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与反抗——默尔索与萨宁形象比较

来源 :西伯利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和阿尔志跋绥夫的长篇小说《萨宁》在面世之初都曾引起过关于小说主人公形象的激烈讨论。长期以来,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默尔索与萨宁一直是法国和俄国文学史上非常独特且极富争议性的文学人物。从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对待自然的态度和反抗性等角度看,默尔索和萨宁的形象有相似之处。从叙述方式角度看,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亦存在不同,这也反映出作家创作思想的差异。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经典文学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并通过人物形象的联系和碰撞获得更多启示。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纺织品图案智能辅助设计系统,将分形图案与深度学习风格迁移算法相结合,利用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首先生成基于Mandelbrot集合的分形图案,接着从图像转换网络结构、感知损失函数等几个方面改进了已有的神经网络风格迁移算法,对分形图案进行风格化设计,使生成的创意图案更符合纺织品图案边界要求高、保持图案细节完整的特点,更加符合纺织品打印要求。
期刊
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在对苗族刺绣图像风格模拟过程中,存在模拟图像边缘轮廓模糊,生成的风格化模拟图像纹理细节缺乏立体感、线条扭曲以及模拟效果图的前景和背景层次不清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语义分割的苗族刺绣风格数字模拟算法:首先对内容图像和风格图像进行预处理,检测内容图像的边缘轮廓并增强,利用FCN-CRF图像语义分割算法对内容图像和苗族刺绣风格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并进行标注,同时获取相应的二
期刊
悲剧意识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且始终蕴藏在加缪作品的深处,其产生的原因与作家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及其自身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
期刊
目前中华传统刺绣工艺传承保护问题中的修复任务主要以人工为主,修复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深度学习的高速发展,不同类型的刺绣文物损伤可以利用生成对抗网络进行修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CGAN的刺绣图像修复的方法。首先,在生成器部分引入空洞卷积层扩大感受野,并添加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在通道与空间两个维度增强重要特征的指导作用;在判别器部分增加全连接层数提升网络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在损失
期刊
我国复合肥产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产品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目前复合肥生产的主流工艺是料浆法工艺、团粒法工艺、高塔工艺、挤压法工艺等,对各生产工艺的成粒机制、工艺流程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各种工艺的产品质量及综合能源消耗,旨在为“双碳”背景下我国复合肥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织物的印花图案往往由循环图案基元排列而成。然而基于传统的人工织物循环图案基元分割会消耗大量设计成本,因此实现基元的自动分割,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该问题带来新的希望。针对印花织物循环图案基元分割,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循环图案基元分割算法。该算法利用预训练AlexNet网络的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织物图像输入网络后,在网络特征层中会
期刊
从中西比较阐释哲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局外人》的荒诞本质。西方“一多二元”的世界观导致了默尔索阴阳对立的个人主义“异化”;中国“一多不分”的“关系”内核有助于弥补存在主义局限,即从全息宇宙视角发现小说“幸福”结局的个人英雄主义套路,但加缪并不止于套路,默尔索的“冷漠”恰恰反映了小说对“关系”的渴望。这也印证了“一多不分”理论维度阐释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有助于消解局内局外对立,走出个人主义荒诞。
期刊
随着学科的整合和技术的发展,情绪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日益重要。奈特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用主观信念而不是客观概率估计未来购买结果,处于不完美的信息状态。随着市场新定价机制的出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大多处于信息不完美的状态,总是做出不确定的决策。但由于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在决策中采取情绪启发式判断。基于感知评估理论,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贝叶斯更新和预测惊喜的脑波成分,采用Br
期刊
《局外人》作为加缪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荒诞文学的创作特点,小说主人公默尔索以特立独行和叛逆的性格成为对抗荒诞世界的“反英雄”。默尔索的反叛体现在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上,而这是他对自己主体性的建构,是从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抽离出来的找寻本真自我的过程。人物的反叛行为是主体建构的手段,而外部世界的荒诞是主体从迷失走向重构的原因,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也承载着加缪荒诞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
期刊
<正>一、“局内”与“局外”(一)局内外之辨析恰如小说的作品名《局外人》,作品的核心之一就是局内与局外的辨析。然而,小说的最初版本为法语版,书名中的L’étranger,在词典中直译为“外国人”,étranger又可单独翻译为“异类”。在译本的标题翻译中,“局外人”显然认同度更高,也更直白,而另一种翻译“异乡人”则更多倾注了译者的主观情感,被赋予了具有西方色彩的文化底蕴。然而,无论是原版还是中译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