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京遗迹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一生中三次来京。1894年夏,孙中山在天津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第一次来京,在京做实地考察。1912年,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二次赴京会晤袁世凯。1924年底,孙中山抱病第三次来京,最终在京逝世。孙中山的后两次来京留下了许多遗迹。
  遗迹一:东城区外交部街33号迎宾馆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此后,袁世凯多次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8月24日,孙中山抵达北京,下榻袁世凯为其安排的迎宾馆。抵京当日,袁世凯到迎宾馆拜会孙中山。27日,袁世凯在迎宾馆举行宴会欢迎孙中山。之后,孙中山和袁世凯进行了13次会谈。孙中山在迎宾馆居住了24天,直至9月17日离京。
  “迎宾馆”的前身是明代“武清侯”石亨的府邸,后改为“宝源局”,专门负责铸造钱币,历经明清两朝,1905年废除。1908年,清政府为迎接德国王储,在“宝源局”旧址上修建“迎宾馆”。“迎宾馆”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在“迎宾馆”办公和居住。为了迎接孙中山北上,袁世凯迁出“迎宾馆”,搬至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居住。孙中山离京后,袁世凯下令将外交部迁到“迎宾馆”。1949年11月8日,新中国外交部也在此设立,直到1966年迁出。
  遗迹二:宣武区虎坊路3号湖广会馆
  1912年8月25日上午,孙中山莅临湖广会馆,出席在京同盟会会员为他组织的欢迎仪式。下午,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了国民党的成立大会。新成立的国民党由同盟会和四个小党合并而成。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被推选为理事长。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为理由谢绝,仅保留理事一职。理事长由宋教仁代理。之后,孙中山又四次来到湖广会馆,发表政治演说。
  湖广会馆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捐资修建。清乾隆年间,纪晓岚曾在此居住。清同治年间,曾国藩重建并居住,并在此度过了六十大寿。会馆现在基本保留了曾国藩重建时的规模与布局。会馆内有一口“子午井”,口径约2尺,深7丈有余,挖井时间不详。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故名“子午井”。民国时期,湖广会馆成为京城有名的京剧演出场所,许多著名的京剧演员如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曾在此登台献艺。湖广会馆现为北京戏曲博物馆,依旧对外演出。
  遗迹三:宣武区珠朝街5号香山会馆
  1912年,孙中山在京期间,曾在香山会馆的花厅会客。
  香山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由唐绍仪两次筹资扩建。会馆坐西朝东,布局严谨,分为前、中、后三座庭院,其建筑形式和内外装修采用了岭南手法,颇有新意。孙中山逝世后,香山会馆的花厅曾被辟为展室,展出孙中山在花厅外的留影以及《总理遗嘱》。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孙中山的故乡广东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香山会馆也更名为中山会馆。
  遗迹四:东城区东长安街33号北京饭店506号房间
  1924年10月25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上台的大总统曹锟,请出皖系军阀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同时,冯玉祥通电全国,邀请孙中山来京,共商建国大计。当时,孙中山身患重病,为了国家民族大业,孙中山毅然接受邀请,抱病赶赴北京。12月31日,孙中山抵达前门火车站,北京各界群众代表10万人在车站欢迎孙中山。孙中山当晚下榻北京饭店506号房间,在此居住了26天,其随从人员进驻铁狮子胡同行辕,今张自忠路23号。
  北京饭店的前身是位于崇文门内大街东面的小酒馆,开设于1900年,仅有三间铺面。1901年,小酒馆迁到东单菜市场西,挂上了“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北京饭店迁至东长安街新建的五层大楼。1917年,北京饭店再度扩充,在其西侧理藩院旧址上兴建了七层大楼,大楼由法国人设计,是当时北京最高的近代建筑。1954年,在七层大楼的西侧另建新楼,作为新中国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1974年,最早的五层大楼被拆除,另建18层新楼。至此,北京饭店具有了现在的规模。
  遗迹五: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北京协和医院319病房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病情恶化,进入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生打开孙中山的腹腔,发现肝脏坚硬如木,已经是肝癌晚期,无法医治。手术后,孙中山转入319病房,宋庆龄住在隔壁320病房陪护。
  北京协和医院始建于1921年,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医学基金会开办的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协和医院所在地原是清“豫亲王”多铎的王府。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曾亲手策划了明末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扬州七日”和“嘉定三屠”。
  遗迹六: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孙中山纪念地
  1925年2月18日,病重中的孙中山离开协和医院,转至段祺瑞为其准备的铁狮子胡同行辕(今张自忠路23号),改用中医治疗。3月12日上午9:30,孙中山在铁狮子胡同行辕逝世。逝世前,孙中山签署了《家事遗嘱》、《国事遗嘱》、《致苏俄遗书》等三份遗嘱。
  23号院原是是民国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处。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作为中方代表,据理力争,坚决抵制在和约上签字,展露了中国外交家的民族气节和外交才干。
  遗迹七: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
  1925年3月19日,孙中山的遗体在协和医院做完尸检和防腐处理后,移至中央公园社稷坛“拜殿”。移灵过程中,12万民众自发地护送。自3月20日起,国民党、北京市各界人士、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开始在社稷坛“拜殿”祭奠孙中山。3月30日,苏联政府派专员护送玻璃棺到京,但由于玻璃棺质地薄脆,金属外壳容易导热,不利于长期存放遗体,最后决定仍用原棺。4月2日,孙中山的灵柩出中央公园,经长安街、西单、西直门,移往西山碧云寺暂厝,30万群众送行。
  “中央公园”原为明清时期的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社稷坛中的汉白玉坛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坛面铺五色土,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明清两代,每年二月、八月,皇帝都要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祈求上苍赐予人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王朝永存,江山永固。1914年,社稷坛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中央公园“拜殿”更名为“中山堂”,中央公园更名为“中山公园”。
  遗迹八: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碧云寺
  1925年4月2日下午4时25分,孙中山的灵柩到达西山碧云寺,安放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龛内。1929年5月,南京中山陵竣工。5月22日,碧云寺举行隆重的遗体改殓仪式。26日下午,移灵专列离开前门火车站,开往南京中山陵。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北门外,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为元代丞相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勒舍宅而建。清乾隆皇帝重修寺院,建起了金刚宝座塔、行宫和罗汉堂。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共六进院落。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其他文献
档案用户回访网络系统构建并非困难,而如何提高其系统的使用率及实践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论文主要从微观视角出发,针对档案用户回访系统技术的提高,从系统自身界面和推送服务
目前,职高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丧失了应有的生命力。因此,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激活政治教学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本文主要从职高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的丹佛城获悉武昌首义的消息,立即着手争取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外交活动。他于11月2日离开纽约前往伦敦,21日由伦敦到达巴黎,24日由马赛乘船回国。  12月21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及廖仲恺等人乘兵舰前来迎接。在船上,他们讨论了目前的局势和应行的对策。孙中山认为,当务之急是赴沪宁成立和主持临时中央政府。他说:“现在各国政府士夫,均望文速归,组织中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就显得尤为突出
四年前的春天。奥运工程建设百端待举之时,我有幸被北京市档案局选派到奥运工程建设一线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奥运档案工作。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我在参与、奉献、快乐中飞快度过。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我始终在激动、鼓舞、振奋中勤奋地工作,不仅增长了才干,磨砺了意志,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做好档案工作重要意义,而更令我倍感自豪和欣慰的是:参与奥运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将成为我毕生取之不尽、用之
【正】 "老乡"雄风吼,"老大"闻声惊!乡镇企业在风风雨雨中自发地产生,近几年来异军突起,飞速发展,在全市经济中"二分天下有其一"。它们何以写下这辉煌的一页?又有什么法宝?带
完善企业诉讼管理机制,加强讼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是依法规范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企业法律风险,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华宝医疗仪器厂是合肥市郊区杏花村镇的一家村办企业。工厂虽小,但气魄很大,这气魄集中体现在厂长张凡的娓娓叙谈中。张厂长原是省科委的一名干部,因有志于追赶时代潮而于前
互联网是一个海量存储的仓库,人们上网查找信息必须依赖网络的搜索功能,即搜索引擎。对搜索引擎的分类、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与讨论。
<正>随着国家西部大开放政策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作为其核心发展内容之一的畜牧业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快车道,这主要体现在:品种的改良,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