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的检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及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负压吸疱移植治疗,收集白斑及正常皮肤的疱液,用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液中MCP-1及sICAM-1的水平;收集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液与正常人比较,流式细胞仪观察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液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吸引疱疱液MCP-1及sICAM-1水平比较均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段型白癜风白斑与非白斑处MCP-1及sICAM-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皮肤微环境仍处于免疫异常状态,移植治疗的失败可能与局部微环境异常有关。

其他文献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是临床最常见的毛发疾病之一.该病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1].我们收集了880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临床特性。
期刊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增殖期基因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PCR-Southern印迹检测44例SLE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Ⅰ-W,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即刻早期基因BZLF1、BRLF1,早期基因BARF1,晚期基因BcLF1和BLLF1的表达.结果44例SLE患者血标本中有32例EBV
定于2006年11月上旬在广州市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同时举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1例伴丘疹性损害的先天性无毛症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伴丘疹性损害的先天性无毛症HR基因的突变,同时对2个与秃发相关的基因GJB6和CDSN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HR基因、GJB6基因和CDSN基因所检测的区域中均未检测到突变,在HR基因和CDSN基因上发现了数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论在该伴丘疹性损害的先天性无毛症家庭中未检测到HR、GJB6和CD
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动态平衡调节.HAT和HDAC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并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是新一代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2].曲古抑菌素A源自链霉菌代谢产物,最先
期刊
患者女,49岁,全身出现环形皮疹约1年.患者于2003年9月无明显诱因外阴部、小腿出现红色绿豆大小斑点,后渐向外扩大呈环状,且不断增多,并向臀部、胸腹、腋下及上肢发展,同时伴有口腔黏膜溃疡,皮疹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斑,无自觉不适。
期刊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与银屑病的关系已基本明确.除了发现血清TGFβ水平变化与银屑病的关系外[1,2],在该病皮损区的表皮中还发现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表达减少或缺失[3],提示TGFβ信号转导途径障碍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期刊
期刊
目的 克隆和表达酸性哺乳动物壳多糖酶(AMCase),分析其对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方法从小鼠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扩增AMCase基因,并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28a(+)-AMCase,表达和纯化AMCase蛋白。测定AMCase与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细胞壁制备物作用后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浓度。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AMCase基因,表达并纯化得到了AMCase蛋
期刊
目的 探讨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以肌肉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以全身肌肉变硬、巨舌为首发症状,检查进一步发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受累.经皮肤、肌肉、胃肠黏膜组织病理H-E染色、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结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可以肌肉病变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