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理、见事、见人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北京景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沙有威退休了,作为中国第一代信息技术教师,他经历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从程序教学到应用软件教学,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从带学生组装电脑到开设机器人课程,沙老师始终走在中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线,今年他又将开始退休教师自驾式的机器人支教和在职教师视频支教的尝试……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有许多一线的教师像沙老师一样,用炽热的激情,精心培育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作为一本面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型期刊,我们常常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和研究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宣讲和推行先进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软硬件和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同样不忘践行甚至开创这些理论、实施甚至改变这些做法的人──真正改变我们课程和教学的因素。以Scratch为例,在本期杂志的专题栏目中,我们邀请了十三位Scratch软件教学和研究的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让他们分享自己开设Scratch课程,编写Scratch教材的心路历程,先见人、后见事、最后再见理,从一线教师的个人叙事出发,乐见这一从一线教师肇起的程序教学的变化过程。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面分成了若干“学派”,他们相映成趣、和而不同;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将信息技术教育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既有东部地区的创新突破,又有压力较大省份的稳中求变;除了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和应用,还有本土教育观念的事件与反思……最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人中既有自我突破的从教三十余年的老教师,又有协作成长的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他们共同勾勒出了充满希望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远景。
  学习、研究、实践、变革、反思甚至推广等元素兼具是现代科研型教师的一大特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人是先见理、后见事,有人是先见事、后见理,以前我们对理和事关注得比较多,对人特别是对一线实施者的关注还不够,现在通过总结梳理人做事见理的过程,得以构建出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氛围,做到见理、见事、见人。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其实,在信息技术教育践行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
  (特约记者 吴俊杰)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两个傻瓜,他们相恋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又很想两个人能永远在一起,所以他们只好请教别人。  他们决定首先去请教被评为“模范夫妻”的市长夫妇。  市长告诉男人:“要想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主要是看男的。男人只要有了权力,有了钱,就不怕找不到你想要的女人,更不用怕女人会离开你。所以。要想和你的女人在一起,就首先要有权力和金钱。”  市长夫人告诉女人:“要想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主要是看女人,
在林荫道上悠然散步,我喜欢牵着老伴的手;去逛街买菜看热闹,我也总是牵着老伴的手;出门旅游赏风景,我仍习惯地牵着老伴的手。牵着老伴的手,万般感慨上心头。  右手牵左手。我刻意轻揉她那没了指甲的食指。这并非天生残疾的手指,它让我不由地回忆起往事来。1968年,嫁给我近10年的妻,已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那时。我母亲年老体弱,难于自理,我在乡里工作,妻在农村务农。上有老下有小,家务全落在妻身上。见妻太辛苦
儿子4岁那年,右眼被一粒飞石击中,当时就血流如注。送到医院后,医生摇摇头,说创伤太重,无法医治了。父亲不死心。抱着孩子到了当时眼科医术最好的上海,但上海的医生彻底地粉碎了父亲的希望,他们肯定地说:“眼睛没法治了。”  父亲抱着孩子走在街上,不禁悲从中来,坐在街头掩面大哭。不懂事的孩子问:“爸爸,你怎么哭了?”  儿子6岁的时候,右眼已经泛白了,很是难看。他问父亲:“为什么我的一只眼睛是白色的?” 
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他从学校的一堂课上获得了一个一生受用不尽、极其宝贵的教训。  这天,老师把小比彻叫到讲台前,要求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信心满怀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了。可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字——“不”。比彻停顿了几秒,心里猜测着“是不是自己背错了?”看到老师和同学没有别的反应
近年来随着男性更年期的提前到来,45岁以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男性比20年前翻了一番,各种男科疾病已严重影响男性的健康。那么,如何使男性“性”趣盎然呢?  加强运动 对男性而言,一次性行为的耗氧量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的程度和爬二层楼梯差不多。如果爬二层楼梯就脸红、气喘,当然会无法享受性生活的乐趣。所以平时要多运动,增强体力与心肺功能,才能享受性生活的美好。  有氧运动和可以增加心肺功能的运动,例如跑
我是在最近的一次婚礼的晚宴上注意到那一幕的——  婚礼司仪请新人的至亲上台讲几句祝福的话,新郎的父亲作为代表走上台,从衣袋里掏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两只手一面一面翻开。这位父亲开始念那些流于形式的字,声如洪钟,时而听到夹杂的颤音,继而一个高分贝的词会蹦出来盖住他潜意识的脆弱。他一直念着,在故作镇静中愈来愈大声地念他的祝福与心愿。我看到他拿纸的手在不停地发抖,像秋风里飘摇欲坠的叶。  这个很短的仪式
有这样一则寓言。  几位青年人一起外出度假,在海边,他们看见一栋五层楼的小旅社,决定在这过夜。  旅社的门童向他们解释道:“我们一共有五层楼,你们可以一层一层地走上去,一旦觉得某一层的设施令你们满意,你们就可以停留下来。为了帮你们做出决定,我们在每一层楼都立了块告示牌,上面写明了这一层都有些什么。但是要记住,一旦决定在某一层住下,就不能再反悔。”  几个人听明白规则后,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走了进
总有一些巧合让人们特别关注。2012年底,奥巴马的胜选感言是《为了永远的美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很显然,两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国家梦,都在本国国民中产生共鸣。为什么要有国家梦,梦想中蕴含着什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和推进中国梦,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时关心自己命运者都必须思考的命题。  一、为什么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作比较  中国梦因习近平
中学那阵,特别渴望离家出走。无数次我坐在阳台上,构思在早饭的时候,很平常地和父母告别,想着他们大概头也不会抬地嗯一声,我的眼泪就涌上来,“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你们说再见了,你们居然感觉不到!”  虚拟出走了很多次,后来读大学,一个寝室八个人,每个人都这样想象过,甚至实践过,所以,约翰·康诺利《失物之书》的主人公一出场就掌握了我们的同情,因为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有更强大的理由要离开继母的家,躲开爸爸在妈
“留学就像一段旅程,我们远离舒适的温房,告别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向远方去开拓一片新的世界;我们付出足够的意志和耐心,希望看到足够美好的风景。我们发现自己不停地改变,变得不再依赖他人,变得不再遇事慌乱,变得开始学会照顾自己。也许现在的我们还看不清终点的模样,但这一切将永生难忘。”  当留学的旅程开始,我们搭乘梦想的列车驶向未来,各式各样的困难接踵而至——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思维障碍等,这些困难使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