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力与引力:公民新闻与社会互动的理性审视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由公民新闻的起源与概念入手,考察“公民新闻”三大要素在我国新闻业的存在与发展状况。通过中西方社会环境、媒介体制的对照,揭示西方“公民新闻”模式与我国社会之间的斥力与引力所在,旨在摒弃盲目的乐观和夸大的憧憬,理性看待“公民新闻”之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公民新闻 公民记者 自媒体 公民社会
  
  继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发轫的“公共新闻”运动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从公共新闻运动时期媒介发动组织,自身被动参与转变为自发地、主动地进行事实传播和观点表达。“公共新闻”也就从“上个世纪由媒体发动公众讨论,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模式,进入到社会公众可以不依赖传统媒体,自主发表观点、形成舆论甚至组织舆论、进而影响媒体、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的阶段”。①“德拉吉报道”网站对克林顿性丑闻的揭露,正式拉开了西方“公民新闻”的序幕。
  迄今为止,学界和业界尚未对“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通过对“公民新闻”起源、发展与形态的界定,我们不难得出西方“公民新闻”的三大构成元素:作为新闻主体的公民记者、作为新闻内容的公共事务报道和作为新闻平台的自媒体(We Media)②
  一、我国“公民新闻”溯源
  1、报道主体的演变。我国新闻“群众参与性传统”由来已久。早在1943年,陆定一便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了“非专业记者”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末,《羊城晚报》等传媒开始向社会征集“猛料”、开通“报料热线”,并对报料人付以薪酬,“新闻线人”由此诞生;21世纪以来,随着媒体受众参与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及手机、数码相机等通讯设备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新闻线人开始制作或者撰写完整的新闻报道,故又被称作“市民记者”。“通讯员”到“市民记者”的演变,彰显普通大众在新闻报道中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创造者”的历史性变革。
  2、报道内容的演变。改革开放后,社会空间不断拓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以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成都电视台《今晚800》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象征着“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民生新闻视点逐渐由平民阶层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圈子转向更广阔的公众生活领域,尝试以小见大,以普通的社会话题折射出公共领域的焦点话题,并通过议程设置引发公众广泛、持续地参与讨论。
  3、媒介平台的演变。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持续着“电视、报纸、广播”三足鼎立的局面。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经出现,便以其即时性、交互性见长而成为了传统媒体最强大的竞争对手。2003年的孙志刚案显示出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网络开始成为传统媒体的“报料平台”;2004年,木子美事件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博客”这一新型网络媒体形式被国人广泛认可并使用;近年来,SNS交友网站、微型博客等“自媒体”更是成为了人们交流分享信息的主要平台。
  由此可见,虽说“公民新闻”源于西方,但在当下,我国也已基本具备建构“公民新闻”所需的客观条件。
  二、我国“公民新闻”现状特征
  1、新闻线索多于新闻报道。公民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一大特点便是由公民记者独立采写,体现的是公民记者自身完整的思维过程及观点表达。而国内的“公民新闻”,大多仍体现为公民向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少有对公民采写的新闻报道的完整录用。可以说,我国的公民记者队伍虽已初具规模,但其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民间琐事多于公共事务。根据前文中提到的公民新闻概念与起源,笔者认为,“公民新闻”一词中的“公民”二字当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报道者的“公民”属性;第二是报道内容的“公共性、公民性”。就公民新闻的根本宗旨而言,后者显得更为关键。而目前国内的“公民新闻”的报道内容往往“市民性”大于“公民性”。以某城市商报“城事e闻”栏目为例,该致力实践“公民新闻”的栏目仅仅是通过网友个体的视角报道网民生活点滴体验。在笔者看来,该栏目虽提高了公民的新闻参与性,但并未以小见大地挖掘现象背后的公共性价值,将其称作“公民新闻的中国实践”是有失偏颇的。
  3、民众言论多于新闻信息。“言论”与“新闻”一个关键性的区别即在于言论可以是随意的和非理性的,而新闻信息却应当具备一定的规范、理性和逻辑。网络因其信息交互的优势,成为了公民新闻的主要平台,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4分钟,博友“说来话长”便发表了首篇博文《地震了!》,先于各媒体的信息发布。但综观公民博客及BBS,类似上述具有新闻价值的博文和留言依然太少,占据多数的往往是网友的感性宣泄。
  三、“公民新闻”之于我国社会的互斥效应
  1、我国尚不具备公民新闻发展的社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和民间组织的不成熟使得我国并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有限政府相适应的公共治理主体”这两个“公民社会”基本构成要素。其次,正如伦理学学者肖雪慧所言,两千多年的专制皇权统治加之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使国人公共意识较为淡漠。
  2、公民媒介素养水平制约了公民新闻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形态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多媒体时代海量而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人们难以取舍,容易陷入麻木和盲从的境地。公民新闻的摇篮——“网络媒体”的兴盛更以其“碎片化”的存储、传播重塑着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和理性思维模式。公民媒介素养的薄弱制约了我国公民记者队伍的壮大,也使得我国的“公民新闻”在质量和价值层面上大打折扣。
  四、“公民新闻”之于我国社会的引力分析
  1、有助于非权力新闻的品质优化。首先,凭借网络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得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更丰富,视角更多样。其次,多元信道的相互印证,能够有效提升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公民新闻将更加关注“公民性”,即公众的权益维护,并致力于提高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和解决公共领域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民生新闻品质的优化。
  2、有助于我国媒体公共性的提升。媒体的公共性包括媒介的所有权、近用权、参与权,服务公众的职责、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对公共利益的反映、公开的讨论与辩论以及独立性的维持等八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公民新闻的发展以自媒体为依托,能够有效促使媒体权力发生分层,使信息权力从精英向大众转移;另一方面,公民新闻内容的“公共性”、“公民性”有望促进国内媒体对公众的利益的恰当反映和对公众服务职能的实践。
  3、有助于公民政治民主的中国式拓展。人的“政治性”使得人们天生便具有了政治监督的意识和参政的意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愿望、意识在不断提升。通过参与公民新闻,人们能够寻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参政道路,即公民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见解,形成舆论,以自媒体舆论影响主流媒介舆论,进而以主流媒介舆论影响政治事务。
  五、结论与思考
  综上,我国“公民新闻”唯有走“中国特色型”道路方可立足,进而实现中国国情与公民新闻理念间的互补性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公民新闻的发展固然有助于我国民众意见的汇集与表达,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担负起促进我国公共领域构建及公民社会形成的重任。
  首先,公民新闻诞生于自媒体的兴起,然而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所构建的是一种“社群文化”。而这类“社群”所代表的是一种小团体利益,它并不能够等同于“公共利益”。其次,自媒体的关键效应在于将人群分化为不同的“小众”,而非对大众的普遍关照。对于公共事务原就不感兴趣的公众,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将更加远离公共事务。第三,目前许多公众参与新闻信息发布的动力,并非在于对公共事务的热心关注,而在于对自媒体上传照片、视频资料功能的兴趣。这种单纯的兴趣是短时性的,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人们接触度的增加,将日渐消减。
  依据哈贝马斯的观点,公共领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独立于政府;不受任何经济力量或商业利益的制约;任何公众都可以理性地参与讨论。而这一所谓绝对的“理性、自由、平等”的“公共空间”本身,便带有十足的理想化色彩。公共领域和公民社会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长期作用下的产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也远非公民新闻的发展所能实现。■
  参考文献
  ①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国际新闻界》2005 年第2期
  ②Shayne Bowman, Chris Willis,《We media: 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The Media Center at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 2003,pv
  (作者: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1982年分会工作的主要要求是:以提高会员和音乐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艺思想水平、提高创作、表演质量,活跃理论研究和音乐评论,推动群众业余音乐活动的普及和
【摘要】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受众对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应当最大限度的为受众提供角度新颖、手法独特、构思巧妙、见解独到、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使媒体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新闻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取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关键词】经济新闻 报道理念 报道方式 创新    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对中国社会发
【摘要】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持人掌控着直播现场。加强主持人的现场控制能力,首先应增强其直播思维能力。其次,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全方位获取信息,全面地占有直播新闻节目的内容,掌控直播节奏,这是直播的基础。主持人还要建立直播意识,用直播的心理、直播的思维和直播的工作程序、方法、要求来进行锻炼。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 控制能力 直播思维能力 掌控直播节奏    电视新闻在播出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录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监管水平较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滞后等三方面是造成
【摘要】近年来,理政类节目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不仅起到了舆论监督的良好作用,也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有效地化解了众多社会矛盾并帮助许多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几年的主持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理政类节目主持心得,总结归纳出做好此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关键词】理政类节目 热线节目 主持技巧    《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作为理政类节目,一直贯彻着“倾听民声、关注民情、排解民忧、体现民意”的
国际贸易术语是进出口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对进出口商来说意味着双承担着不同的义务,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风险。FOB和CIF两种术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国际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反映经济生活现象,揭示本质,报道前瞻,成为媒体竞相聚焦的着眼点和兴奋点。笔者分析了当前经济新闻宣传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采访写作经验,就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新闻 报道质量    当今,纷繁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多地牵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神经。经济新闻宣传成为了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经济发展层出不穷的经验使经济新闻宣传有了丰富
新生代农民工,即指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在中国1.5亿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新生代农民工约1亿人。如此巨大的群体进入城市,有关各方包括传媒该如何做好接纳及相关
【摘要】经济报道是目前城市电视台在新闻宣传和报道方面的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在经济报道方面存在着“软肋”,制约着经济报道在舆论引导和服务经济生活方面作用的发挥。要使经济报道出彩出新,就得让经济报道“目中有人”,不要“目空一切”,就应该给经济报道增加一点“人文关怀意识”。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 经济报道 人文意识    当今社会,人们对经济信息的渴求,使得经济报道已经成为城市电视台新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