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与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界定
  “反思”一词人们较为熟悉,对它的理解也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纳起来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层含义:首先是个体对自身所经历的活动进行了思考回顾;第二是对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评价;第三是根据评价得出的结论进行调节和控制。
  学生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身的道德行为、性格情趣、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和检查,生成新的认识并指导自身行为的习惯和能力。
  反思习惯与反思能力对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都显得非常重要。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反思,为学生可持续发展铺就一条彩色大道。
  二、初中学生反思习惯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育人。育人包括心育,即提高心理素质,包括智能、道德、性情要素。心育则需要通过学生对智能、道德、性情的内化吸收实现,因此对学生反思力的培养就从道德反思力、性情反思力和智能反思力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通过主题活动、文本阅读、重大事件等渠道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力
  1.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啄木鸟在行动”包括“错误宣言”、“感恩行动”、“崇拜宣言”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参与具体的系列活动中,把自身的缺点、想法等通过感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营建学生自主反思的氛围,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2.借助“文本阅读”共鸣,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斯文·伯克茨指出:阅读可以形成和调节青少年适当的情绪与情操。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间接的德育。在阅读过程中,书中表现的连贯的有意义的现实激发了读者内心要过一种连贯的有意义生活的期望,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强烈的道德反思,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可见,文本阅读同样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道德反思力的好方法。教师从中外浩如烟海的故事中选出具有反思意义的故事文本100篇,编辑成书供学生阅读。每篇反思故事前有导语,故事后有资料链接、反思笔记和反思行动。
  3.结合重大道德事件,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重大道德事件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些事件所折射的主体往往都是你、我、他,人性的丑恶亦或美好都在每个人身上存在着。以电视、读报、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知道重大道德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将自已置于其中进行换位体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对重大道德事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针对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件,开展了“背起妈妈上大学”、“明星丑行录”、“‘感动中国’之我的思考”等事件的反思活动。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对社会公德的深层次思考,进而“由他人想自身”,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从而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上的偏失进行修正。
  (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性情反思能力
  人的性情包括兴趣、性格、气质、情绪等因素。当前的教育片面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性情反思力为目的,让学生走向“美”。
  通过“丑小鸭在飞翔”为主题的“自我认识”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的行为。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情绪四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1.反思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针对低年级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下、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的特点,组织了“兴趣:我的快乐列车”、 “我喜欢……”等主题活动,通过“一吐为快”、“我的心里话”等轻松环节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是能发光的,同时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健康的、文明的。
  2.反思自己的性格特征。性格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控制作用,对其学习活动效率有着巨大的间接影响。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生学业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会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产生良好的心境,学习更加勤奋。通过“性格:我的成功密码”等主题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性格,以及性格有哪些主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性格特质。
  3.反思自己的行为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无好坏之分,但了解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优点,克服其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学校开展了“气质:我的个性签名”、“走进气质”、“气质你我他”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质并学会判断自己的气质类型。如通过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填写自测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始喜欢并接受自己的气质,明白气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气质也是可以塑造的。
  4.反思自己的情绪表现。情绪一般分为喜、怒、哀、惧四类,不同的情绪体验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我们开心时,精神饱满,友好待人;当我们生气时,脾气暴躁,工作颓废。儿童的情绪表现更是明显。我们开展了“情绪:心情晴雨表”、“情绪知多少”、“情绪猜猜猜”等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情绪具有丰富多样性,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三)通过“学习档案袋”、“反思卡”、“反思日志”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智能反思力
  智能通常包括创造力、学能、知识和技能等要素。人的智力训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创造力、学能、知识和技能等要素的训练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对于学生智能反思力的培养亦是如此。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分析和检查,形成新的认识并指导自身行为。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缺少自主性思考的现象,通过“学习档案袋”、“反思卡”、“反思日志”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实践反思性学习,从学习准备、学习效果和思维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智能反思力。
  1.你准备好了吗?——反思学习准备
  反思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前发生思考,产生分析相应的疑问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的学习内容了解,从而产生相应的疑问,带着疑问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出具相应的课前反思卡来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习准备。课前反思卡以预习为主,指向于未来的学习,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
  如在授课《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出示了引起学生思考的反思卡:
   反思卡
  ①《背影》一文课前读过吗?最喜欢那些段落?
  ②在课前预习中,你有那些问题?
  ③你知道朱自清吗?他还有哪些作品?读他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⑤你怎样分配你的学习时间?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学习前准备和计划的反思,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测查学生对《背影》一文的预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课前活动的反思和对下一步学习计划的思考。
  2.这个结果满意吗?——反思学习效果
  反思学习结果是指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整个过程的再思考。恰当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日志、读书记录、学习档案袋、课后反思卡等形式来来完成自己对学习效果的分析。
  如语文老师徐老师在教授《斑羚飞渡》一课时,学生读后认真做了阅读记录,记录了自己的收获。
  学生A:我认为自己在读书方面还不够细致,有时看完文章后竟不知道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会加以改进的。
  学生B:我以前读书的速度是很快的,有时未免会囫囵吞枣。我读《斑羚飞渡》时的速度就减慢了不少,而且遇到比较复杂的地方我会更仔细地阅读。
  3.你为什么这么想?——反思思维过程与方法
  反思思维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回顾、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并在不断地思考、比较、迁移中选择最佳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学生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力培养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①要求把思维过程与学习方法表达出来。课堂上采用集体交流讨论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其思维过程与学习方法,在相互比较、权衡中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优越与否。这种反思比较深入,能充分、合理地展现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过程及真实的学习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它使学生思维过程与学习方法反思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
  ②锻炼学生进行多视角分析问题。解题方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把优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优化的过程变成学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悟”出最佳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③训练学生纠错意识。在对学生进行纠错意识的训练中,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在“纠错集”建立初期,要让学生明白它的意义。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搜集整理错题,才能经常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不断进步。
  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它不仅促进了初中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的培养,也推动了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技工学校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多渠道;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辛苦、勤奋、科学的系统工程,一朝一夕想大幅度提高语文能力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强化和训练。技工学校的学生已近成年,都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基础,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除课堂训练外,还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
当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在相电压过零点附近时,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中含有大量的暂态感应电流直流分量.文章提出了利用小波的分频特性和重构算法,分别求取各线路零序电流中直
文章指出为防止大面积污闪事故的发生需使用饱和盐密绘制修订污区图;饱和盐密应是常年不清扫线路绝缘子的实测结果,可采用平均年度最大盐密与其自清洗率之比来表征;使用饱和
“小组教学”是时下素质教育背景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词汇,可是据笔者观察,不管优质课还是公开课的小组教学,以及平时的小组活动,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小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探究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如何实效、高效的运用小组教学,笔者觉得不仅要在课堂的小组教学中下功夫,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扎实运用。  下面笔者就参加工作以来,对小组教学的运用进行如下叙述,以期待给大
在总结早期版本软件运行经验基础上,阐述了可视化集中式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思想,重点介绍了数据库模块、图形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专家系统模块的功能实现
为开发四川省丰富的水电资源,川电将通过三峡地区的输电线东送华中电网,同时,湖南电网也将接受三峡和金沙江的电力.文章建议将原计划新建的湖南与华中电网间的第三回500kV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