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策略及综合评估

来源 :南方电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10 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改造经济性,提出了基于MATLAB与ATP-EMTP的雷击特性联合仿真计算方法,根据实际线路的防雷配置情况与地形特征,分析了各差异化防雷策略的改造效果与单位地闪密度下的雷击跳闸率变化情况。结合跳闸率计算结果与改造经济花费两个指标提出了防雷策略评估模型,对各差异化防雷策略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全线增设绝缘子的防雷策略经济性最好,但改造效果有限,仅适用于低雷击风险地区;全线架设避雷线并逐基逐杆安装避雷器的方案能使线路雷击跳闸率下降99%,适用于高雷击风险地区,但改造花费较高。以实际10kV配电线路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估模型分别给出了各高风险线路段的最佳防雷改造方案。
其他文献
明确同一树种不同起源林分(天然林与人工引种林)间水分利用特征的差异,对于指导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樟子松这一“三北”工程中重要的造林树种为例,选择2种起源的林分为试验林,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了试验林生长季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分析樟子松水分传输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的典型晴天下,樟子松人工林的日液流速率(Js-daily)显著高于樟子松天然林,二者Js
期刊
通过了解电网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现状及雷害事故,分析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雷击断线事故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防雷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并对我国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防雷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闽北山区雷暴日高,10k V配电架空线路夏季雷雨季节易遭受雷击而造成配电线路频繁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特别是在山区线路为防范树线矛盾而大量使用架空绝缘导线后易发生断线故障。针对此现状,文章从雷害的成因及对设备的危害入手分析,结合福建南平近年来在防范雷害方面的尝试及成效,着重介绍了福建南平开展10k 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害分析与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特别是大量采用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经验。经多年的运
期刊
系统解析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a)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科尔沁沙地幼龄林(13 a)、中龄林(22 a)、近熟林(34 a)、成熟林(41 a)和过熟林(55 a)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
期刊
报纸
为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针对部分城区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故障突出的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从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现场情况、机理、防治技术措施等多方位进行全面科学的诊断分析,实施相应的防雷治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经济成果。
期刊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4例缺氧缺血性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袋鼠式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各4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系统受损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干预后2周和
期刊
针对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困难问题,开展了地面处理和幼苗越冬覆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地面处理均能促进天然更新出苗,以“覆土+浇水”和“覆土+集水坑”促进天然更新出苗效果最好,出苗量分别为60 000和110 001株·hm-2;迎风坡条件下,越冬幼苗覆盖方法以“覆松针和覆盖土工布覆盖”为最高,分别为30.00%和34.62%;平坦覆土沙地条件下,除对照外,覆土、纱布+覆土的苗木保
期刊
在10kV配电线路建设期间,为了提高综合防雷水平,降低雷击灾害对线路运行的不良影响,电力企业要根据各个区域配电工程建设要求,对避雷器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并做好优化设计,确保配电线路在运行时,能够满足各方面要求,并降低线路故障问题发生几率。在对偏远山区多雷区的避雷器设备设置时,可以选择大通量避雷器设备,减少因避雷器损坏引发线路跳闸故障。本文就10kV配电线路避雷器布置优化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