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凝抑制抗体的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鼠脑血凝素作为抗原,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T)对确诊的1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108份系列血清进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第3病日即可检出,第4~5病日阳性率为88.9%,第6~7病日达94.4%,提示检测此抗体可用于HFRS的早期诊断。抗体滴度第3~4病日始上升,第8~13病日明显升高,第17~18病日达高峰;危重型随病日延长抗体水平下降,危重型与轻、中、重型有显著差异。因此,早期检测此抗体的水平及动态检测此抗体滴度的变化将直接反映患者的预后和转归。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过程中,早期和晚期启动子的选择、构建以及去除未端蛋白(TP)、克隆末端序列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构建了腺病毒通用晚期表达盒,应用改良的碱变性法克隆了4型腺病毒右侧小片段(96.1-100图谱单位),并对末端颠倒重复序列(ITR)进行了测序,为5型腺病毒载体的改建和4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用负染及超薄切片的方法电镜观察了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TTV11KRG株(简称重组病毒)的纯度、形态与结构,显示重组病毒呈典型的砖形及卵圆形。用特异的抗狂犬病毒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胶体金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作免疫金银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该重组病毒感染的CV-1细胞膜上存在大量金银颗粒的吸附。进一步作胶体金免疫电镜,显示该感染细胞经金标后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电子密度致密的金
报道了用CBA/J小鼠、L929细胞及MTT比色法建立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检测方法及其在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检测痘苗病毒特异性初发CTL的动态变化及其二次反应CTL,表明,本法能较好地检测初发及二次反应CTL水平的变化。用本法检测了不同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Epstein-Barr(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重组痘苗病毒EBV-MA特异性CTL、以及与表达
取1例湖南丁型肝炎病毒(HDV)RNA阳性血清,经强变性剂法抽提HDV 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的HDV cDNA片段重组到pUC18质粒中,获得了中国湖南株HDV cDNA(433-870)片段克隆,DNA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438bp长,包括一端PCR引物25bp)与已知的美国、意大利、法国、诺鲁和中国台湾5株HDV cDNA相同片段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1.3%
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巴豆油、正丁酸钠联合激发的Epstein-Barr(EB)病毒特异性DNA酶、DNA多聚酶、早期抗原、壳抗原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浓度相同时,和已知的强抗EB病毒药维甲酸的抑制作用相似,且有一定的持续抑制作用,用药7天,除药后第12天EB病毒抗原表达才完全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
期刊
应用ELISA方法对1990年沈阳一起暴发流行的戊型肝炎病人及对照人群79份血清进行了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的检测。显性感染病人与非疫区正常对照人群抗-HEVIgG检出率分别为55.32%(26/47)和20.00%(2/1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12,P<0.05)。显性感染病人急性期,病后8个月血清抗-HEVIgG检出率分别为100.00%(8/8)和谐41.94(13/3
建立了热启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技术。PCR所有反应成分被2次加样。先加A液(含dNTPs、一对引物和MgCl2)与一粒石蜡珠。70℃加热后冷却至室温,使蜡珠先融化后凝固形成蜡盖封住A液,然后在向其上加入B液(含耐热性DNA聚合酶、HBV DNA模板和KCl)并开始循环扩增。当反应管内第一次变性温度升至60℃以上时,中隔蜡层融化,蜡上浮形成防蒸发屏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