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特征分析

来源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神经肌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9例MND患者,收集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结果 MND患者运动神经受损而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年龄>50岁和糖尿病患者除外).159例患者针极肌电图发现颅、颈、胸、腰骶段的肌肉广泛存在神经原性损害,34.3%的肌肉具有临床无症状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其中束颤比率高的肌肉是肱二头肌为40.4%、胫前肌为32.1%及第一骨间肌为30.8%,F波潜伏时延长、出现率低和巨大F波异常率为35.2%,重复电刺激(RNS)异常率为18.2%.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为MN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学依据,并且可动态观察疾病的病程及进展.
其他文献
传统方法在进行±1 100 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缺陷多源特征及模式识别时,去噪效果不佳,无法提取准确的缺陷特征,模式识别用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对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实现图像增强;采用均值滤波方法实现图像去噪,并在二维熵的基础上完成图像分割.提取直线特征、斑点特征和分块统计特征构建复合绝缘子缺陷的特征集,应用BPSO算法融合直线特征、斑点特征与分块统计特征,获得复合绝缘子缺陷特征,构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缺陷模式识别模型,实现复合绝缘子缺陷特征及模式的识别.实验结果
针对环境影响智能电能表运行稳定性的问题,通过在西藏羊八井高海拔环境下开展长时间现场运行试验,研究智能电能表功率误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伴随日历时间的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在不同功率因数和电流条件下功率误差演变的差异性以阐释功率因数和电流对功率误差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在不同温度、湿度、辐照条件下电能表功率误差的变化阐明环境因素对电能表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提高智能电表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参考价值.
文中提出了一种运行中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的方法.该方法以电能表关键环节相关数据为基础,选取电能表在研发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验收检测、安装运行、拆回报废环节数据作为模型构建的样本数据,利用XGBoost算法分类方法建立智能电能表质量分析模型.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拆回电能表数据为例,对智能电能表各类质量问题开展建模分析及预测,并进行现场验证,再根据验证结果持续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率达到0.73,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智能电能表关键环节质量情况.
轻度认知障碍或Alzheimer\'s病(AD)的患者容易出现癫痫发作和临床表现不明显的异常神经电活动,这可能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与年龄相匹配的认知正常人群相比,AD患者癫痫发作的患病率亦有所增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AD患者发生癫痫样发作/癫痫的研究,以便临床医生警惕性提高,防止漏诊和误诊.
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I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谱,探讨circRNA与IS的关系.方法 选取4例IS患者和4例对照者,采用cir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使用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预测与circRNA结合的靶微小RNA(miRNA)和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circRNA有6619个上调、6284个下调,93个有显著改变[P1.5],从FC改变最明显的前10个上调和下调的circRNA中挑选6个circRNA进行qRT-PCR验证发现hsa
目的 探讨LGI-1脑炎发作性症状的临床及脑电图表现,以期寻找该病具有标志物意义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例LGI-1脑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 12例患者中,长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104次发作,有8例患者记录到52次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BDS),其中24次(46%)脑电图伴有电压下降,后出现低波幅快节律、节律性δ活动或弥漫性棘慢波.不伴有FBDS的发作期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中、高波幅θ或δ
目的 探讨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患者的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MBD患者与3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DTI扫描,并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胼胝体膝部、压部、白质纤维束各区域MBD患者平均扩散率(MD)值高于正常组,慢性乙醇中毒髓鞘脱失造成的受限扩散减轻或血管源性水肿造成扩散的增加.慢性乙醇中毒的白质整体完整性的损害,白质纤维束显微结构的断裂,如髓鞘的缺失或者轴索的变
目的 探讨过度惊吓反应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过度惊吓反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中国过度惊吓反应症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特征.结果 患儿,男,年龄5个月10 d.出生后18 d起在突发外界声音刺激时出现惊跳,继而躯干及四肢出现僵直,近2个月症状加重伴窒息.起病后运动发育落后.视频EEG及头颅MRI均正常.基因变异分析提示GLR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第9号外显子c.1246 G>A及第4号外显子c.370 C>T杂合错义突变.诊断过度惊吓反应症后给予氯
目的 出血转化(H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自然发展或因再灌注治疗干预而诱发或加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独立相关的炎症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T的预测作用并确定其最佳预测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HT组和非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特征,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
目的 探讨miR-29c-3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经头颅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无异常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NIHS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38例).随访6个月内患者预后情况,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9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采用实时荧光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