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惠:收藏中的恒久之道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第一批国家注册认证拍卖师,
  主持全国性艺术品拍卖近千场,成交近百亿元,
  众多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皆出其手,号称“中国第一拍”。
  虽然在拍卖圈中取得了众所皆知的威就,但他却始终认为自己的本行是艺术创作。
  在他几乎每天的艺术创作中,他都在努力地与艺术大师们找到共鸣——找到的越多,
  就代表着离成功越近。如今,他已渐渐淡出拍卖市场第一线,转而担任北大、清华的客座教授,艺术市场策划人、评论人。
  繁华过后,去更多享受“发乎本性”的乐趣和追求:在他的“后素山房”中,用“子矜”的落款,时时与古人神交……
  刘新惠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方砚台,即使有客人在场,他也常常会习惯性地往里面倒进一点水,然后一边研磨一边与人交谈。除了在外地出差,刘新惠每天都会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并进行书法或者篆刻的艺术创作,他现在同时为西泠印社社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在目前国内的拍卖师中是仅有的。
  常年坚持艺术创作,刘新惠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能无限地接近古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出过眼作品中笔意、色彩的细微变化,揣摩出大师们“致广大、致精微”的艺术境界。于是,他每天“低头苦学,拼命硬干”。于是,刘新惠炼就了非同一般的对于中国书画鉴定的火眼金睛。
  除了作为投资顾问角色给合作伙伴或者朋友掌眼买作品外,刘新惠自己也会偶尔出手,包括上千万元的大名头之作。见惯了拍卖场上此起彼伏的举牌竞赛,刘新惠总结说:如果你初涉拍卖场,看见别人纷纷举手时,你千万不要自以为“这么多人都同时看好一件东西,那它一定是有投资价值的”。多数情况是,往往当你轻易也举起手的时候,那件东西就真地归你了,并且这件东西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就跟定了你。然后,当你下次准备卖出它时,就会忽然发现没有人再为它举手了——正因为如此,行内就有这么一句投资箴言:不怕买责,就怕买不对。
  
  无限接近古人
  
  


  熟悉刘新惠的人都知道:他在艺术欣赏、创作领域中,一直主张多向古人学习,认为坚守传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然后。刘新惠对自己不主张“创新”的观点做了详尽的阐释。东坡云:做学问写文章如同购物,钱就是能力,一旦有了能力,天下经典一旦谙熟于心,通达于理,便是大富翁,便是大学问家。学书之理亦然,多写、多看、多听、多读。少别出心裁,一旦出新,就要立得住才是真正的“新”。
  至于如何向古人学习,刘新惠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先要把自己变薄,甚至变成像刀片一样锋利,能够不断削下古人身上一个又一个的“细胞”,最后像克隆效果一样成为自己的东西。
  即便如此,为了工作上的方便,曾经有一段时间,刘新惠也给自己起了—个时髦的英文名字:亨利。但只有真正了解刘新意的朋友才知道其中的秘密,他起的这个英文名字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文——两个字均来自《易经》:元、亨、利、贞。具体解释为:元为善之长,亨为嘉之会,利为义之和,贞为事之干。
  
  市场永远都有机会
  
  现在总有人羡慕20年前的国内收藏市场。遗憾自己没有赶上“1000元一张齐白石”的时代,但刘新意认为“市场永远都有机会”。千万不要以为今天是收藏市场中的“高点”。其实只要翻看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民国时期著名的大藏家张伯驹收藏《平复帖》时,据传买进的价格为60根金条外加盐业银行作抵押;而收藏《韩熙载夜宴图》的代价是550两黄金,当时可以在北京东城区附近购买一处四进院的大宅子——如果粗略换算成今天的房产价格,至少要达到3亿元人民币了。
  中国书画市场早在宋代就开始做生意了,一直做到今天,历经无数次战乱、天灾人祸、政权更迭,始终不衰。其实,“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的说法是有误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何时都是抢手货。当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迫出宫,随身携带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宫中所藏的名画。仅从这一点来看,任何人都不必对于中国收藏市场抱有一些杞入忧天的想法。
  在当今的中国书画领域内,进入交易市场并被普遍确认的真迹作品中,齐白石作品大约有5000件,傅抱石作品不超过500件,李可染的作品就更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手里的钱一定会越来越多,但这些艺术作品只会越来越少,其升值的潜力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政府已经开始真正着手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政策的结构性优化调整初现。  2009年8月13日,财政部表示: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执行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至少在75亿元以上。中央财政2009年追加70亿元预算补贴此活动,其中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另有5亿元的家电“以旧换新”费用由地方承担。虽然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不是长久之策,但是至少可以表明政
期刊
“货币战争”、“神秘的货币”,不知什么时候,货币被涂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想想也是:30年前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现在成了谁都瞧不起的“穷光蛋”。美国欠中国那么多钱,可我们还要继续借钱给它……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不都是货币魔杖操纵的吗?  在改革开放之前,银行是财政的附庸,没有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货币的魔力还发挥不出来。但自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货币也如出笼的猛虎,狂飙的货币化进程令人瞠目结舌
期刊
从2009年初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再次进入中性观察期。判断的依据如下:一是,在金融危机仍未全面退去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仍名义上保持着适度宽松的状态,但实际上央行货币政策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并没有采用扩张性政策。二是,央行的利率工具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缺席8个多月。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处在不低的水平,央行要刺激经济增长完全可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但实际上央行并
期刊
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消费与储蓄、资产和负债、工作与生活,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也对塑造一个健康的社会财富文化很有意义。    五六十年代:无财可理的日子    以改革开放作为分水岭,建国后前30年里,就连“财富”这个词都少有人提及。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还处在为吃饱穿暖而奋斗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也能获得一定的满足。  尽管无财可理,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大家仍旧安贫乐道,以火般的
期刊
仅仅一年之前,全球经济还被深度的金融恐慌所包围着,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的话说,当时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像大萧条一样严重的灾难。雷曼兄弟的崩溃标志着我们这辈子见过的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的开始,让人不禁把它和1929年的大崩盘和其他导致了大萧条的事件相提并论。  如今,经济还远未达到强劲的地步,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金融体系仍有很大部
期刊
马世民,SMG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主席。虽年近古稀,但他的思维依然活跃、眼神依旧犀利,恍然问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他曾为“雇佣兵”的经历。也许你对他的名字颇感陌生,但提及他曾经服务过的“公司”,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法国外籍兵团、和记黄埔集团、德意志银行。在香港业界,提“前和黄大班”便是在说马世民了。大班,旧时是用在对外国公司、洋行的经理的称呼上,据说和黄以前就是一家洋行,而马世民今天仍是和黄的独立非执行
期刊
1977年2月的某一天,“奥迪quattro之父”工程师乔格·本辛格(Jorg Bensinger)在结束一款传统奥迪轿车在芬兰恶劣条件下的测试之后,开始测试一辆全轮驱动越野litis车。  本辛格思考,是否可以将一辆跑车的动力分配到4个车轮上,以提高车辆的公路性能。而那个时候四轮驱动在乘用轿车领域的应用是前所未闻的。于是本辛格组织了几名工程师,开始进行秘密研究。  1978年1月,本辛格的团队来
期刊
温桂洁,女,1954年出生在辽宁锦州。童年时因父亲转业全家一起来到北京。2004年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退休。  1954年出生,中学毕业时上山下乡运动正好结束,因此没有背井离乡过。  15岁半招工进工厂,边工作边学习,由于上进、肯钻研,成为技术人材和研究人员。  上世纪90年代经过商,依靠自己的眼光和人脉,钢材、加油机、电话,她都买卖过。  从进工厂到2004年退休,她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了整
期刊
“我买的几支偏股基金,都跌了接近20%,但我买的上投亚太QDII,8月份才跌了5%。”一向对QDII颇有抱怨的意见基民臧先生第一次向记者表扬起手中的基金。而另一位持有华宝兴业中国的基民朋友也向记者“报喜”说该基金已经解套。一年前雷曼倒闭时被口诛笔伐的QDII们,一年后终于以一场翻身仗打碎了投资者对其的“有色眼镜”。    回顾:出海两年跌宕起伏    QDII似乎与9月有某种渊源。  2007年9
期刊
盘点人类近现代历史影响最重大的技术手段时,有一项发明让大家大跌眼镜。那就是铁丝网。铁丝网出现后,人们精确、低成本地划分彼此的界线,也就实现了精确的产权划分。产权确定,分配才能确定,人们的劳动成果才能确保归自己所有;这样,人们才有生产劳动的激励,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心血和劳动。在那些产权制度不充分的地方,是没有人愿意努力工作的。结果自然只能是一个贫穷匮乏的社会。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正如梁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