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立交桥”的英译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立交桥”这一术语存在的多种英译着手分析,对这些英译词逐一进行辨析并找出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目前术语翻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术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立交桥,术语翻译,多义术语
  中图分类号:N04;H059;U44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5.006
  Differen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jiaoqiao”//LIANG M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terms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word “lijiaoqiao”, we discussed the distinction of “lijiaoqiao” and the appropriate English translation. We also summari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ijiaoqiao”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Keywords: interchang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polysemy term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梁敏(1983—),女,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通信方式:Agilis3@163.com。
  一 “立交桥”英译的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公示语中的“立交桥”英译为flyover一词。那么,立交桥的英译词是否就是flyover呢?笔者利用CNKI翻译助手搜索了“立交桥”这个词。通过搜索发现,“立交桥”的英译比较繁杂,共得出311条语料,基本上分为9类,整理后如表1所示。其中overpass一词出现的频次最高,达到134次,即43%的“立交桥”英译为overpass,cloverleaf和flyover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如果仅从出现频次角度考虑,“立交桥”的英译词最常用的为overpass,cloverleaf和flyover。这三个词表达的意义是否一样?是否都是“立交桥”的正确英译呢?
  下面将针对当前“立交桥”一词存在多种英译的现状,对各英译词进行辨析,并找出出现多种译法的原因。
  二 “立交桥”的英译辨析
  当笔者查阅相关词典时,发现各类词典对于“立交桥”的英译并不统一。例如: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辞典》对“立交桥”的翻译为:(grade separation)viaduct、 overpass、flyover[1];由惠宇主编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对“立交桥”的解释为grade separation, 提供了两种对应译文:flyover或overpass、 motorway interchange[2];金山词霸在线翻译(http://www.iciba.com)将“立交桥”对应的英文翻译解释为:(grade separation) viaduct、overpass、flyover、cloverleaf junction、intersection,在《汉英大辞典》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另两种译文:cloverleaf junction、intersection。
  由此可见,各种纸质及网络汉英词典对于“立交桥”一词虽然都有收录,但是对该词的翻译却五花八门。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比较准确、符合实际意义的英译呢?
  我们先来看看常出现的几种“立交桥”英译:grade separation在《韦氏大学词典》中的解释为“a crossing that uses an underpass or overpass”[3],即使用跨线桥或地下通道的交叉道;《朗文当代英语词典》解释intersection为“a place where roads, lines etc. cross each other, especially where two roads meet(British Equivalent: junction)”[4],说明intersection和junction(英式英语用法)都用来表示十字路口或者交叉点; viaduct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被解释为:“long bridge, usually with many arches, carrying a road or railway across a valley or dip in the ground”(跨越山谷或洼地以连通公路或铁路的)高架桥(通常有多孔),而overpass(英式英语flyover)指“bridge that carries a road over a motorway”,跨线桥[5];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cloverleaf (junction)解释为“a network of curved roads which connect two main roads where they cross” [4],苜蓿叶形立体交叉公路;《韦氏大学词典》认为interchange指的是“a junction of two or more highways by a system of separate levels that permit traffic to pass from one to another without the crossing of traffic streams” [3],表示立体交叉道。
  这些词都是词典中出现的“立交桥”一词的英译,通过认真辨析不难发现,每一个英译词对应的真实事物其实是有区别的。为什么 “立交桥”一词会对应这么多不同意思的英译词呢?面对诸多可供选择的英译词,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三 “立交桥”诸多英译的原因分析
  (一)“立交桥”的起源及含义
  立交桥这一事物最初起源于国外。城市道路的“立交”,是伴随高速公路而生的。为了保证车流畅通,并安全地通过交叉路口,1928年,美国首先在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处建立了第一条苜蓿叶形公路交叉。1930年,芝加哥建起了一座立体交叉桥。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近三十年来,随着城市人口流量的激增,立体设施越来越为各国城市建设所重视。1956年,中国首次在北京市密云引水滨河路修建了三处部分互通立交桥。1963年,广州市又修建了一座环形立交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设计人员,根据中国自行车多的交通状况,在城市道路修建立体交叉时,往往采用汽车、自行车、行人分行的立体交叉。这也是中国立交的一大特点[6]。
  《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了立交桥的含义:“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一般结构形式可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两大类。上跨式立交占地较大,引道高于地面。下穿式立交占地较少,立面处理简易”。[6]通过上述对立交桥的解释说明,不难看出“立交桥”应该符合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应该位于道路交叉处;其次,可以使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根据词典或百科全书上的解释,立交桥这一概念不仅指立体交叉道,还包含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跨线桥、地下通道等。所以,百度百科根据立交桥的跨越形式将立交桥总结为:跨线桥和地道桥。根据立交桥的交叉形式将立交桥分为:单纯式、简易式和互通式[7]。单纯式立交桥是最简单的立交桥,主要用于高架道路与一般道路、铁路与一般道路的立体交叉,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行驶。在市区的交通要道上,一般设立简易式立交桥。不难发现,汉语中的立交桥一词对应的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那么这一术语为什么会包含这么多含义呢?是“立交桥”一词最初出现时就对应多个概念吗?
  (二) 汉语中“立交桥”的一词多义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内涵或者外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有学者认为, 词汇最能看出语言的变化——旧词消亡, 新词产生, 现存词汇的词义变化[8]。而现存词词义的变化又包括词义改变和旧词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新义。人们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往往倾向于用旧词来表达新义。一词多义现象是词义历时发展中的必经阶段[9]。
  在中国,立交桥这一事物也是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逐渐熟悉立交桥这一事物后,又出现了一些与立交桥相类似的交通形式,如人行天桥、跨线桥、地下通道等等舒缓交通的各种交通形式。这时有两种选择:创造新词,或者用旧词表达新义。由于人们对于这方面词汇的匮乏,用旧词表达新义是更简单、方便、经济的途径[10]。于是便有一名发起者用“立交桥”来表示“跨线桥”。听者(hearer)会根据与“立交桥”相联系的原义结合新的语境(人行天桥、跨线桥)推断出单词。所以,大家仍然沿用“立交桥”这一说法。对于overpass(英式英语flyover)这一类的跨线桥,大家也习惯性地仍用“立交桥”这一说法,因此还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地名专词,如成都的“成温立交桥”这一地名,就是由二环路上架起的跨线桥而来。由于认知环境的差异,在汉语中跨线桥、地下通道等都属于立交桥。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交桥一词的含义逐渐扩大化,并不仅仅对应我们印象中的立体交叉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立交桥往往可能会指代着不同的事物。
  (三)英语中“立交桥”一词的发展变化
  立交桥这一事物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立交桥这一交通形式在欧美各个国家日趋成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随着某一事物的日趋成熟,它的类别名词也会越来越细化。因为在英语的交通道路领域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与“立交桥”类似的术语。如grade separation,维基百科将其解释为 “the method of aligning a junction of two or more surface transport axes at different heights (grades) so that they will not disrupt the traffic flow on other transit routes when they cross each other”[11],两种或两种以上道路交通在不同高度或平面交叉从而不会影响各个道路上的交通流向。在美国,a gradeseparated junction一般指的就是 a grade separation 或者an interchange,区别于an intersection or an atgrade,后两者都是同一平面的,没有立体交叉。
  维基百科中将a grade separation又分为:fully separated 全分离的立体交叉(包括stack interchange多级立体交叉和cloverleaf interchange苜蓿叶式的立交)和partially separated部分分离的立体交叉(these junctions connect two roads, but only one is fully gradeseparated, i.e. traffic on one road does not have to stop at yield lines or signals on one road, but may have to do so when switching to the other)[11],这一形式连接两条道路,但是只有一条道路是全立体交叉,譬如:weaving railways,footbridges and subways。
  interchange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为“in the field of road transport, an interchange is a road junction that typically uses grade separation, and one or more ramps, to permit traffic on at least one highway to pass through the junction without directly crossing any other traffic stream” [12] 。与a grade separation一样都表示立体交通,主要是指使用立体交叉的道路交叉,拥有一个以上的匝道,至少有一条高速通道可以让车辆跨越车辆密集的十字路口。interchange又分为两种:两条快速干道交叉(限制出入)或者快速干道与普通公路交叉。两条快速干道交叉又可细分为:fourway interchanges (四个方向的立交桥)、other/hybrid interchanges、threeway interchanges、twoway interchanges、cloverleaf interchange、stack interchange和cloverstack interchange,等等。快速干道与普通公路交叉的立交同样可以细化。   overpass(英式英语中为flyover)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为“a bridge, road, railway or similar structure that crosses over another road or railway,an overpass and underpass together form a grade separation”[13] 。即overpass指的是横跨另一条公路或铁路的桥梁、公路或铁路。单一的overpass不能称之为立交,只有overpass和underpass一起才能构成立交。而stack interchanges由许多的跨线桥组成。
  可以看出,英语中的“立交桥”一词出现后,在英语中逐步细化,出现了许多相关的英语词。
  (四)英汉的不对称
  汉语“立交桥”一词的内涵扩大使得“立交桥”一词多义,而英语中的“立交桥”概念却逐渐细化,出现各种不同的英文表达,这直接导致了英汉“立交桥”术语的不对称性。这也是为什么各种汉英词典中“立交桥”的英译会出现纷繁杂乱的现象。
  然而对于大多数词典查阅者来说,在不了解各种英译版本词义的区别下,对于众多英译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难道仍然需要逐一去查词典,然后再确认自己想要表达的立交桥究竟对应哪种英译?
  四 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立交桥”一词的英译混乱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术语翻译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源语的术语一词多义,比较混乱,反映在翻译中就会表现为汉语词汇的英译混乱。汉语中的“立交桥”一词对应着多个概念,属于术语范畴中的多义术语。如果多义术语所指的几个概念都位于不同的概念体系,只根据话语的不同体系很容易区分;但是如果这几个概念处于同一个概念体系,那就比较难区分了[14]。“立交桥”所指的几个概念都属于城市交通设施这一体系,即使根据上下语境可能也很难区分所指的究竟是哪一个概念。在不清楚汉语所指概念情况下,就会出现各种英译,造成立交桥一词的翻译混乱,甚至造成误译。因而,在术语规范化中,提倡尽力避免这种多义术语,为此,必须进行多义术语的分离,尽可能遵循术语翻译中的概念准确、一词一译的单义性原则。以立交桥为例,须确定立交桥的概念,单一的跨线桥或者地下通道并不能称之为立交桥。同时,将汉语中立交桥对应的多个概念进一步细化。在对这些概念术语进行翻译的时候,应该从概念对比的角度找到与源语概念对等的译语。
  其次,术语的翻译仍然存在着误译的现象。术语的一词多义造成一词多译。徐嵩龄认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由于外文的一词多义与中文的一词多义并不对应, 这样, 一个外文术语的多义往往需要借助多个中文术语实现;一个外文术语的多义可能表现为一组中文近义词,这样在具体翻译时,需要根据外文术语的使用语境,选择不同的中文近义词,由此也造成一词多译[15]。徐嵩龄提出的这两种情况主要反映的是英语多义术语的英译汉。而“立交桥”汉语的英译可以对应他提出的后一种情况,一个汉语术语的多义表现为一组英语近义词,所以在具体翻译时,需要根据“立交桥”这一词的使用语境,选择不同的英语近义词来翻译。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查阅各类纸质或电子词典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过分依赖词典,应有甄别地参考使用词典提供的英译。对“立交桥”这一术语的翻译,尽量结合源语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英译。根据前半部分的分析,并参考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立交桥”“跨线桥”和“高架桥”的英文对应词,笔者认为英语中与“立交桥”这一汉语概念比较吻合的应该是a grade separation,cloverleaf junction或者 interchange;而只有在翻译“跨线桥”时才英译为flyover或overpass;十字交叉路口译为 intersection;高架桥为(grade separation)viaduct。
  最后,在英汉词典编纂过程中,由于存在一词多译的现象,一个汉语词往往对应多个英译词,这导致了译者在查完英汉词典后还是无所适从,往往还要再逐一核对每个英译词在英语环境中所指的真正含义,增加了翻译的难度。笔者建议,在词典编纂过程中,对于一词多译可以采取额外标注的方式。譬如, “立交桥”一词的英译,可以分别标注:a grade separation,cloverleaf junction或interchange(立体交叉桥);flyover或overpass(跨线桥);intersection(十字交叉路口);(grade separation) viaduct(高架桥)。
  参考文献
  [1] 吴光华. 汉英大辞典 [M]. 3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 惠宇.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韦氏大学词典[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4]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 刘华明,郭运河. 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
  [7] 百度百科.立交桥[EB/OL]. (2013-4-18) [2015-12-22].http://baike.baidu.com/view/40620.htm.
  [8] Baugh A C,Cable T.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Routledge, 1993.
  [9] Sweetser 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0] 林正军,杨忠. 一词多义现象的历时和认知解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362-367.
  [11] Wikipedia. grade separation [EB/OL]. (2015-11-21) [2015-12-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de_separation.
  [12] Wikipedia. interchange [EB/OL]. (2015-12-20) [2015-12-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change_%28road%29.
  [13] Wikipedia. overpass [EB/OL]. (2015-11-27) [2015-12-22].https://en.wikipedia.org/wiki/Overpass.
  [14]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5] 徐嵩龄.如何提高我国术语翻译的准确性[J]. 中国科技术语,2010(2): 36-42.
其他文献
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近日发布消息称,其在中国泰兴工厂的氯乙酸(MCA)产能将上扩至60000吨/年。2002年6月,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产能为25000吨/年的氯乙酸工厂在泰兴投产。
现在对于GMP认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形象工程,另一种意见认为要坚决推行下去。大家争论这个问题是好事。  什么是GMP?完整的称呼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药品生产企业推行GMP管理,这是国际惯例,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都实行了GMP管理制度。我国是在1988年颁布第一部中国的药品GMP,当时是由卫生部颁布,属于指导性文件,并不开展认证。从1995年开始,才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自愿认证。
摘 要:手性药物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液相色谱法成为目前手性药物分离测定的首选方法。文章介绍了手性固定相法、手性流动相法和手性试剂衍生化法这三种手性药物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H083;N04;R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3.015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捕获海洋波浪能的装置: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我们知道,波浪能发电(wave power generation)是以波浪的能量为动力生产电能。海洋波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通过某种装置可将波浪的能量转换为机械的、气压的或液压的能量,然后通过传动机构、汽轮机、水轮机或油压马达驱动发电机发电。全球有经济价值的波浪能开采量估计为1亿~10亿kW。中国波浪能的理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是单合子多胎妊娠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妊娠总数的1/35000,单卵双胎中占1%,宫内死亡率高。本文报道
患者男,46岁,于3个月前因劳累后突感胸闷、气短、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胸痛、咯血及双下肢水肿,在当地诊断为"风心病",予以强心、利尿等治疗疗效不佳.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
期刊
在经历过2014年全球轰轰烈烈的4G建设之后,今年3月初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人们又将目光锁定到了5G上。相较于去年的雾里看花和纸上谈兵,今年人们
3月20日,在2004年震动国内整个商业零售界的“普马事件”的普尔斯马特会员超市8名原高管,因涉嫌合同诈骗和抽逃出资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了一审宣判并获刑。其中,原中国
2001年—2006年美元的大幅贬值带来了全球商品期货价格的扶摇直上,“超级牛市”蔚为壮观。但黄金、石油、铜等大宗商品在2006年上半年创下25年历史新高后,近段时间以来,涵盖22种商品的美国CRB指数(大宗商品指数)六个月内暴跌22.2%,这是自1990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国际市场投资者质疑:从2001年开始的此轮商品牛市会不会到此终结?目前是否新一轮商品投资的机遇转折?笔者认为,全球商
“深发展解决了我的大难题。”重庆永业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与深发展合作之前,我们与上游钢厂——攀钢的结算主要是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