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堂,赚就是兼并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金堂:欧美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一个雄心勃勃的投资者,一个近30亿资产的拥有者,一个500万元青岛奥运志愿者奖励基金的捐助者。生于1964年12月,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2年开始创业,短短十几年时间即带领欧美投资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最喜欢的企业家:已故青啤当家人彭作义,尤佩服其“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气概。
  最喜欢的书籍:读书很杂,最喜欢《孙子兵法》。
  最爱唱的歌:《朋友》
  座右铭:谦让致和,开诚立信。
  
  2005年1月22日,青岛的第一场雪还没有来得及融化,天气仍然是寒意侵人。在曙光的朦胧中,一个不高的身影已在无人的街道运动了半个小时。下午三时,经过8个小时紧张的谈判,他拿下了1.4亿美元的造船定单,至此,他手中的造船订单已达惊人的4亿美元。这笔“大买卖”轰动了整个青岛企业界,外人不禁纷纷猜测:这个个子不高的人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在造船领域辗转腾挪获得国际大单?
  这个制造“大买卖”的人就是欧美投资集团总裁---资本潜龙李金堂。
  揉了揉已经发胀的双眼,一直处于紧张的神经总算是松弛了下来,李金堂顺手拿起一个已经凉了的汉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但从心底,李金堂是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
  
  心中的红旗
  
  走进欧美集团,董事长李金堂的办公室可以直接眺望大海。春日的阳光照着宽敞的办公室,照着办公室里整齐的书架,照着写字台后面最醒目的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当身着休闲服和运动鞋的李金堂出现在眼前时,很难让人把这位活跃而率性的39岁男人与动辄亿元投资手笔的青岛大亨对上号。
  已近不惑之年的李金堂喜欢跑步,用他自己的话说,跑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至少要跑半个小时,即使出国谈判也不间断。他说跑步有助于意志力、耐力的锻炼。当与记者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这位依靠进出口起家,曾往来于多个国家之间的大型私企老板,深情地感慨:“无论身处何地,我的心中始终装着伟大祖国的旗帜,她是我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
  李金堂对记者自称“经历很简单”—大学毕业后,相继进入山东省外贸局和青岛市外经贸委,然后下海,担任青岛欧美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期间在美国读过书。与当地众多的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相比,欧美投资集团和掌门人李金堂并不算声名显赫。即使在民营老板当中,李氏的名号也似乎不如一些地产大腕,但是实际上,欧美投资集团却是青岛第一家私营企业集团,其营业执照编号为“一号”。
  
  赚 就是横刀夺爱
  
  “赚是指通过‘兼并’才能来‘贝’(钱),‘挣’则是用手辛辛苦苦‘争’钱。”在李金堂的眼里,这是“赚”和“挣”最大的区别。
  “赚”,这个神奇词汇从李金堂创业开始就一直与他如影相随。从1993年公司成产以来,短短的12年,欧美投资的业务就从单纯的进出口延伸到房地产、调味品、包装印刷、典当拍卖等近10个领域。所用的手段就是投资,也就是李金堂所擅长并运用娴熟的“兼并收购”。
  在一般人的眼里,兼并收购可能是冒险者的游戏。但李金堂说,投资并购最重要的是眼光,在别人没有意识到它是金矿时发现它。在李金堂看来,企业家的野心或侵略性并不足道 ,化解各方的矛盾、规避风险,才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从最初选择并购对象到并购后的磨合,都是解决矛盾的过程,都需要非同常人的眼光。
  相信许多人还会对2002年3月厦门银城啤酒竞拍一事留有印象,那是福建省有史以来标的价值最大的一起拍卖案。当日,众多啤酒豪杰会聚一堂,对福建三大啤酒企业之一的厦门银城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就在大家还在算计着别人和自己口袋里的钱时,半路杀出的神秘买家欧美投資集团横刀夺爱,在短短十几分钟内,以1.42亿元的天价竞拍成功,将银城啤酒揽入怀中。几乎所有在场的竞拍者与媒体记者全都对“欧美”一头雾水,事后,各媒体均大呼“神秘公司买走银城”。欧美竞拍成功之后,转手将股权售予了青啤。
  李金堂对此表示:“我不懂啤酒,但青啤在行,而且以前也有合作关系,那么我就与青岛啤酒进行了战略合作,这是双赢之举。”
  银城啤酒一役后,欧美的投资行为更加频繁,李金堂挥舞着资本大棒,四处频频出击,在看似无甚章法的兼并中完成了一次次成功的运作。
  
  兼并大刀霍霍向“金鸡”
  
  “大金鸡又活啦!”青岛市民走进超市、便利店,发现在市场上沉寂了多年的青岛老品牌—鸡牌味精,又重新摆在柜台、货架的突出位置。市场反响强烈,首批300多吨刚一上市,即被订购一空。鸡牌的复活,也引起了外地销售商的强烈关注,东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销售商纷纷前来洽谈业务,鸡牌味精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鸡牌味精的复活是欧美投资集团自银城啤酒一役后的又一次成功的运作。回过头来总结,李金堂对欧美的这次收购停产三年的青岛味精厂并使之复活其实是颇具匠心。
  “之所要收购破产的青岛味精厂,主要是看好味精厂的老名牌,鸡牌有着70年的历史 ,恢复和提升只需花费较小的代价。同时,介入这个领域可把集团和产业链拉长,与我们已经开始建设的40万吨饲料项目对接。这样,上下游产品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虽然鸡牌味精在市场上已沉寂多年,但它的停产和淡出,绝对不是品牌本身市场号召力的弱化,它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并没有改变,只要给它适宜的环境,其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就可以充分体现。
  让一个沉寂多年的老品牌重新复活,并非易事:厂房需要修缮,设备必须更新,大批职工等待安置。虽然,此前欧美集团做外贸,办包装厂,开典当行,搞房地产,在青岛投资连续获得成功,但收购国有老企业,这还是第一次,何况还要将一个老名牌起死回生?许多人为欧美的这次投资捏了一把汗。但李金堂做事一向执著,认准的事,绝不回头。他最终排除了各种阻力,通过竞价拍卖将青岛味精厂纳入囊中。
  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鸡牌的复活,成为青岛市民营企业收购国企的成功范例,也再一次证实了赚就是兼并的投资真理。
  
  兼并大刀再挥包装印刷
  
  尝到了甜头的李金堂将兼并的大刀挥向了印刷业。2004年 11月26日晚,银川两级政府先后派出两拨人马飞抵青岛,目的是来与李金堂洽谈,在银川投资欧美投资集团的另一条产业链—以青岛欧美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金龙包装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木浆进口、造纸、包装印刷产业链。在欧美进出口公司的进口业务中,木浆等原料已占了很大比重。于是李金堂引资5000万欧元,与德国合资建设亚洲最大的包装印刷基地,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规模将直指亚洲老大。
  李金堂说,青岛是盛产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城市,但私营企业无论规模还是实力都与青岛的知名度与经济地位很不相称。欧美投资集团虽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海尔、海信等著名企业相比,还相差很远。不过,“欧美”有信心也希望能与岛城的私营企业家们一道,经过不懈的努力,改变青岛私营企业发展的现有格局,真正体现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活力和实力。
  进入2005年, 这位资本运作者的投资思路更加清晰,那就是“拉长两条产业链,做好造船业,兼顾房地产”。以鸡牌调味品为龙头的产业链和以进出口、包装娱乐主体的产业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地产生意也越做越大,收购造船厂的企业远景渐渐明晰。
  2005李金堂的目标是把欧美投资集团带入中国企业500强,未来5年内,将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做到100亿元。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天未大亮,李金堂还在长跑的路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全球原油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投机炒作,国际油价偏离了一般均衡增长轨道,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际油价的飙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维持自身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不得不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国有能源公司已受命在世界各地搜寻数量有限的可开发能源资产,石油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正在全面铺开。    中国面临国内外的能源形势
22年来,她沿着“废纸贸易——转战美国——香港上市——王者归来”的“贸易路线图”,把3万变成了270亿,成为问鼎中国女首富第一人。
正如宝洁公司可以将SK-Ⅱ的失败放进企业的备忘录中时刻警示和敲打自己一样,“镕钕门”事件无疑强烈地触动了国内市场的监管神经,因此同样可以记入中国市场的风云档案令决策者
期刊
钟影雪说,孩子的第一个梦想,通常就是当老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改变初衷。而我,这心思一直没有改变过。
期刊
话说预警,可能的结果不外乎是打掉立案,打不掉立案也赢得应对的时间。但好运的时候通常不太多,可以想像,对方为了立案,花了多少律师费,费了多少团结行业的功夫!就凭您那三寸不烂之舌,能把立案打掉,简直是整的一个现代唐雎!除非对方仅仅是把立案当成竞争手段,根本目的是通过反倾销逼您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达成市场和解,就此原告撤案才成为可能。  打不掉立案是正常的。调查当局如期发出立案公告,即战斗正式打响。如不
如果说去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施行的特保是一次伤害性冲击的话,那么此次美对华聚酯短纤的反倾销调查则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字认为,这不仅是美国产
欧盟双指令直击中国电子电气工业领域之心胸。有关专家解析:这两个指令不仅会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和出口成本,而且还将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被排斥出欧盟市场的威胁;然而,长
今昔萍钢之巨变,用事实有力地回击了某些媒体之诟病。而作为飞尚系在其前沿重镇——芜湖打出的两记重拳,鑫科材料与芜湖港也一直备受某些媒体质疑。
一切都过去了1990年刘宗旭大学毕业,学的是土木工程,是那个年代的香饽饽,天之骄子.人生漂亮地划过了一段优美的弧线.可这一切并没有使刘宗旭感到心满意足,他总是想,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