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son综合征临床诊治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erson综合征的治疗选择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眼科确诊并治疗的9例(18只眼)Terson综合征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3,病程均<6个月,年龄23 ~69岁.所有患眼均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所有Terson综合征患者通过手术清除玻璃体积血,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只眼术后视力达0.5及以上,病程较长或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力恢复欠佳.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发生的玻璃体积血,对于较长时间玻璃体腔内积血未能吸收和(或)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层间积液的发生,并随访层间放液后的角膜情况.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采用眼前节全景OCT对11例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出现层间积液的术眼进行观察,确定积液的位置和范围,并随访层间放液后植床与植片间的粘合情况,以针对性适当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眼前节全景OCT可直观地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早期层间积液的情况.结论 对板层角膜移植
90%的眼部疾病是通过局部给予滴眼剂来治疗的,但是由于特殊的眼部解剖结构使不到5%的药物进入眼内组织,远远达不到有效地治疗浓度.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基于纳米技术的眼部药物载体的深入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滴眼剂利用度差的问题.文中就几种常用的纳米载体如纳米粒子、脂质体、类脂质体、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及载药隐形眼镜等进行综述,以期选择一种更安全、更适合眼部的纳米药物载体。
目的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3~7岁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与同龄正常儿童眼球眼轴长度变化的对比观察.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治疗3~7岁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儿26例(42只眼),记录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时的眼轴长度为研究组;对照组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3~7岁外伤性(钝挫伤)白内障28例(30只眼)的眼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先天性
目的 研究不同方位3.2 mm切口白内障术对角膜散光25度以内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IOL-MASTER检测出角膜散光在25度以内白内障患者共61例,分成A、B两组.在IOL-MASTERA引导下,A组31例(31只眼)行3.2 mm角膜散光轴向透明角膜切口,B组30例(30只眼)在90度轴上行3.2 mm透明角膜切口,并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
目的 通过带虹膜隔人工品状体植入后对角膜内皮细胞、前房深度及房角结构变化的研究,认为带虹膜隔人工品状体植入是目前治疗外伤性虹膜缺损效果好且副反应小的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的20例外伤性虹膜缺损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3个月后再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UBM检查前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岁发病者;(2)单用缩瞳剂和(或)单用甘露醇或缩瞳剂联合甘露醇可在1~3d内迅速控制眼压15mmHg以下者;(3)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1/2;(4)最佳矫正视力<0.5;(5)晶体混浊者作为对象;(6)急性发作者眼压控制在15mmHg以下3~5d,慢性者眼压控制在15mmHg以下2~3d,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
患者男 9岁因"额部血肿抽吸术后双眼黑矇1 d"于2008年4月10日入院.1月前被秋千碰伤左额部后出现血肿,无视力下降,末诊治:因血肿末完伞消退于1 d前入当地社区诊所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血肿抽吸及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术,注射后约数秒患儿即感头痛,左眶周及双眼疼痛,双眼黑矇,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当地诊所考虑为利多卡因约物过敏,给予吸氧,抗过敏等处理,双眼黑矇无好转,1d后入我院。
期刊
目的 探讨术前三面镜裂孔定位联合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运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5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做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患者45例45只眼.术前用三面镜检查确定视网膜裂孔位置和距离,作为手术中指导裂孔定位、术中放液和冷冻部位的的依据,放液后在显微镜下更精确的定位冷冻裂孔并360°常规检查周边部视网膜.硅胶局部垫压,随访6 ~1
目的 探讨干眼病及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上皮下神经的分布及密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患者Schirmer Ⅰ试验、TBUT(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将64例干眼患者(128只眼)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干眼组和非干眼组,各组根据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情况,分为戴镜组和非戴镜组两个亚组.应用海德堡HRT/Ⅱ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患者三个方位(中央,颞侧,鼻侧)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析比较不同组间不同方位角膜上皮下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