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小说中死亡美学刍议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伦·坡将孤独、忧郁、死亡、恐怖活生生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展现了生活的阴暗面,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以及心灵的震撼。他大胆的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将死亡的恐怖、丑恶纳入他的审美范畴。本文将从爱伦·坡笔下死亡的残酷美、悲剧美以及崇高美三个方面来探究坡的死亡美学。
  关键词:爱伦·坡死亡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童年的幸福感可以让一个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勇敢的面对一切生活的挑战和挫折。相反,童年的不安全和不确定性容易加深一个人对悲剧性的想象力,创伤性记忆又把一个人经常性的推往与现实比对的边缘。”爱伦·坡幼年失怙,在母亲病榻前度过的时光使死亡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地烙印,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过于敏感与早熟,特殊的经历让他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人类均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一切来自虚无终将回归虚无。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灵魂获得自由。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爱伦·坡笔下的死亡在带给人们恐惧的同时,散发着诡异、荒诞的美,使人为之迷恋。
  
  一爱伦·坡小说中死亡的残酷美
  
  坡曾说:我问我自己,根据人们的一般理智,在所有忧郁论题中,什么是最抑郁的论题呢?显而易见,是死亡。坡笔下的死亡极其残酷与恐怖,其中许多血淋淋的镜头似乎透露出的不是作者的厌恶而是某种莫名的快感。比如:“她颤颤巍巍、摇摇晃晃在门口站立了一会儿——然后随着一声低低的呻吟,她朝屋内一头栽倒在她哥哥身上,临死前那阵猛烈而痛苦的挣扎把她哥哥也一并拽倒在地上,厄舍倒下时已成了一具尸体,成了他曾预言过的恐怖的牺牲品。”(《厄舍古屋的坍塌》)
  这种死亡的残酷之美就在于,给读者带来一种特殊的阅读快感。同时“建构黑暗是为了洞见光明”,在欣赏了死亡的残酷美之后,我们会更加珍惜生命。难怪生存美学认为,死亡作为生命的起源与归宿,比生命更接近历史,或者,甚至可以这样说,死亡来自历史,又返回历史,它简直就是历史的同义语,所以死亡比生命更有延续性。
  
  二爱伦·坡小说中的死亡悲剧美
  
  “古代悲剧中主人公的不幸是一种庄严的痛苦,现代悲剧所激起的感动更加深刻,潜入人的灵魂底层,诉诸观众视觉的是孤独、绝望的痛苦,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痛苦。”
  坡小说中的死亡暗含着的悲剧美,便是这种孤独绝望,心灵扭曲的美。《黑猫》中被杀的妻子,《泄密的心》中“我”的变态与疯狂,《威廉·威尔逊》中善与恶的冲突,被埋葬的活人,借尸还魂的美女……这些死亡的悲剧无不挑战着读者的心理极限,正如莱辛说的那样:“我们的同情总是和有关对象所表现的痛苦成正比例的。”与此同时由于悲剧表现了主人公痛苦、毁灭的真实性与崇高精神的完美型,悲剧具有一种“理智上的特色”,于是悲剧性的快感便随之发生。
  此外,坡的小说中的悲剧常常采用“间离效果”。“间离效果”也称之为“陌生化效果”,最初是叙述体戏剧运用的一种舞台艺术表现方法,为德国戏剧革新家布莱希特所创造和倡导,这种表现方法的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
  在坡的小说中这种“间离效果”也是比比皆是。他笔下的死亡往往是邪恶、丑陋的变态的人自取灭亡,毁灭别人的同时也毁灭自己,这种死亡背后隐藏着某种深深地性格悲剧或者命运悲剧之美,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就不是直接的去欣赏英雄的死,而是带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去欣赏悲剧的痛苦和死亡的。
  
  三爱伦·坡小说中的死亡崇高美
  
  在美学史上,首先将崇高确立为审美范围的是英国18世纪美学家埃德蒙·伯克。他曾说过“凡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是说,凡是可怕的东西,或接近可怕的事物,或者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东西,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康德在伯克的基础上认为崇高只在人的精神里,而不是在自然界里,与此同时他们却都将死亡排除在崇高之外,他们认为人应该和那些恐惧、痛苦的东西保持一定距离,处在一种安全地带。坡笔下的死亡确实是崇高的,它恐怖、痛苦、无所不在,给人带来惊惧的同时还有心灵的震撼。
  此外,坡笔下死亡的崇高还体现在,坡对死亡独特的思考与诠释。坡笔下的死亡虽然残酷但不凄凉,虽然血腥但不是幻灭,他对死亡很坦然,所以对死亡的描述就毫不忌讳,甚至为了刺激读者更加“嚣张”,只有看透生命的本质,洞穿死亡的人才能在死亡面前如此从容。
  “意志就在其中,意志万世不易。谁知晓意志之玄妙,意志之元气?因上帝不过乃一伟大意志,以其专一之特性遍及万物。凡意志薄弱之缺陷者,既不降服于天使,也不屈服于死神。——约瑟夫·格兰维尔”这个美丽的丽姬娅的死是崇高的,她聪明美丽且知识渊博,却被死亡无情夺去生命,可她却凭着坚强的生命意志借尸还魂;学识渊博的莫雷娜的死也是崇高的,为了爱情她轮回生命……这种拒绝自然,超越死亡的生命意志无不散发着崇高的美。
  
   参考文献:
   [1] 郑元者:《美学心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 J.L.斯泰恩:《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
   [3] 伯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圣母大学出版社,1968年。
   [4] [美]爱伦·坡,曹明伦译:《怪异故事集》,2000年9月第1版。
  
   作者简介:许梦杰,女,1982—,河南焦作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放射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诸多手段之一(其他综合治疗手段为: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药治疗),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放射治疗属于局部治疗,在有效地杀伤敏感
摘要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被认为是20世纪最深刻有力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欧洲殖民者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深刻地揭露。然而,作为处于帝国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家,康拉德并没有彻底摆脱殖民主义心理。《黑暗的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着“种族优越论”观点的小说。本文将重点分析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公共自行车本来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但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却让不少市民感觉难受。最近,投放使用不久的福建省厦门市的公其自行车损毁严重,其损毁的方式,五花八门;受损的
脸上、手上新冒出一颗黑褐色疙瘩,许多老年人都会不以为然,“又多一颗‘老人斑’‘老年疣’而已”。其实不然,这有可能是皮肤基底细胞癌!70多岁的杨老伯左眼下方位置,在两 A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它以巴克的经历为主线,用豪放粗犷而又十分真实的笔法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灵魂进化的过程。杰克伦敦的这部小说,实际 Call of t
当医生遇到被癌痛折磨痛苦不堪的患者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医生,能不能给我打一针,让我可以早点结束痛苦!”对此,医生能给什么答案? When doctors encounter patients s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一朵奇葩。这一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坛上独领风骚,可以说小说《简.爱》[1]及其同名主人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那么为什么一个平凡的
肥胖的危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身体超出标准体重两公斤半,其寿命则有可能缩短一年。肥胖者易罹患心血管病,又是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美食家们说,去贵阳不吃黑虎狗肉,到兰州不啜牛肉拉面,在四川没品味麻辣火锅,上广州无胆啖回毒蛇菜肴……都是一件憾事,或日等于没去。而我说,途经苏北,不尝尝小鱼锅贴,也是
马奶节,是蒙古族以马奶命名的盛大节日.每当这个传统节日来临时,牧区的男女老 The horse milk festival is a grand festival named after the Mongolian horse milk. W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