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流感——春蒜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气候变暖,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传染病进入了多发的季节。此时的天气忽冷忽热,人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被病毒侵袭。特别是流感病毒,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在流感的高发季节,做好预防是关键,少服用抗生素,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很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流感的好帮手“春蒜”。
  “春蒜”的营养
  大蒜根据种植的季节不同,常见的有两种春蒜和秋蒜,一般我们在腌蒜时,选择秋蒜来腌制,不选用春蒜。因为,春蒜外皮呈紫皮蒜,蒜瓣少而大,辣味浓,更适合于生食或调味。而春蒜也特别适合春天这个季节。大蒜中除了含有我们身体代谢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大蒜素、大蒜辣素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用的酶。
  大蒜辣素:春蒜中所含有的大蒜辣素等具有明显的抗炎灭菌作用,尤其对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霉菌角膜炎、隐孢子菌感染有显著的功效,有研究表明,大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杀菌能力可达青霉素的十分之一,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功效。
  大蒜素:大蒜中特有的成分蒜氨酸进入血液后便成为大蒜素,这种大蒜素即使被稀释10万倍也能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大蒜素还能与维生素B1结合,产生蒜硫胺素,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及免疫力的功效。
  酶:大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特殊活性物质的酶类,此酶类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抗炎及美容养颜的作用。
  其次,大蒜中含有较多的硒,对人体胰岛素合成有调节作用,对糖尿病病人有利。大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三高的病人有一定疗效。
  吃“蒜”禁忌
  说了那么多吃蒜的好处,当然也不能多吃。大蒜能使胃酸分泌增加,辣素有刺激作用,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宜吃大蒜。有肝病的人过量食用大蒜,可造成肝功能的障碍,使病情加重。孕妇在孕期不宜吃过多辛辣食品。吃过多生蒜有加重便秘的风险。而且,蒜刺激胃肠,容易引起宫缩,适量食用熟蒜较好,如果特别想吃,建议一瓣即可。
  除“蒜”臭味
  大蒜虽有诸多的好处,但食用过后的蒜臭味,让我们对它避而远之。其实,辛辣刺鼻的蒜臭味主要来源于蒜里富含硫化物的蒜茸。嚼口香糖或茶叶也无法彻底去除的恶臭味,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吃完大蒜后,喝一杯牛奶,可以彻底去除蒜味。但喝牛奶的时候注意要小口慢慢喝。美国研究发现,蒜味主要来自于大蒜所含有的硫化物和硒元素,而牛奶中含有的牛奶蛋白可以与这些物质结合,可消除异味。实践还表明,再吃大蒜的同时喝牛奶,能迅速有效地中和大蒜的味道,较饭后喝牛奶效果更佳。其次,全脂牛奶要比脱脂牛奶的效果更好,喝的时候尽量让牛奶在口中多含一会儿。
  春蒜虽好,但是也不要空腹生食或食后喝过热的汤、茶,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食无美恶,过则为灾,所以食用时也要注意控制量,应隔日少食,每次以2~3瓣为限。
  春季这个流感的高发季节,除了饮食上多加调整以外,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必要的。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家居环境,勤通风、勤消毒;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其他文献
为实现国土资源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需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但是目前国土资源事业单位仍然有着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不足、财务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财务人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血管周围球体细胞的肿瘤性增生,它属于一种表型转化的特殊平滑肌细胞,电镜下均有平滑肌细胞的特点[1]。全身恶性血管球瘤(Malignant glomus tumor,MGT)更是
期刊
扩大内需,刺激有效需求增长是中国政府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和维持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地激活国民经济,中国政府已先后加大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我们
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多种财务风险因素的影响.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看到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郭孟秀教授最近出版的①一书,别有一番感受.我想到了自己与满语、满文的一段旧缘.
惊悉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泰湘同志于1月9日凌晨3时病逝,极为悲痛.2002年10月在北京开会,曾见到泰湘同志,他仍谈笑风声,身体强健,不料他忽染癌症,竟与世长辞,实出
期刊
对企业风险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一系列计量企业风险的方法,提出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将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起重大作用.
由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的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Ж.В.安德列耶娃为责任编辑,由符拉迪沃斯托克、南萨哈林、马加丹、新西伯利亚、布拉戈维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