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静遭遇喧嚣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喜欢宁静的生活,淡雅如茶,沉浮随心;也有人喜欢喧嚣的生活,热烈如酒,俯仰世俗。虽然“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一旦目见耳闻心仪之人事,便怡然自得,以为发现了本心。千年前的王羲之就深谙个中真味,绝不妄评静躁中的人事。可是,当宁静果真遭遇喧嚣,会是什么样的镜像呢?
  2000年奥运会上,44岁老将王义夫,一枪失准,那一刻举国上下,舆论喧嚣一片,然他没有大悲,唯留静心一片,终夺金牌。与其说这是他高超技术的胜利,毋宁说在关键时刻超然的宁静助了他一臂之力。同样置身一流运动员之列的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深陷人事喧嚣,不能守住内心的那片宁静,屡屡与大满贯失之交臂。宁静如幽泉,可以澄净喧嚣躁动,度人超然;宁静若明月,能够抚平心结躁动,助人成功。
  当宁静遭遇喧嚣,须静其心,时刻保持平静不惊的心态。正如书中描述的那般,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是一种让心灵归于宁静,并从容处世的心境与风度,如幽泉在深山,明月照高林,波澜不惊。
  置身喧嚣的枯海,宁静往往沉沦如落日,逃不掉,躲不得,症结在本心的旁落。社会发展势若猛虎,难免喧嚣,失去本心这根主轴,宁静必成虎口羔羊。若能以本心定心,不失道,毋迷茫,守住心中那轮明月,自然能保持宁静的初心,走出自己的道路。
  袁隆平研发出杂交水稻,解决了饥荒之灾,他也由此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虽然获得了成功,但先生的生活开始变得喧嚣,各种专家评论会,甚至剪彩活动,都邀请他去参加。先生深知肩上的重任,用本心为宁静筑起了篱墙,不迷茫于社会的繁杂,继续潜心研究,研发了解决盐碱地的杂交水稻,在成功之上更进一步。喧嚣动人心,本心坚其身,宁静的心态铸就超然的境界与风度。
  当宁静遭遇喧嚣,须正心修身,以本心动其身,即使处于喧嚣闹市之地,也可笑看風雨,收割用心耕种的良田万顷。喧嚣并非宁静的死敌,或正因有它的烛照,人的本心才如明月高照,亮彻一片宁静高迥的天地。
  安守心中那轮明月,既修其心,又动其身,本心会像鲜花如约盛开,那博大的宁静也更充实,更有意义。当宁静遭遇喧嚣,不是屈从敷衍,也非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照亮人本心前行的道路。
  还好遭遇了喧嚣,倘若只有宁静,生活岂不如死水般微澜不兴?
  (指导老师:王海)
其他文献
英国时间2018年3月14日凌晨,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他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生命的真谛,而后带着世人的敬仰与祝福,回到了他最热爱的星辰大海。霍金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其专著《时间简史》尽管难懂,但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册,掀起了一阵狂热的科学文化风潮。迫于疾病,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几十年,但思想的翅膀却伸向了最遥远的地方。他用一颗热忱而天真的心,在晦涩的科学与
期刊
2018年暑假,你要看一场什么样的电影?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无问西东》,关于爱与坚守的故事——在四个不同的时空下,几位主角在美好的年代遭受了最残忍的考验,他们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思考自己的立世之道,坚守自己所思,爱自己所爱。  《动物世界》:“我觉得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年轻人在弱肉强食的所谓的动物世界里,或者在这个社会里,应该怎样走完自己的人生,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期刊
9岁时,我们在干什么?不是上学就是调皮捣蛋惹父母生气,在大人看来,正是人嫌狗不待见的年纪。但海莉·福特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一个9岁的孩子救助了镇上所有的流浪汉。  海莉来自美国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在她5岁那年的一天,她与妈妈从杂货铺出来,看到了呆坐在地上的一个流浪汉。海莉动了恻隐之心,请求妈妈给那个流浪汉买了个面包。自此,海莉开始留意街头的流浪汉,并给他们送去食物。在海莉无数次从家里的冰箱拿出食物去
期刊
笔墨丹青,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在于既能用散淡的数笔烘托意境,如水墨花卉,不执着于形似,只追求神似,又能以整饬的画工细细摹写人与物,毫发毕现,惟妙惟肖,如《清明上河图》长卷,将北宋的民间图景展示得淋漓尽致。历经千百年,当我们欣赏一幅古画时,仍然能感受到触动人心的力量;当我们听到一位画家的故事时,仍然会感动、赞叹,这就是中国丹青的独有魅力。  ·壹·  毫端曲有灵  中国历来有“书画
期刊
“每一天怎么过?扫地、洗衣、做饭、锻炼、看书。听老人念生活经、讲故事;和少年在一起,回归青春年少;和孩童在一起,重温童年;问候每一位来往屋前的行人,打听有关五湖四海的消息……”  这是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万家村村民刘秀娟日前写在朋友圈的新诗,文字质朴,却满含对生活的热爱。  十几年前,刘秀娟上山打猪草时摔了一跤,因为当时没有外伤,就只涂了点膏药。直到2003年,刘秀娟在当地县医院被确诊为“高位截瘫,
期刊
近期,“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现年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古生物学家张弥曼与其他四位女科学家共同获此殊荣。颁奖典礼上,这位82岁的老科学家惊艳全场:在她的5分钟演讲中分别出现了法语、英语、汉语、俄语、瑞典语等5国语言。全程即兴无稿、诙谐幽默自然,简短发言赢得数次掌声。  有几个细节颇为温暖:在感谢自己早期导师时,张老分别用俄语和瑞典语读出他们的名字;感言最
期刊
文不厌改,自古皆然。喜欢写作之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脱稿后,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伏案捉笔,几经润色,反复斟酌,始成佳作。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经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由来落笔难,千改始心安。那么,高中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呢?  一般来说,高中生的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可以用六个字来总结,那就是“纷”
期刊
“摆事实,讲道理”是写议论文时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而堆砌例子是同学们在论证中最“热衷”的做法,也是最“偷懒”的做法,即所谓的“字数不够例子来凑”。从逻辑上说,这种做法存在两个漏洞:  首先,缺少严密性。例子是无穷尽的,我们不可能在一篇议论文中举尽天下所有的例子。而且,无论我们在文中列举了多少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只要读者举出了一个反例,就有可推翻文章的观点。因此,用“堆例子”代替“讲道理”
期刊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今人多用“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来评论王羲之书法的飘逸隽秀。《世说新语·容止》载:“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两个比喻实际上是说王羲之仪态举止俊逸潇洒。  2.“天才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爱迪生说的,不过这句名言的后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名言是丰富的
期刊
【名家传】  张志公,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张志公文集》《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漫谈语文教学》等。  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一是基本功练得好。有了这两个条件,一定能够写,即使还写不出漂亮的文学作品,至少也可以写出能够如实地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缺了这两条,无论如何也写不好。  基本功是什么呢?就是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  必须熟悉各种句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