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利用家庭教育开展德育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观,从時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学校、社会、家庭有机配合的教育。它要求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和育人经验方面往往比家长有优势,所以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就自然落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身上。如果班主任能够充分利用家长会、即時通讯工具和家长建立稳固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将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强烈而善良的愿望,只是在相当多的孩子身上,这种善良的愿望却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重智力投入、轻素质培养给子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非智力素质的严重弱化。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時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世界出名的。学校应引导和帮助家长重点树立正确的施爱观、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等四个观念,否则如果家长观念有误,即使用心良苦,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的方法技巧
  教育艺术不是刻板的空洞说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日常生活,自然地让孩子接受教育。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不教而教”,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这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学校的义务就是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鼓励家长讲究教育孩子的艺术。因此家庭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符合年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否则,再良好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因此学校要指导家长认识到孩子从知、行、习惯到养成良好品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行为的反复实践才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德,并懂得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许多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中的单向教育多,双向交流少,家长说孩子听,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但是,家长也要明白不能被孩子的要求所左右。家长要在“可以”和“不可以”、“应当”和“不应当”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上要有一个较明确的界限。父母对子女那种无私的爱,必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才能把子女培养成为真正的人。
  三、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熏陶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无不构成孩子最初的社会经验,而这对孩子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孩子就像家长的影子,不仅会“上行下效”,很可能还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鲁迅先生说:“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思想家颜之推说:“夫风化者,自上行于下者也,目光而施于后者也。”所以学校还要引导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因为榜样是装不出来的,它是最自然的流露,无论家长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起到榜样作用。学校应该让家长认识到,以身立教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所以父母要在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上做出榜样,还应当在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上培养孩子勤奋、坚韧、豁达、协作、责任心、竞争意识等优秀品质。
  四、帮助家长重视育子成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重视孩子的学习就是重视教育,不知道“成人不一定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的道理。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中,教育观念落后,德育目标含糊不清,德育内容随心所欲,德育方法专制武断的现象依然严重,单亲家庭、外出经商家庭、外来人口家庭增多,有些家长将孩子长期托养在教师家中,试图让教师全包下来,这些都使得家庭德育的情况更加复杂。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各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或直接腐蚀着孩子的灵魂。于是出现了“苦口婆心教五天,一到双休全忘完”。学校对家长的指导就更加迫在眉睫,要让家长明白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就是最大的投资,培养好孩子的技能就是花钱买明天,培养好孩子的品德就是最大的养老保险,从而妥善处理好眼前快乐与长远幸福的关系。另外学校也可以结合书籍、电视报道等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职业高中<姜屯镇>)
其他文献
中山市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常住人口为312万。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山一直以来有着浓郁的氛围,近年来,敢为天下先的中山人对家庭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社会化、专业化、特色化、科学化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富有成效的“中山模式”。  一、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山家庭教育的社会化  1.中山市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政领导主导,妇联、教育
期刊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类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然、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还很滞后。国家相继出台的各项政策,给家校合作教育带来难得的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紧抓机遇,促进家校合作教育。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对教育的逐步深入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
期刊
内容提要: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家长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方式简单、过于依赖学校等诸多不足,为此,学校教育应积极加以引导,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尊重、平等、民主、互补的教育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长会;家访;校访;沟通  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全社会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在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好多家长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上学,就完全托
期刊
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性,确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法律地位,也表明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是社会发展中的大势所趋。
期刊
一、儿童为什么能“无师自通”  先说一个实例:笔者的孩子2岁多的时候,有一些表现让家长既吃惊,又困惑。有一天,他指着《北京晚报》,对他妈妈含糊不清地说:“妈妈,生活!生活!”我妻子不知道什么意思,问孩子“什么‘生活’?”孩子指着报纸,继续说:“生活!生活!”妈妈仔细一看,原来,孩子指的是报纸上有“生活”这两个字。妈妈大惑不解,谁也没有教过他呀,孩子怎么就认得这两个字?而且居然从报纸的字里行间揪出了
期刊
“男出女守”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指在外出务工家庭中占大多数的由男方外出工作,女方留守家园的家庭模式。这是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的,男女双方婚育后选择的一种分工模式,由男方担负经济性角色,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在工作中,而女方则留在家中负责抚养和教育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人口呈风起云涌之势。之前的研究者从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视角对留守
期刊
每个家庭,即使是那些散漫的家庭都有一定的规则。父母们总是制定必须具备的行为举止和不可逾越的界线。婴儿,尽管他不会说话也可以学习遵守某些规则。例如:每当他想要揪你的头发,你制止他,并以不允许的口气对他说他不能这样做,逐渐地婴儿会明白你的规则是不能揪头发。蹒跚学步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独立性与个人意愿,会做出与规则相违背的事情。他也许踢小猫或喝生水,也许在奶奶装有眼镜的皮包上乱跳,或自做聪明地拿走自选市
期刊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么一个故事:“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會有不同的成就。”的确,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因为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所以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作为父母
期刊
学龄前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只能接受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容易被新奇、强烈和多变的刺激所吸引。富有各种情节的故事,正好适合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所以他们爱听故事,百听不厌。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这对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性格、陶冶情操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每天在孩子情绪较好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智力水平,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情节生动有趣
期刊
伟人是怎样造就的?明星是怎样升起的?他们非凡的才智从何而来?又是怎样萌芽、成长的?……人们似乎面对着一个个难解的谜。  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和他的助手,最近在芝加哥大学完成了他们的研究计划。这项努力历时五年,大约有一百二十位超级明星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在这些知名人士中,有奥运会冠军、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和科学家。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研究结果表明:杰出人物的成功,其关键不在于天赋条件。布卢姆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