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扶贫不止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汪洋副总理、同志们:
  这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我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是对我在广西百色扶贫济困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向大家汇报,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汇报的题目是:生命不息,扶贫不止。
  199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安排广东对口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委决定广州市帮扶百色地区。11月中旬,广州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百色帮扶的问题,市委高祀仁书记说那里工作复杂、艰苦,我看开枝同志去合适,没讨论就一致鼓掌通过了。当时我任常务副市长,主管外经工作,正在日本东京招商,接到通知后,立即从东京赶回来。11月28日,我第一次踏上了百色这块红土地。百色,是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和领导革命武装起义的地方,但由于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原因,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百色仍然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12个县中有10个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个为自治区级贫困县,3万6千多平方公里的贫瘠大地上生活着357万各族儿女,当中有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万人是极度贫困,20万人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的地方,3万6千多名儿童失学。听汇报时我努力记这些数字时,地委刘咸岳书记说记两句话就能了解它的困难状况了,一是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二是生活“三个不”: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桌(没东西吃)、不上床(没被子盖)。大部分农村没电、没路,更谈不上电视、报纸,闭塞得连时空概念都没有了。每到一个村庄,进入一些农户家,揭开他们煮玉米糊的那个锅,看到第一层爬满了苍蝇,把苍蝇拨开挑了一点玉米糊来吃,那都已变酸了。就是酸的玉米糊也吃不饱,很多家庭一年缺三四个月的口粮。记得1998年正月初五,我到田东县作登乡梅林村家访,走进瑶胞班连成的茅草屋,看到两个孩子病倒在发高烧,揭开锅,光光的,玉米糊也没有,主人对我说,他家没粮过年,孩子烧了几天了。我十分悲痛,泪流满面,立即掏出身上的钱加上随行的同志一齐凑了2700元给孩子治病,给村里没粮食过年的农户购粮过年。看到百色的贫困状况,想到1929年小平同志举旗领导百色起义,7000多壮乡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吗?想到1992年我陪同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他老人家要求我们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嘱托。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要求我,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神圣使命,为老百姓去出力拼命。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我深入到瑶乡、苗寨去调研,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当时广州市政府的工作很忙,我只好争分夺秒去工作,每次去都是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赶7点飞机飞南宁,一下飞机直奔扶贫点,车上放点红薯、玉米,饿了就吃一口,常常是下午2点吃午饭,晚上9点吃晚饭,晚饭后10点开会研究工作,每天工作15个小时。星期天晚上9点从南宁飞广州,星期一准时回市政府上班,很多人不知我又一次去了百色。干部群众编了个顺口溜,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记得1997年11月13日,我从早上5点起床,7点飞南宁,到达后即奔赴平果县金沙、田东县江山两个移民开发区。到了下午3点,还坚持去广西第一穷村田东县陇穷村调研,走的全是崎岖山路,还要爬70度的陡坡,终因过度劳累、体力不支而昏倒,抢救了20多分钟才醒过来。刘咸岳书记担心地说:老兄,这山没法爬,太危险了,往回走吧。我说,老百姓祖祖辈辈天天爬,我们爬一次有那么危险吗?放心,百色不脱贫,马克思不会收我的,走吧!我當即折了个树枝当拐杖,终于到陇穷拿到第一手材料。
  经过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探索出帮扶百色的几条路子:一是将石山区特困群众异地搬迁作为帮扶的头等大事;二是帮助百色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安置百色几十万农民工到珠江三角洲打工;三是基层干部培训,把百色的基层干部拉到广州培训,增强扶贫开发的能力;四是开展经贸协作,动员广东企业到百色投资兴业,目前已达500多家;五是开展智力扶贫,解决3万6千多失学儿童的读书问题;六是开展社会帮扶,以形成扶贫帮困的更大合力。百色的干部、群众经常说广州亲人这样无私帮我们,我们一定要艰苦奋斗,尽快摘掉贫困帽子。当年搞移民搬迁,搞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改造茅草房八大会战,搞得热火朝天。正确的帮扶路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巧干加快了百色老区扶贫攻坚进程,百色于1998年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其中广州先后帮扶百色建设分布在田东、平果、德保、乐业、田林等5个县的六个移民开发区,完成搬迁大石山区特困农民8000户4万多人。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六隆移民开发区,我就到过28次作现场指导。许多次是带着病去的,痔疮发作,用卫生纸垫着,静脉血管发炎,腿肿行路爬山难,拿拐杖扶着。从1998年开始,六个移民开发区相继建成,让广大移民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当年住进新房“四个当年”目标。
  那些年,我将帮扶百色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满怀热忱,真诚付出。“有困难,找开枝”这句在广州流传的话,也在百色流传开了。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巴立村一直缺水缺电,一到晚上村子几乎一片漆黑。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我写求助信。接到信后,我马上联系广州市供电局,请他们按村子的实际要求,从春节活动经费中省下20万元汇给巴立村。这样巴立村就结束了世代缺水缺电的历史。村民激动地说,是广州亲人和陈开枝市长给我们送来了“小太阳”。
  1998年7月,我离开广州市政府的工作岗位,任市政协主席。百色一些同志担心我不会再去百色了,一是升了官,是省部级干部了,二是扶贫工作是政府职责。我告诉百色的同志,我还会来百色,而且会来得更勤,实际上我到政协履职第二个月就带着250万元善款去了百色。我的想法是今后我不会从政府的角度去扶贫,而是用政协的平台,用我的社会影响,去专攻扶智工作,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我和百色的领导商量后,着手从四个方面做工作。第一,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由我出面募捐,建立教师培训中心。第二,顺应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动员社会捐资多办一所高中。很多扎根百色的干部向我诉说,他们的青春已献给了这块红土地,而孩子连读书都没门,怎么办?在我搭桥牵线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祈福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磷基先生捐赠近3000万元巨资,援建了百色祈福高级中学。祈福高中于2000年2月20日举行奠基破土动工,当年9月建成并首期招生。近年来祈福高中不仅高考各项指标年年排名前列,而且学校规模也得到了扩大,在校人数由建校初100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00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百色祈福高中有90%是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有40%是家庭贫困学生。12年来,百色祈福高中先后有4000多位贫困学生得到广州亲人的资助,没有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目前祈福高中已发展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已先后培养输出大学生两万多名,成为广州帮扶百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第三,培养特少民族的人才。从全地区边远村屯,挑选251个特少民族的孩子集中百色市区,从小学5年级开始,直到高中毕业,一切开支都由爱心人士捐资解决。我动员广州市政协常委、香港企业家郑柱成先生捐资近1000万元来办此事,现在这些孩子个个成才。第四,动员社会力量,改建破旧危险校舍,为教育“普九”全面冲刺。从1998年开始到2005年间,我运用各种力量发动捐资办学,从广州到港、澳、台和海外华侨踊跃响应,捐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次台湾的王文洋先生到广州要请我吃饭,我说老朋友饭不吃了,给打个包好吗?六隆移民开发区建校差50万元,他爽快地办了。经过近10年的努力,百色教育事业从广西原来的落后市变成先进市,教育强市。另外,在广州、百色两地搞手牵手活动,动员青年和社会人士一对一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我自己也想办法资助了三十多个百色孩子。1998年11月,我收到平果县凤梧乡上林村一个穷苦孩子邓红霞的求助信。当年邓小平同志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他的捐款送到他当年领导起义的百色帮扶25个贫穷的孩子,平果县的邓红霞是其中一个。敬爱的小平同志1997年逝世,邓红霞在信中说,邓爷爷不在了,真担心以后没法读书了。在收到来信的第二个月,我第11次到百色经过平果时,特意安排时间见她,我对她说:“小红霞你放心,虽然邓爷爷不在了,我一定继承邓爷爷的遗志,会帮你完成学业。”随即拿出2000元给她的校长,请校长为她管理。以后我一直资助她读完大学。如今邓红霞已成了一位出色的基层公务员。   时光到了2005年,那年我满65周岁,要从领导岗位退休了。但那年春节我还是去百色了,而且是我第50次,也是连续9个年头的春节到百色访贫问苦,带去了1800多万元的善款。在路上,有一位資深记者对我说,你的人生够精彩了,荣誉满满,你任省委副秘书长时兼任广东绿化荒山前线总指挥,深入苦干,创造了陈开枝工作法,使广东成为全国绿化荒山第一省,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广东省委省政府,你是全国第一批绿化奖章获得者。1998年你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2004年又评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个人,2002年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中央宣传部又发出通知宣传你的先进事迹。况且你退休了,影响力小了,也难筹到大笔资金了,人生到此可以歇一歇了。我对该记者同志笑了_一笑,对他说,你讲的问题,到今晚的捐赠晚会上我会公开回答你。当晚,我当着百色众多的干部、群众说:我今年满65岁了,中央已批准我退休了。很多百色乡亲问我,今后你还来百色吗?我说,我在职时来了百色50次,和百色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退休后还会来百色,只要健康地活到85岁,我一定再来50次百色,一生来100次百色。我筹不到大款,就筹小款,那怕我每年拿出三个月的退休金,也可以帮助10个穷孩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举措。我这个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
  我更关注百色的扶贫事业,更专注教育扶贫,反复琢磨怎么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我从2010年开始考虑建立百色教育基金会,选定每年12月11日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的周年纪念作为慈善筹款日。我担任基金会的名誉会长,到处发动爱心人士捐款。基金会从2011年运作至今,已筹款1.4亿多元,扶持了31000多个贫困孩子。我自己每年也拿出一些退休金,至今已捐出22万元。
  2005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给了我一个参与扶贫工作的更大平台。十多年来,我到过我国大部分的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开展扶贫工作,从汶川、玉树、雅安、鲁甸的地震灾区到大兴安岭和内蒙草原的贫困牧区,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玉龙雪山到大小凉山,从祁连山到六盘山,从太行山到大别山都留下了我去扶贫的足迹。但我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百色这块红土地。2017年8月,我提早8年实现100次到百色的诺言。而且每次都是带着目标、任务去的,从未安排过清闲的旅游,也不是到市区转转就走,每次都是到贫困的壮乡瑶寨去帮扶。
  到百色100次时,我老伴陪我到了百色最边远的隆林、西林两个山区县调研了两天多才回到百色市区。市长周异决会见我后,又有人对我说,你13岁外出读书到工作,60多年回老家不到50次,21年你来了百色100次,而且你是一人扶贫,全家当义工,以后还会有101、102次吗?站在我身旁的老伴代我作了准确的回答。她说,陈开枝已将扶贫当作神圣的事业,他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扶贫不止”,他—定会一次次走下去。停顿一下她又说,据我所知,为了今年12月11日百色教育基金会的慈善日,陈开枝这半年已静悄悄地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深入动员爱心人士,已筹到2100多万元的善款,将为基金会献上一个大礼。后来她又补了_一句:我建议,陈开枝12月到百色不叫101次,而是第二个100次再出发。我爱人这番话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有人劝我说,您快78岁的人了,悠着点。我说我不是78,而是38,我感到自己充满青春活力。每当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程,是党将我这个苦孩子培养成为能为老百姓办点事的人民公仆,我心存感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这句诗表达了我全部的感情。我深深地爱着曾经灾难深重而今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我会为国家的扶贫继续出力,争取再立新功。
其他文献
日前,丰顺县体育局、丰顺县老体协组织800多名老年朋友齐聚丰顺公园开展主题为“重阳登高健身,快乐健康长寿”的登高健康活动。  活动中,800多名老年朋友首先在在丰顺公园入口处举行了启动仪式,随着一声启动令下,活动正式开始。老人们健步在丰顺公园内,个个显得精神抖擞。不一会儿功夫,老人们便像年轻人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攀登上虎头山顶。  老年朋友们纷纷表示,重阳节举行登高活动,既可以让大家开阔视野,亲身
期刊
10月9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报告会并讲话。会议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陈开枝作为获奖者代表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9月初剛被评为“CCTV年度慈善人物”的陈开枝,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曾获“全国扶贫状元”“第四届中华世纪风采人物”“全国东西
期刊
新丰县马头镇板岭下村位于新丰县城的东北部,东与河源市连平县毗邻,北与翁源县相连,是新丰县革命战争的策源地,被称为革命战争年代新丰的“晋察冀”。  岭下村域内山高林密,环境优美,有三丫塘山等数座海拔近800米的高山,全村森林覆盖率为80.19%。水资源非常丰富,源自黄磜镇下黄村、雪梅村的两个支流汇合为羌坑河,并沿村西头流过汇入新丰江,是新丰江的水源地之一。此外,板岭下村还是春牛舞的发源地,一条南来北
期刊
连州市西江镇南坪村,在2013年以前没通公路,由于只有一两户人在村里住,村里成为了一个灌木丛生、垃圾遍地、通行不便的荒村。如今,村修通了四米宽的公路,文化室、祠堂和公厕的建设,人工湖、大型停车场以及门楼坪等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使现在的南坪村,恬静怡人的乡村风光与黛瓦白墙的古韵交相辉映,置身其中,仿若走进一幅朦胧的水墨山水画。  村民们感慨,近年来南坪村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之所以出现这些让人惊喜
期刊
10月18日上午,笔者有幸应邀和梅州市委统战部、梅州市侨务局、侨联、梅州市及梅县区老促会的领导等,与原全国人大常委、旅港知名爱国人士曾宪梓博士一起,在他家一同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开幕的直播实况。家庭会场悬挂着“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的标语。高龄的曾宪梓博士系着编织有国徽图案的领带,精神饱满地听取习总书记的大会报告,直至结束。当大会结束后,曾博士带头振臂
期刊
村道两旁翠竹摇曳,稻谷飘香;进入村庄,新楼矗立,村容整洁一一这里是浦城县官路乡高门村。  “这几年村里变化真的很大,以前没有产业,房前屋后都是泥巴路,日子过得紧巴巴。”村民张彩秀说。  高门村是市级贫困村,2012年村委换届后,在新一届村委引领下,强基础,兴产业,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产业兴,才能村民富。浦城薏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市场,其中又以官路乡出产的薏米品质更佳。“种植薏米是高门
期刊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
期刊
《源流》在老区宣传、脱贫攻坚宣传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各地老促会结合本地的实际,正积极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各方的積极性,争取2018年《源流》发行工作跃上新台阶。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和平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当地山地面积宽广'气候条件好等地理优势和传统种养等习惯,大力发展红薯、钩藤、竹鼠特色产业,做到村庄有养殖,山上有种植,下活产业发展一盘棋,助农增收脱贫。  “红薯+”带出了“收入加”  村民梁昌财是板六村村民,前两年,他从种植红薯中看到了商机,在政策支持下,他投资31万元,购进红薯粉加工设备,仅去年就加工红薯2.8万斤,收入6万元。  为充
期刊
为了推动《源流》等老区刊物新一年的征订工作,前段梅州市、县(市、区)老促会系统回顾总结了近几年征订上述刊物的做法和经验。连年来,他们坚持深化认识,明确责任,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并把细致的工作落实在其中,从而取得良好效果,如征订《源流》连年稳步增长,有的县还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17年全市征订《源流》2435份,居全省前列,笔者闻知不禁感叹:“难得情浓功夫足,订刊不负用心人!”  深化对订刊工作重要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