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一种集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开发“链条”。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
  何谓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就是指能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对于高级技能人才而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
  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涉及到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涉及到评价的过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励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如下几点经验。
  一、教育教学方面
  1.明确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的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何种的工作、需要何种技能、需要哪方面知识等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要让学生明确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要求,懂得学习的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程度。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要求,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
  教学重点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为了更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除了课堂上的传授,还应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查找相关专业知识文献,了解最新的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以及新技能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技术院校中,技能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实习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实习指导教师要熟悉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要求,根据要求认真思考如何上好实习教学课;二是基础技能与综合技能的教学方式有所侧重。专业技能都由若干个基础技能组成,如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实习时,基础技能包括电工工具使用、低压电器元件的选择与使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工材料选择与使用、基本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等等。教学时应采取以示范教学为主,学生观摩为辅的教学方法,综合技能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应主要采取巡回指导、分组教学和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在指导老师讲清要领后,多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判断。比如在进行M7120磨床电气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技能培养时,针对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可采用巡回指导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原理的分析,根据电路原理自行设置电路故障并进行排除,经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握专业技能。
  3.实习课题应有实用性,教学方法应多样
  目前我国技术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实习课题比较死板,例如电子专业教学课题,都是元器件检测、万用表使用、测量仪器的使用、电路制作等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还是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有碍于学生技能培养。所以应当在实习课题的实用性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抛弃原来实习中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电路,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电路,例如小音箱、MP3播放器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制作和维修。同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在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脑、手、耳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
  1.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
  学校应委派专业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企业用人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实习课题等具体事宜,力求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2.企业参与教学工作
  (1)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学习外,也应当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际工作,以此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针对性、目标性地去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参与,也应当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然后由专业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两方面一同进行讨论,制定出最适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方法。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在实习教学中,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训练的指定教师,学校也可派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的用工需要将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专业教师配合进行教学管理,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知识。
  三、吸取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
  1.强调关键能力培养
  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知识以外,还应当具有创业能力、与人交往、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等能力,这些就是现今人才的“关键能力”。对于关键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1)整体策略。指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进行改革,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以外,还增加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2)基础策略。指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在教学中增加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3)渗透策略。在专业教学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增加“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各个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
  2.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
  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要,遵循一两个拳头专业牵头,其他专业齐头并进的专业设置思想,来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
  3.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企业的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也就是将教室里的说讲教学与生产车间的实际动手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学。
  4.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知识,还应当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现今社会发展所紧缺的人才,对他们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应区别于普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培养模式和方法还在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中。职业教育院校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努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事业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如何按照科学发
2000年10月-2001年2月,我院儿科对39例流行性腮腺炎(本文简称流腮)患儿,行大剂量α-2b干扰素治疗,并设对照组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而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章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阐述,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
目的了解宜宾市翠屏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慢性病,为下一步提出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对该社区内所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规范的表格,以询问和体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阐述宜州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并针对目前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过去教师必须使用实物模型、挂图进行辅助教学。使用UG 软件建立三维的空间模型,以立体的、有光的、有色的生动画面表达立体模型和零部件,并且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实时更新教学模型,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很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构思能力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全
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广泛应用。但由于电镜样品制备周期较长,制约了科研的进度,尤其制约了利用电镜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致,是新生儿眼部最常见的疾病,早期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35例冲洗泪道不通的新生儿泪囊炎进行泪道探通,联合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