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总量“被第一”的背后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个人的学习或工作,还是国家的经济规模或增速,我们总是乐于见到“第一”这个词语。然而,不是所有的“第一”都令人欣喜,比如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第一”的帽子就显然不受欢迎。
  7月19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约合32.2亿吨标准煤),而美国消费了21.7亿吨油当量(约合31.1亿吨标准煤),中国较美国高出约4%,“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这种说法第二天即遭到中国国家能源局的驳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说:“国际能源机构有关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说法不准确。”他表示,国际能源机构的这个数据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明显不一致。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达3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1.32亿吨油当量。
  8月11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表声明指出:“按照国际方法折算,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折合成标准油(即油当量)为21.46亿吨,人均消费能源1.61吨标准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7月末发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能源消费总量23.82亿吨标准油。根据中美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美国少2亿多吨标准油,人均消费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见,能源消费总量中国尚不及美国,更不用提相距甚远的人均消费了。实际上,国际组织发布的中国数据经常不靠谱,双方在统计渠道、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得出的统计数据不同也属正常,然而国际能源署却刻意强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部分国外媒体也不遗余力地热炒,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动机了。
  首先来看国际能源署,它并非联合国下属机构,而是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的一个自治的机构。经合组织前身为1948年4月16日西欧10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随后,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正式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能源署是一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是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后,于1974年11月成立的。国际能源署现有的28个成员国也是经合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因此通常被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而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在能源市场上的比例却不断下降,因此国际能源署在能源市场和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正在逐渐降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国际能源署想要招揽的对象。然而,中国站在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谨慎对待国际能源署的邀约,尚未给出令其满意的答复。中国与国际能源署在数据上的矛盾也由来已久。
  其次,国际能源署本应在今年11月发布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却于7月提前披露了其中的敏感内容。在年底墨西哥坎昆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以下简称坎昆会议)的背景下,这种状似不经意地披露成全了海外媒体的热炒。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在对中国政府施加坎昆会议前的舆论压力了。
  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部分西方国家将之归结为中国等新兴国家不合作。他们不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认为中国应该承担与发达国家一样的减排任务,也一直在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在坎昆会议召开的前夕,“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高帽只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压力。你都消耗最多能源了,还不应该在节能减排上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不同意,说明你不是负责任的大国,应受到各国的指责。如果扛不住压力同意了,就达到了发达国家希望“共同承担”减排任务的目的。
  话说回来,不管别人动机如何,我们对能源消费总量“被第一”,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并不准确,“第一”的名号名不副实。中国不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数据,国际能源署也经常抱怨,中国提供的数据不足或不清。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它这个数据至少有几个方面是有误的,它把农民烧的秸秆儿柴禾,按照它自己的估计都算进去了,我估计里头是有水分的。”而我国统计机构对国内能源使用情况、节能减排情况的了解自然比国际能源署要详细准确得多。再与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相比较,得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尚不及美国的结论,比国际能源署的结论更可靠。
  第二,即使将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成为世界第一了,也是很正常的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即便真的成为世界第一,于情于理也无可非议。现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几世纪的发展中排放的,没有道理你现在发达了,意识到保护环境了,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自身的发展,去承担同发达国家一样的减排责任,这是极不公平的。更不要提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跟发达国家相比少得可怜,2009年我国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第三,无论能源消费总量排名第几,我国都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这不仅是对世界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关系,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而减少能源消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发展。要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就要重视节能减排,尤其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事实上,中国政府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取消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措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中国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增速全球第一。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制定了五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中国政府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都彰显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尽管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的能耗水平相对来说仍然较高,能源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今后仍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