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民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现状研究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截至2020年,我国国民安全与急救处理知识已经得到全国范围的大力普及与广泛传播,相关知识的传播对于我们现当代研究生而言无疑起了大大的推动力,对于社会而言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当除开我们之外的普及情况我们不了解,于是本人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到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等武汉市重点初中以及高中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主要进行了——《对于中学生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及现状研究》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安全防护;急救处理;重点中学
  一、我国公众的安全防护与急求处理知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所需要面对的自然灾害和生活中的意外也是逐步增加。为应对现代自然灾害以及生活意外我国政府大力度的向公众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措施。从而使更多的人群基本掌握了基本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社会中高楼林立,科技发达。但现如今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却给大自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更给我们自身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隐患。在发生地震、火灾时由于高楼林立,楼房分布过于密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我们的逃生率;我们每天生活在四处辐射的环境之中,导致我们患癌症的比率逐年上升;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下,使原本就脆弱的身体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使很多的人每天都用消极情绪来面对生活,更严重的甚至会抑郁,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在现代各种转基因的食品之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食物中毒、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问题……
  然而,现代人在对于安全防护和急救方面的意识并没有提高。就比如现代生活中的辐射危害。手机、家电、飞机、平常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我们每天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辐射危害。却鲜有人会对于这些辐射来准备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对我们的身体危害。手机,我们无时无刻地在操作它,不管是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甚至在睡觉中我们都把手机放在枕边;电脑,我们不管是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在面对它;家电,我们习惯同时开着很多家电,但我们不经常去关闭,而是让它时时刻刻保持待机的状态。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清洁电脑、手机、家电,我们为了赶时间会时时刻刻飞来飞去。而我们所做的这些都使我们时时刻刻面对着辐射,从而使得我们的身体增加了危险性。现代人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但是真正实际去做的却只有极少数部分人群。
  二、对于我国中学生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相关调查
  在本次实地抽样调查研究中,主要针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了240份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初一年级经过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学习的学生占极少数,也就是说该学生们在小学以及初中刚入校以来的相关知识就有所欠缺,比较而言九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接受过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学习的。经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未接受过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相关学习的学生占40%,学习过简单的安全处理如:身体外部扭伤、擦伤、挫伤的学生占35%;学习过CPR(心脏复苏术)的学生5%,接受过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学习的占20%。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问“学习过”,并不是“实践过”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学习过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而在极少数同学中的微少数同学实践过!这惊人的数据使我惊讶的同时也感叹我国对于中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普及度如此之轻?长此以往,我国连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普及到位,试问:还如何使国家富强?
  所以此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了对于中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普及率还是普遍偏低。并且学习过现场急救措施的学生在调查中几乎为零。急救,是可以为遭遇到灾难、意外的受伤者争取一丝宝贵的时间与机会。但是,为什么现代公众对于急救的意识如此薄弱?这是当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经分析显示:首先是公众对于急救的认识度不够,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与责任感,又对于自己能否正确掌握急救知识缺乏自信感从而害怕承担后果,再次是现代社会缺乏全面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培训知识以及相关体系。而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认为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解安全防护与急救的问题有些许困难所以不应该过早的进行学习。但是,意外是会让我们猝不及防的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它不会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去发生,所以,我们必须正确面对普及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负责,更是为我们的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负责。
  三、普及公众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方法
  针对以上这些现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体系,可采取以下策略普及公众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
  1.国家急救机构运用电子设备如:网络平台、报刊、广播、传媒、进行线上与线下的防护意识与急救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从而提高公众对于急救防护的重视度,增加公众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
  2.针对某些行业,或特定行业如:警察、保安、保洁员、驾驶员等进行专业急救知识考试与培训并制定严格要求,如: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达到那=哪些标准才可以获得相关职业的硬性指标。如此一来,公众对于急救意识的重视度会大幅度增加。像消防员等专门对于急救措施作出贡献的职业岗位更要向公众社会大力积极鼓励支持,推动相关事业的蓬勃发展。
  3.对于现代安全急救与意外处理培训机构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积极动员人民群众,使更多有想法、有热血的青年人士加入其中也可参考“先富带后富”的模式。专业人员对于重点人群进行专业培训,并从中选取优秀的人做代表继续带动此项目的发展。
  4.建立专业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宣传网站。并请专业人士进行维护、答疑。使公众们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都能了解到此相关行为的重要性同时在内容中更要图文并茂、色彩丰富,一下吸引住公众的视野,使得公众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之做出努力。另外,要多选取网络平台进行相关宣传,提高公众积极性与其参与度,网站也可从商业广告中获得一部分经费。
  四、针对中学生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方法
  1.国家可将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知识编入教科书,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能得到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学习。
  2.要增加实践课程的练习。在经过书本上的学习之后更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练习。如:去医院观摩相关教学实验以及急救措施,并且要把相关要求以及分析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此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3.家长座谈会。在每周五进行的家长座谈会上要严格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安全防护与意外急救的课程作业,并且可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到其中。
  4.加强交流学习。中学可在医学院、体育学院选取优秀的老师经常到中学为学生们进行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专业讲座,并且要求学生们认真进行笔记记录。
  五、结语
  针对如何能提高我国中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使之成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甚至在将来可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部分。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知识不管是在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在社会人群中都是当代社会现代化普及在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必要的并且是一项公益性非常强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它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的关心。所以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增加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与重视,并且要重视相关方面的经费问题。现代社會的宣传手段多种多样,并且这种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相关知识在宣传中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相信只要社会给予相关重视,大力去宣传,全民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肯定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自身做起,一点一滴去努力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发展会越来越蓬勃!
  参考文献:
  [1]鄢茂才.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06):157+160.
  [2]王慧丽.体育教学中常见伤病的预防和急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06):44–47.
  [3]吕达兰.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信息,2013 (07):173+211.
  作者简介:杨凝祺(1998-),女,汉族,北京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其他文献
长途旅行的汽车上,一个律师与一位老者邻座。律师看到老人木讷的样子,觉得骗他一把一定很容易。于是律师问老人,愿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一个很有趣的小游戏。  老人很累,想小睡一会儿,所以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之后就眯起了眼睛。  律师继续说,要玩的游戏真的非常好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付我五美元。然后你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不知道答案,我付你五百美元。”  老人听了律师的话,想让他保持安静,便同
期刊
我们家养的  有一年夏天,漫画家方成到侯宝林家串门。侯家院子里一个平箩晾着米,米里爬着许多黑色的米虫。方成随口说了一句:“呦,米里长虫啦!”  侯宝林说:“哦,这是我们家养的。”  正好相反  1988年的一天,几位画家谈起漫画的艺术造型问题。  方成说:“漫画人物变形很难掌握好,我就觉得自己画得太老实,不够味儿。”  一听这话,黄苗子说:“潘天寿讲得好,做人要老实,画画不能老实。方成正好相反。”
期刊
冬天的农家小院,树木被北风脱光了叶子,阳光像水一样毫无遮拦地泼洒在冻白的地面上。父亲坐在院中间的小藤椅上,卷着袖子,用烧红的火钳烫自家新杀的一只猪头。旁边火炉上烧着热水,地上一只搪瓷盆里的开水冒着白色的蒸汽。  猪耳朵、猪舌头被割下来,留下单独成菜。其余的肉,置于大铁锅里煮,熟了之后再次分割、剥离,彻底剔净骨头。将剥出来的肉一起剁碎,加进一个包了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的调料包,加适量水,再小火炖两
期刊
很多关于酒酿的做法说得很邪乎、很神秘,跟做生化实验一样精确。  对于个人做酒酿来说,“标准化”并非追求的目标,所以精确控制条件就没有很大的意义。  我的做法很简单:糯米泡一晚上,蒸熟,放凉,把酒曲碾成粉,加到糯米饭中混合均匀,装到密闭容器中。用的是玻璃瓶,可以看到里面的变化。有人会在里面加一些凉开水(用烧过的水主要是为了灭菌),有助于酒曲与糯米充分接触,可以加快反应,不过加水也会稀释形成的酒。图省
期刊
“十香菜”是江浙一带春节必备的年菜,讲究慢工出细活,尽量运用本土时令材料,是不折不扣的慢食。“十香菜”食谱亦多半为一代传一代,材料算不上名贵,做法也不难,却很花力气。  以我家的“十香菜”为例,食谱袭自老家江苏,用的都是冬季蔬菜和寻常的南北货,好比黄豆芽、莲藕、胡萝卜、香菇、木耳、酸菜、金针、豆干、芹菜和青蒜这十样,色彩缤纷,正符合传统医学五行五色的原则。除黄豆芽和金针外,各项材料须一律切成细丝,
期刊
中国民间有“千滚豆腐万滚鱼”的说法,但这样做是否营养呢?  从营养方面来讲,在加热不超过120℃的前提下,鱼类和豆腐中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豆腐里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是不会有明显损失的。经过较长时间炖煮后,大豆蛋白质的结构从密集变为疏松,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千滚豆腐万滚鱼”,只是一种形容,而非实际计量单位,不是表示豆腐和鱼煮的时间越久越好。鱼和豆腐中的某些营养物质是怕久“滚”的。从时间上来说,一
期刊
每次回日本,我见到的老人都比以前多,尤其是在白天。火车站、购物中心、超市,眼前的老人总比年轻人多。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到2020年,60岁以上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美国是22.8%,日本是33.7%。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日本,很多老人家的身体都很硬朗。他们早早起了床,出门去。不管什么季节,戴上防晒的帽子,穿上适合走路的舒服鞋子,再背个小包把双手解放出来,老人家就上路啦。  对绝大多数人
期刊
中国自古流传着“不当饿死鬼”的说法,西方也有为死囚提供最后一餐的传统。  1985年1月,必胜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放了一条广告:死刑犯选择必胜客的外卖比萨作为行刑前的最后一餐。广告播出前两周,该州第二十二名死刑犯约瑟夫·卡尔·肖的确点了比萨当最后的食物,但不是来自必胜客。广告播出后,投诉纷至沓来,广告被紧急叫停。  广告创意并不难理解,最后一餐的概念让你无法抗拒,它将食物、死亡和犯罪完美融合。 
期刊
婆婆多年承受皮肤长疱之苦。皮肤奇痒,不免拿手去抓,皮破液流,引发感染。曾在成都住家附近找过几位西医,却都无效。  公婆自由行到台北,我们住宿的景福招待所属于台大医院,医院大楼紧邻,看病特别方便。机会难得,我替婆婆在皮肤科挂号,看台湾医生怎么治她的皮肤病。  弟弟是台大医生,他高中时代及读医学院时的同班同学陈昭旭,聪明绝顶,是当年大学联考的状元,选择做了皮肤专科医生。我遇到皮肤上的问题总是找他,这次
期刊
根据爱丽舍宫宴请各国来访首脑的菜单和酒单,可以解读其中微妙的政治意图与人情冷暖。  单以用酒来说,若是选用克鲁格酒厂出品的香槟,就表示有最重要的贵宾出席。当年密特朗总统就为即将卸任的老布什准备了这款酒。与之高下立判的则是,在1994年欢迎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到访的晚宴上,爱丽舍宫选用的却是默默无闻的拉克鲁斯酒庄红酒,显示出两国关系因为领导人的改换而颇有改变。而在同年9月招待江泽民的宴会上,不仅选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