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开拓者 实验原生动物学奠基人 寻求发现自然关联性探索者 观察研究创新型教育家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2020年2月21日,是中国原生动物细胞学、实验原生动物学的开创者张作人诞辰120周年。
  1900年2月21日,張作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张作人原名念恃,号觉任。父亲张倚曾任中学校长、医生。母亲持家务农。张作人5岁开始随祖父、父亲读《古文观止》等书,对草虫等细微植物、动物有特别的兴趣。10岁时考上泰兴县高等小学,他的作文曾得到老师的好评。1913年进南京第一中学读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受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和丁文江影响甚深,名师出高徒,1921年毕业时已是一位有自己观点的年轻博物学工作者了。
  大学毕业后,张作人由泰兴县出资去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读书。但他在日本时发觉教材多照搬西欧一套,自创的科学理论不多,不如直接去欧洲留学,于是从日本回国,筹措赴欧留学经费,先后在淮安江苏第九中学和海州江苏第八师范任博物教员。1923-1925年又相继在上海中国公学、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任教授,讲授生物学、达尔文主义等课程。他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听课的学生甚欢。
  1927年赴欧后,张作人先在法国学习法语,同时在巴黎自然博物馆研究鸟类分类。1928年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动物研究所,挑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纤毛虫作研究材料,完成了“培养液对细胞核的影响”和“棘尾虫分裂期间核质关系”2篇论文,于1930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天他去法国奥斯科夫海洋生物研究所,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篇高质量的论文,受到著名原生动物学家E,Chatton的赞赏。之后转到斯特拉斯堡大学生物研究所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1932年完成“培养液中的细菌对草履虫内生殖的影响”的研究,获得法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张作人受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罗宗洛电邀回国,相继被聘为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山大学训导长。其间,张作人作为发起人之一,于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动物学会。
  1949年7月,张作人因保护进步学生、营救教师,被捕入狱。释放后,他到海南、香港避居。在香港时,越南、新加坡、美国先后以高薪聘他,但他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坚定地留在了国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张作人由上海市市长陈毅电邀回沪,任同济大学教授兼动物系主任。1951年秋同济大学动物系和植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他便随任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后又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从1950年代起,他带领学生,率先在中国开展原生动物细胞学的研究。1956年,他用自己改进的“银浸法”,成功地显示出草履虫皮层表面嗜银系统,首次在国际上揭示了草履虫肛门的详细构造,为阐明低等单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其与功能的统一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从1960年代起,张作人又应用银浸法深入研究草履虫口器的形态和形态发生,以及纤毛虫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中嗜银系形态发生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研究,当时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国际上也具有特色。
  张作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但之后他重振旗鼓,因其“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的研究”和“细胞质流对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的影响”等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当时已年近八旬的张作人受到极大鼓舞。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动物细胞学研究技术。
  张作人通过对原生动物细胞学的深入研究,认为“物质的排列方式较之物质本身更加重要。仅有物质是不能产生功能的,是由所有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功能”。因此,他独辟蹊径,以原生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外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遗传中的核质关系,从而开拓了我国实验原生动物学的新领域。张作人用人工手术方法在棘尾虫上获得能正常遗传的“双体动物”,这在国际上是首创,他所创造的一套原生动物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986年他出版《生物哲学》一书,从哲学角度阐述了他对生命起源、物种形成、遗传和进化等生命科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这也是他几十年工作指导思想的总结。
  张作人秉承翁文灏和丁文江“学科之间互相依赖”“学科学,不可学人家的成果,主要是学人家获取知识的方法”等思想,在1950年代初招收了几批原生动物学进修生,60年代初招收了一批研究生,1978年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生导师,1982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受聘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导师,从中年到老年,一直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第一线,并亲自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先后开设过《进化论》《达尔文学说》《普通动物学》《系统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等10多门课程。他对学生和助手在学习和工作上严格要求,十分重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说:“我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主要教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他教导学生“要开创,就要实验、研究,这从现有书本上是得不到的”。他一贯主张“观察,观察,再观察,从大自然寻找和发现问题,追踪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整体和局部的相互关系和固有规律”。这些都让他的学生受益匪浅。
  张作人在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发表过《化石》《人类天演史》等科普著作,编绘了《中等学校动物学教学挂图》,几十年来,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其中有许多人已成为活跃在教育和科研第一线的骨干,继承和发展了他开创的事业。2000年,他的女儿张小云教授主编《张作人文集》,作为对她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
其他文献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国家重要基础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铁路70年艰苦奋斗,40年搏击风雨,始终站在交通运输的最前沿,肩负重任,解民之忧。从缓解运能紧张,到大规模提高客车速度,再到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中国铁路成就举世瞩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这种用材料命名一个时代的做法,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材料是人类文明历程的加速器和见证者。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一类可塑性强、种类繁多且性能优越的材料的出现,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材料就是塑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早上叫醒你的闹钟、午休时塞进耳朵的耳机、新买的漂亮衣服……塑料制品无处不在,甚至有人表示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就是“塑料时代”。  然而,在给我们
针对目前校园人工点名,费时费力、效率低且容易被同学蒙混过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点名系统设备,包括采集发送器、信号转换器和接收确认器。采集发送器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和红
新时代召唤五四精神继续引领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拼搏奋斗,要求时代新人勇于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明确新时代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首先对百年
“万磁王”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的一个反派人物,初次登场于《X战警》,是X战警的头号死敌。万磁王本名马克思-艾森哈特,具有超能力,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磁场操控武器,甚至可以控制地球磁场并且利用磁场让自己飞起来。  本次教育活动以万磁王这个角色为主题进行课程教学,以核心概念“磁畴”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磁现象的原理,并加以拓展延伸。利用动漫角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对比、类比、假设、实验论证、做中学、猜想验证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把钥匙,也是一座桥梁,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湖南人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一种“霸蛮”的韧劲,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长沙雅礼中学的科技辅导员马学品,正是靠着这股子拼劲,工作当中乐此不疲,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获奖学生。而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让马学品深感欣慰。  如今,作为湖南机器人科技教育学会秘书长的马学品,又积极投身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己亥岁末,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肆虐,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关切。我不是病毒专家,对肺炎的防治,我没有发言权。但我认识不少医生和生物学专家,跟他们学了很多知识,加上这次疫情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层面如此之广,涌现的信息非常丰富,足以让每一个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