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第二的野心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创业板最大权重股乐普医疗总市值蒸发34亿元。公司创始人蒲忠杰减持1500万股,套现金额近4.35亿元,成为创业板中最大单笔套现金额。市值缩水、大股东减持,对投资者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即便如此,董秘李国强仍强调“乐普医疗应该是长期投资者值得关注的股票,我曾对基金经理说过,你们可以买一些乐普的股票,相信拿上三五年,绝对能符合预期目标。”
  专做心脏药物支架的乐普医疗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是27%,与排名第一的上海微创竞争激烈,而美国强生似乎已被这两家公司赶超。“第二把交椅”坐不坐的稳,是关键。
  
  行业趋于寡头格局
  
  医疗器械产品关乎生命健康,对技术研发能力要求较高,专业人才基本来自企业自身培养,新厂商进入该领域很难在短时间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生产及营销造成冲击,因此该行业存在很高的壁垒,也注定行业趋向垄断。
  2006年至2008年,我国的药物支架系统产品市场自有品牌占有率从59%增长到70%,一改其他领域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在心脏支架领域,国际药企有美国强生、波士顿和美敦力,它们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支架产品发展的主流方向,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在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却是上海微创。随着心脏支架领域的竞争越趋充分,已基本形成了微创、乐普、吉威与国外品牌竞争的格局,这几家市场份额占比约为28%、27%、18%和25%。
  乐普医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不足3%提高到2010年的27%。2010年的海外市场收入近1000万,目前已在近40个国家建立了代理商且14项产品通过CE认证,未来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高。
  “我们认为公司是行业第二,不过市场出现几十家供应商的局面基本不太可能,目前的几家新公司生产规模小,长期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将来被并购的可能性极大。”乐普医疗董秘李国强说。
  企业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拿到新产品的生产资质,卫生部规定推出一个新产品至少要有一千例临床,需要五年至八年时间才能实现,上亿元的研发费用,就是进入门槛。
  
  医疗器材离瓶颈很远
  
  乐普医疗从2005年实现扭亏之后,公司迎来高速成长,实际业绩的确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不过自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速没有明显提高。不由得让人问,心脏支架领域是否已经进入瓶颈,高成长能否继续延续?
  依照人口比例,我国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为10:1,而发达国家为1:1。美国总人口3亿,每年实施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例数约为120万例,日本人口1亿,每年实施手术例数约30万例,而2008年实施手术例数仅仅为18万例。我国目前年销售30万个支架,似乎离1:1的行业瓶颈还很远。
  


  据悉,我国需要支架的心血管病人超过2000万人,每年新增100万人,而通过接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的病人充其量不过30万人,由此可见,公司的有载体药物支架业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较好的增长。
  李国强认为,“如果数据可信,国内每年新增病人为100万,平均一人装1.6个支架,每年应该生产160万个支架才能达到平衡。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比较差的还是在农村,10800元的药物支架在城市能够消费,但是在农村就不能接受。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主要是解决价格和保障比例。乐普并不怕降价,医疗器材价格空间还是有的。”
  乐普医疗2007-2010年的综合毛利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盈利能力增强得益于药物支架系统产销量的提升,以及支架系统生产国产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分析师认为,虽然国内外产品在产品性能、质量方面,总体差距不大,但国外支架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且其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对需求快速增长的二、三级城市覆盖不足,因而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目前,我国在心脏支架技术的研发能力与领先的美国企业已经同步,正在研发完全可降解支架。我国每个支架的成本由2004年的5.9万元降至1.08万元,仍然比2万元的美国便宜近一半。
  李国强介绍,乐普医疗早在上市前已经与二、三线城市医院实现良好的销售对接,不仅提供产品,还请专家医生前去培训,很多医院掌握了安装心脏支架的技术,和医院形成良好稳定的供求关系,也为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建立了良好平台。
  乐普产品销售范围约覆盖全国85%左右心脏内科手术的医院,150余家代理商负责900多个医院,每一个代理商负责7至9个医院,代理商只能在指定的医院销售,实现了对整体的控制,而且被并购公司的产品也在公司的销售网络下进行,实现了优势互补。过去五年内,销售的优势才使得公司进展极快。在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是乐普“坐稳”的根本。
  并购与研发同行
  最新的财报显示,乐普医疗一季度营收2.3亿元,利润1.4亿元,同比增30.7%。业绩主要得力于此前并购项目对业绩的增量。支架继续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销量,而封堵器增速放缓,其他医疗器材的销售大幅提高。不过随着支架等产品市场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下,增长空间必然放缓。
  未雨绸缪才是一家上市公司持续高增长的前提,公司着手产业链条的延展,上下游的建构。
  乐普医疗的收购目前看起来很成功。2010年4月,乐普医疗收购的卫金帆贡献了利润211.8万元,今年一季度产生效益是66万;2010年11月份收购的北京思达则在同年贡献利润1104万,一季度贡献308万。
  卫金帆的主要产品是血管造影机,这是心脏支架手术的必备设备,乐普可以借此向二三线城市推广血管造影机的技术应用,同时还能带动心脏支架的销售。北京思达则是一家人工心脏瓣膜生产商,目前年产5000套,约占国内10%的市场份额,同样是心脏医疗领域,都可推动其药品的销售。
  
  “坐二望一”的野心
  
  上市给乐普医疗带来的最大帮助是流动性。加之其所处行业的天然优势,成长性仍可保证。
  李国强认为,一系列并购参股将保障乐普医疗持续成长性,上市以来形成了年产17万套药物支架的生产能力,并着手生产配件。目前,国内在配件领域还没有供应商,基本以国外进口为主,配件的规模生产将为公司今后拓展新的配套产品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完善公司支架系统产品生产体系。
  “我们一直沿着乐普医疗边际效应较好的行业发展。国内的配件市场,我个人判断将有15个亿左右,乐普将在配件领域中有所表现。”李国强说。
  依靠公司并购,乐普医疗拥有了115人的跨多个专业和学科的研发技术管理团队,108人的技术营销专业管理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行业格局。此外,产品研发工程中心建设项目计划2011年中期建成。乐普医疗寄希望于在研发领域持续创新,使得产品更新与企业发展的节奏合拍,利用滚动式研发推动公司不断壮大。
  因为与上海微创的占有率极其接近,虽口不言,但“ 坐一望二”的心思似乎昭然若揭。乐普医疗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学会回报投资者可能是李国强下一阶段的工作。
  
  对话李国强
  
  M:乐普医疗上市以来,相比以往几年的净资产收益比较低?
  L:我们的净资产收益率实际上21%已经相当高了,两千家上市公司中也算是靠前的,乐普医疗上市前的净资产收益都是50%,不是常规的判断标准,我们现在降到21%,如果不是按上市公司的分析,用权益来讲,已经很高了,五年就能收回来。目前,市净率10倍的确比较高,22.3亿资产有200多亿的市值,只有4.7亿的利润,不到2%,按照市值的收益的确不高。
  M:今后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励,乐普如何应对医疗器材的降价问题?
  L:我们并不怕产品降价,医疗器材的降价是必然的,目前公司心脏支架提供给供应商的价格非常低,远低于1.08万每台。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流通领域,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医疗改革最重要是流通领域,使得流通领域阳光化,这里面的利润空间非常大。今后降到几千块钱的价格都很正常。
  M:乐普医疗的一系列并购动作的最终目的?
  L:乐普医疗在上市之前基本上是以心脏支架单一产品为主,现在乐普将产品定位向心脏内科外科(介入和植入)领域发展,计划占领心脏领域的所有高端耗材的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全部通吃。未来我们将避免对心脏支架的单一产品的依赖,营收贡献率要降到15%。公司所有的并购过程一定是高端,这些公司都是自主研发,国外的企业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也是走并购的,并购时技术扩张是主要手段。我们除了股权的并购,技术人员全部都是必须留下来,不仅要控制各细分产品还要实现公司原有技术与被并购公司技术的整合。
  M:关于股东减持您怎么看?
  L:公司总经理蒲忠杰自去年11月份一直没有选择减持,直到3月23日减持股份数量1500万股,蒲忠杰的减持在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最晚的,股东在解禁之后早晚是要减持,这是股东个人行为也是市场的正常表现,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都在良好的运行中。前段时间股价一直不动,我也曾经劝大股东减持一部分。蒲忠杰和美国华平投资解禁股最多,他们的减持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交易量提升。
  M:走出去是最大的战略吗,主要做了什么?
  L: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做了一年多了,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参加国际展览会,宣传乐普医疗的产品;取得认证,已经有14件产品取得欧洲CE认证,并获得其他几十个国家认证标准,市场已经对我们的产品开放;建立销售体系,全球三十多个国家有了代理商。未来的国外市场将有大幅提升。
其他文献
拉登大叔之死掀起了全球期市海啸,白银期货短短几天28%的大跳水,让华尔街的阴谋家们关门数钱数到手抽筋,而跟在白银后面跳水的各个期货品种,也让众多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感受到了血淋淋的期货魅力。作为国际期货品种之一的橡胶,国内期货橡胶主力合约从年初的42000元/吨高点,下跌到目前的30000元/吨关口,看起来似乎已经跌到了头儿……      供渐强,需疲惫 做空橡胶    虽然5月进入了东南亚产胶国的
期刊
钱都到哪去了?据央行披露,4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还不到3月份的零头,参考去年同期水平,至少八千亿的钱都不再被存入银行。谁都会算这笔账,4.15%减去5.3%,意味着即使你把钱存在银行两年,收益也无法弥补菜农和房东掏空你的速度。有闲钱有办法的人没把钱存入银行——他们乐于把资金投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资金拮据的年轻私营企业,每年收取20%至30%的利息。多数有闲钱没办法的人把钱放在银行的另一个口袋——我
期刊
如果你是一位对数据不甚敏感的股票投资者,对于K线图这类技术指标的应用又毫无概念,那么或许你可以从每日新闻联播中获得一些炒股的“灵感”。尽管这看起来有些“另类”,但相对价值投资的持股时间过长,技术选股仅52%的正确率,“看新闻,选股票”的做法也并非完全不靠谱。哪类新闻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关系?本文力求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由于信息不对称,大资金往往在相关新闻报道出来之前就已经知道消息提前布局
期刊
有一大批成熟且保守的投资者掉入了创新型分级式基金的“陷阱”。明明买的是一年期收益为一年期存款利率加3.5%的品种,本来准备坐收6%以上的固定收益,结果一年多下来,反而亏损了5%以上。从二级市场买这些产品的人,大多都是市场上的老油条,他们在转债、封基、债券等品种中,都有过辉煌的战绩。而就是这些颇有经验的资深投资者,却也未逃过如此的尴尬。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理想化的条款和尴尬的分级    分级
期刊
孙建波,这位2010年度股基冠军基金经理,其掌管的基金在2011年屡屡失手遭致市场质疑。毕竟,想要在庄涛、王亚伟的成功下再创神奇,孙建波需要证明的还有很多。  早在2010年年底基金业绩榜单出炉之时,就有投资者担心:华商盛世成长的业绩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很多持有人都期待孙建波能够在2011年年底用实力来回应质疑。只是可惜期盼成泡影。这样的结果或者真的应验了业内对孙建波的判定:毕竟只是一名“福将”而
期刊
银行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信誉无以伦比。我们常听人们说银行都是国家的,存在银行里都是安全的。所以保险、基金、信托统统都卖进了银行。可去年以来最热卖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当你去银行定期存款的时候,银行柜员经常会推荐,存款利息太低了,您买个我们行的理财产品吧,收益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股票型理财产品,虽然挂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名字,其实就是变相的公募基金销售。这样的理财产品应该归属于股票基金类。
期刊
张卫健私底下是个非常安静的人,他不喜欢流连夜店,对购物也不很挑剔,但对母亲和太太却非常慷慨,海景大house送给母亲,名牌手袋送给太太,花这些钱眼都不眨一下,他说欠家人的时间实在太多,现在有机会就要和家人在一起,孝顺与体贴溢于言表。    投资,经历过失败    现在问张卫健有关家庭理财的看法,他说:“我不精通家庭理财,但是也会心里有数,不会入不敷出或者浪费。”虽然有报道说婚后因张太太不懂理财,他
期刊
2011年,新股的破发及天灾人祸的频出正在迎接新一批投资者住进基金“套房”中。不过,这并不是最暗无天日的套牢生涯。07年的高位下跌至今让许多基民难以释怀。天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之前成立的基金,至今有123只基金累计净值仍在面值之下,其中,更有3只基金跌幅在30%以上。可以想象,在这123只基金首次募集时买入的投资者,持有至今,就仍处在被套状态。任何投资者都不会否认,投资基金的时机很重要。不要
期刊
随着一线城市房产调控的继续,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荣盛发展作为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龙头,在一线城市房产价格上涨停滞的背景下,其快速周转模式受到了基金和券商追捧。    一季度荣盛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上涨50.3%,同时公告称上半年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4月以来多达10家券商给予荣盛发展推荐评级,民生证券更是首次给出强烈推荐。一季
期刊
2005年2月14日,一篓由安化白沙溪茶厂53年前生产的50公斤“天尖”在央视鉴宝栏目被专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震撼了茶叶界和收藏界。由此,黑茶即将涨价的说法一直在流传但始终没有兑现。2010年中粮集团高调收购产茶量稳居全国50%的湖南安化茶厂与茶园面积最大的石门东山峰茶厂,似乎掀起了黑茶市场蠢蠢欲动的涨价序幕,叫嚣了多年的黑茶是会继普洱之后成为新一轮炒卖宠儿?    现在市面黑茶主要为:湖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