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外活动,简单地讲,是指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紧密关系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丰富有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我们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外,还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语文课外活动要依托、挖掘语文教材的资源
  
  苏教版小语教材内容丰富,如果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其中有无限的宝藏,从中撷取资源,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就可以有效打通校内外、课内外的界限,使学生置身于“大语文”中。
  1. 有效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五六年级的四册教材的最后专门安排了“学和做”的练习,分别是《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确: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开展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小课堂走向课外,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运用语文。例如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调查“自己的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不良习惯”;师生可以采集附近河流、湖泊、池塘的水样,做水质量的分析报告;学生可以搜集阅读有关水的故事、成语等。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汇报实践活动,交流调查报告,学习节水成语,了解节水方法,编写公益广告。之后,组织学生到学校、到社区、到家庭、宣传节水意义,张贴节水广告,践行节水方法。这样的活动,将课内与课外打通,学校与社会打通,学习与实践打通。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素养。
  2. 利用好教材中的“我读书我快乐”“名著便览”“作家名片”栏目
  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每册的第3单元,教材都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高年级的四册教材分别安排了《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和《西游记》。教材还结合相关课文,安排了“名著便览”和“作家名片”的内容链接。“名著便览”向学生推荐了《水浒传》《简·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本著作;“作家名片”向学生介绍了高尔基、冰心、鲁迅、雨果、巴金、季羡林、莫泊桑等七位作家。教材这样编排是要告诉教师在教学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中外名著,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教师可以用好书推介、片段赏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导学生多读好书与名著。当然,有些目前学生还未必能看懂的原著,像《西游记》《水浒传》可以建议学生选择青少年版,使之能通顺地阅读。当学生阅读完这些名著后,还应适当安排相关活动,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水浒传》知识”擂台赛、“我喜欢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会、“从鲁滨逊身上得到的启示”演讲比赛、“鲁迅名言集”编写等等。
  3. 恰当利用好“口语交际”板块
  “口语交际”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梳理了一下教材,发现口语交际内容主要分为几类:听讲故事、学会口语表达、情境式口语交际、介绍性口语交际、表演类口语交际、讨论式口语交际。其中70%左右的口语交际与语文课外活动相联系。如,低年级的“春天来啦”“买文具”“教你玩游戏”,中年级的“小小读书交流会”“说说广告”“介绍我的朋友”,高年级的“介绍世界名城”“影视剧评说”“学习采访”“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小小新闻发布会”等等,这些口语交际或是需要在课前搜集资料、旅游寻访,或是需要在课后模仿操练、实践运用,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纸上谈兵,起不到交际、训练的目的。
  4.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其他资源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也为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只要有心,你就能发现处处有可挖掘的资源:课文、课后习题、习作、“处处留心”和“语文与生活”等板块中蕴含着大量的可利用材料。如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了《公仪休拒收礼物》,要舍得花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排演小话剧,并让他们公演(起码班级范围内);“处处留心”中有关“象棋”一则,可以让学生学习下象棋;习作前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体验,以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培养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二、 语文课外活动要培育、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组织课外活动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而是必需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只有协同发展,语文教学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因此,语文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高,当然这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
  1. 语文课外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标”各学段的要求,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有目的地加以训练。如现在学生普遍缺失认真倾听的态度与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自由听故事、听新闻,组织安排听演讲、听报告,尽量挑选学生喜欢听的内容进行活动和训练,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与品质,逐步使其能够听懂而且能够明确别人说话的中心意思。又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在145万字左右。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外活动来确保阅读任务的完成。除了教材中推荐阅读的名著、名篇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追踪当今社会的畅销图书,精心挑选适合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既健康地完成阅读量,又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使阅读能力得到训练。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全面发展,不能偏废哪一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的各个方面整体上要均衡发展。
  2. 语文课外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活动的要求,小学阶段分别是:第一学段,“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三学段,“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三个要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从参与到组织到策划,循序渐进,步步提高。这里不仅有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还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搜集、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只有从素养提高的高度着眼,才能有目的地组织好、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3. 语文课外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认真书写、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好习惯,同样在语文课外活动中,也要时时处处提醒学生勤记笔记、边读边想、做任何事持之以恒等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必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速读。这需要进行专项训练。训练时,首先让学生明确,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上的快,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数量多,而是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既要最多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又要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积极思维,不断内化。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 闪示训练:在小卡片上写上一些词语、词组、句子,在学生面前迅速闪示,让学生立即记下或说出所见的内容,培养学生视力敏锐、思维敏捷、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2) 搜寻训练:提供句子,要求学生找出关键的字、词;提供语段,搜寻中心句或警句;提供短文,搜寻重要的有关信息。(3) 限时训练。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定数量的文字,掌握基本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4) 综合训练。就是把以上训练综合起来进行,要求学生回答指定的问题。学生掌握了速读的方法,并运用于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三、 语文课外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策划活动的也应该是他们。因此,开展的语文课外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符合他们的性别、性格、情感等特点,语文课外活动只有活起来,学生才会乐于参加。
  1. 贴近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注意关心社会的热议话题、重大事件,会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就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或是以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比如,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上中学的青少年,都喜欢看最近播放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教师不要急着否定它的幼稚,不妨也看一看,寻找孩子们喜欢它的原因,从中选出话题,组织开展诸如讲故事、谈观后感、开辩论会等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表达、学习辨别。
  2. 生动活泼。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训练的要求淡化,渗透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外活动,学生才会积极投入。笔者观察注意到,演课本剧、开展辩论、旅行、调查、制作电脑(手抄)小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外活动形式,而这些正是生动、有趣,成就感较强的活动。
  3. 自主开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主人是学生,“课标”要求学生到中高年级会组织,还要会策划。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每学期帮助学生确定几个主要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组织课外活动,自己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只要真正放手,会发现学生的主观意识是非常强的,其能力也就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区教育文体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新课程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
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教师们关注研究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变“学堂”,教师要做“导师”。    一、 激发情趣,发挥主体地位的关键    一位教师在执教《青蛙看海》一课时,就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活动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充当了一回小青蛙,和小松鼠一起一级一级地跳台阶,登山顶。  师:小松鼠已经跳到前面去了,小青蛙们,咱们一起去追赶小松鼠吧!一级、二级,跳,
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从企业角度看,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它决定了内部治理机构的构成和运作,并对整个公司治理的效率发
前不久,我到兴化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的研讨活动。会后,去郑板桥纪念馆看了看。  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吸引了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由这首诗,我联想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虽然郑板桥讲的是艺术,然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有某些相通之处的。  记不得是什么人说的了,要“崇拜思考”。的确,做什么事都要经常反思。郑板桥之所以在画画上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恐
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告诉我,教师只要好好地把握语文课堂上的“力”度,那么语文课堂才能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使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一、 拾起童心,让教师磁力充足    教师蹲下来拾起童心,不仅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尊重、欣赏和宽容学生,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是师生间对话、合作的课堂,一起走过的课堂。  非常清晰地记得
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其他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育教学情
股指期货从1982年出现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但在中国金融市场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四家期货交易所。首个股指期货品种
21世纪,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机遇相对应的,建筑施工行业内也充斥着各种激烈的挑战和竞争,建筑市场增速减缓,建筑施工企业增速过快,建筑施工市场出现
如何将习作与生活结合?首先,我精心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目标,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初步设计教学过程,再与同年级组教师共同研究,最终定稿。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我特意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请电教老师专门拍摄了一段录像。  上课铃响了,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学校曾经开展过哪些集体比赛项目?你最喜欢什么项目?”这一问,学生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最喜欢跳长绳”“我最喜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性。    一、 “生活化”习作的内涵与特征    “生活化”习作是指通过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与所感,从而将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生活化”习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感受生活。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各种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