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甲钴胺为阳性对照,评价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及两者联用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此项12周、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492例(剔除48例,最终进入分析集444例),其中甲钴胺组145例、依帕司他组143例、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组156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神经症状、体征评分(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评分法,MNSI)、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结果

治疗后4~12 h,各组神经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组神经症状评分改善优于甲钴胺组(P<0.05),而治疗后神经体征评分变化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依帕司他及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帕司他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安全有效,在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的治疗药物甲钴胺,而两者合用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综合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物与脑中风风险性的关联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符合入组条件随机对照研究(random control trails, RCT),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与对照剂相比脑中风发生风险差异。使用Stata 12.0和Rev Man 5.2进行meta分析,以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纳入RCT研究17项,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脑中风发生事件进行分析,
期刊
期刊
期刊
缺血神经性糖尿病足溃疡(NDFU)表现为下肢感染、深组织溃疡、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高龄、病程长、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治疗难度大,预后取决于合并症的严重程度、组织侵犯的范围和外周血管疾病。本文报道1例高龄伴严重并发症的NDUF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试图阐明和规范其临床处理流程。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非超重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效力和适宜切点,分析年龄性别差异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2010年浙江省MS流行病学调查的10 792名年龄≥18周岁非超重居民(体重指数<24.0 kg/m2)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MS相关组分检测,分性别和年龄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WHtR预测MS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切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期刊
期刊
测定215名妊娠中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维生素D正常者38名(17.7%),不足者70例(32.5%),缺乏者107例(49.8%)。与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缺乏组甲状旁腺素显著升高,骨钙素显著降低。提示维生素D缺乏在妊娠妇女中普遍存在,且伴有骨转换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