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有效营养面积及最佳营养面积研究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无肥区和施肥区不同土壤营养面积的试验得出 :黑土垄作区甜菜的有效营养面积是 3 7.8~ 5 3 .4× 67cm ;最佳营养面积是 2 7.3~ 2 9.7× 67cm。无肥区植株有较小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 ,施肥区植株有较大的有效营养面积和最佳营养面积。土壤营养面积过小 ,个体生长影响较大 ,会改变其生物学生长规律 ,S型生长曲线不明显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soil nutrient area in no fertilizer area and fertilization area, the effective nutritive area of ​​beet in black soil ridge area is 3 7.8 ~ 53.4 × 67cm; the best nutrient area is 2 7.3 ~ 2 9.7 × 67cm. Fertilizer-free plants have a smaller effective area of ​​?? nutrition and the best nutrition area, fertilization area of ​​the plant has a larger effective nutrient area and the best nutrition area. Soil nutrient area is too small,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growth, will change its biological growth law, S-shaped growth curve is not obvious
其他文献
在已构建的Lemont/TeqingRILs遗传连锁图谱上选择 14 6个分子标记 ,鉴定了 2 6 6个特青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图示基因型 ,结合两年田间稻曲病的自然鉴定结果 ,利用图示基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概述了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以染色体易位方式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影响。通过对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总结得出,普通小麦由于本身的多倍性,对
本研究采用 PCR点突变的方法 ,对豇豆退绿斑驳病毒 (CCMV) RNA3的 c DNA克隆进行突变 ,突变体 TP7是在外壳蛋白基因之前突变形成一个独特的 Sal I酶切点 ;TP8是在 3a基因之前
以侧链α位带13 C同位素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苷作为起始物,在实验室中模拟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人工合成脱氢聚合物(DHP),得到带13 C标记的DHP.用高分辨率固体13 C NMR和红外光
用 4种配方的培养料培养了 4种重要杀虫真菌 ,观测了菌体形态特征、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培养物的含水量 ,结果表明 :A配方 (马铃薯 4份 ,玉米粉 5份 ,谷壳 1份 )最适合于培养
利用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结合气象因子以及安徽省滁州市田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该地区的神经网络中期预警系统。经实例验证 ,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达 80 % ,
以无土栽培方式探讨了 2种营养液及 3种基质对黄瓜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黄瓜生物学性状、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瓜条品质等方面国产营养液均优于荷兰营养液
于 2 0 0 0年 6— 8月 ,采用现场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 ,研究了大菱鲆雌鱼产卵盛期和产卵晚期卵子的生物学特征及生化组成。结果表明 ,大菱鲆卵子的生物学特征及生化组成随着产
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代谢和血液IL-2水平的影响.试验将48头杜洛克×大约克×二花脸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玉米基础日粮组(Ⅰ)、小麦基础日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