的问题往往会泯灭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问题设计策略,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教师难以把握并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才叫问题。问题一般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問题”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那只桃子”。
期刊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构建开放的课堂,应该引导孩子走进生活、走进社区。目前作文教学容易忽视儿童的生活视野,学生的写作无目标
摘 要: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是一个从教到学和从学到用的过程,学生能将已学的知识、技术运用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体育 能力    许多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