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宁夏文学中动物叙事的政治与民俗文化寓意——以张贤亮和石舒清小说“狗”、“牛”意象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与发展,以动物的非人化叙事视角构建小说的作品不断涌现,动物叙事这一新兴的概念术语成为生态小说发展的产物之一。在宁夏这片土地上,作家更是赋予了"动物"更多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笔者意在观照宁夏作家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的狗和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中的牛的意象,从动物叙事的维度出发,以特殊年代的时间节点与特殊地域的民族民俗文化为参照,开掘作品中的政治隐喻与独具民族文化特点的内容书写。
其他文献
“孤岛”意象,是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既与其故乡四面环水岛状地形地貌特征、作家的浓重乡愁和深刻记忆有密切关系,也是作家借其封闭、隔绝和偏僻的特征反映来此插队的外地女孩受困、受苦、受难的一种社会、文化与精神之困境。
期刊
“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期刊
目的:在临所经历过的、听到、见到的意外损伤的原因做些探讨,以示后人。方法在针刀治病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结果引起针刀意外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论28余种现象及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减少或避免。
会议
补天石意象源自女娲补天神话,并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曹雪芹吸收前人的创作观念并创新,使《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意象与小说主旨相关。小说中,补天石神话是贾宝玉叛逆天性的隐喻,补天石是贾宝玉的象征。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在于他背离了传统的仕途经济之路后却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境,最终看破红尘。补天石幻形为通灵宝玉,与金锁构成了世俗姻缘,与“木石前盟”产生矛盾,其背后“情”与“礼”的冲突导致了宝黛钗的婚恋悲剧。
期刊
“水”这一意象以物质实体的形态渗透文本的主题表达,是作家意识在文本创作中的自我建构。通过对“水”意象的多形态描摹,烘托出毕飞宇对个人、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的价值观念和整体印象。毕飞宇以自身经验为基底建构独特的水域空间,以“水”的失重现象表现人与社会的失衡,向生命本体进行叩问,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现代性焦虑与反思精神。“水”意象的营构还增强了毕飞宇小说的厚度与力量,使其超出文本的美学价值而具备普世价值和哲
期刊
<正>在莫言的小说中,他以“酒”为意象,且研究层出不穷。无论是赞扬还是批判,均饱含了文人的思想,并渗透了作者的情感,让作品的描摹更深刻,更能“打动人心”。莫言的小说蜚声海内外,其中以“酒”尤其是“高粱酒”作为他的最爱,在他的多篇小说中均有所体现。关于莫言小说中酒的意象的探究,成为了莫言小说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文章以莫言小说《红高粱》和《酒国》为例,探究其小说中关于“酒的意象”的描写,
期刊
以对现代性的单一、抽象理解为共同认知基础而形成的"善""恶"价值歧异的城市书写,在城市意象塑造上均有其偏狭之处。在《烟火漫卷》中,迟子建则通过哈尔滨自然空间的生态书写以及生活空间中世俗现代性的揭示,展现出具有特定地理、文化特征的城市的亲和、属人的另一面,由此在小说中重构起一个更为真实、完整的城市意象。这种城市意象的重构是作家乡土经验向城市的自然延伸,显露出现代性挤压下城市内部的自赎力量,体现了作者
期刊
沈从文与汪曾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家,"水"的意象在其小说中皆屡次出现,或影响地理风貌与聚落形态,成为安身立命之所在;或滋养一方百姓,塑造乡民性格;或展现不同秉性,决定人物命运。文章通过解读《边城》与《受戒》中"水"意象的共通性与异质性,并探究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与文化心理,发现在相似的"水情结"背后蕴含的相异的人生追求。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经历了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痛苦的中国人》是他创作于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流露出作家的复归倾向:思想上,他改变先前对政治问题的回避态度,回归社会公共事务;创作上,他不再排斥现实书写,回归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倒退,而是富有新意的努力,使现代与传统融合,从而达到作家现实与理想的完美统一。小说中的中国意象不仅是对主人公洛泽生存状态的隐喻,也是他精神
期刊
随着男色消费疾速崛起,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的广告数量越来越多。以易烊千玺代言阿玛尼彩妆广告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类广告的心理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色广告的心理效果受到性别、是否为粉丝等因素的影响,且情感效果最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