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论初探

来源 :中华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诗论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它散见于作者关于自己诗词的注释、书信、批语、引言、后记和谈话,以及对古人诗、词、曲、赋的批注等。
其他文献
无限蟾光下九天,千山明到一窗前。痴心但爱家乡月,不管西方圆不圆。
世间事物万千,林林总总,而眼睛只有玻璃珠般大小,屈居于眼睛摆布之下的大脑未免有了些坐井观天的意味,这让我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我的答案是否定
那时穿行于火网中的作家 我还记得一长串名字——杨朔、白羽、魏巍
惯识峰峦晴雨间,偶疑石径入青天。满山桃李无人问,红染云霞白柒烟。
迷离光影戏童孩,暮色如花一刹开。却喜纤藤闲不住,独携黄紫过窗台。
不畏艰辛云路遐,衔将春信向天涯。临风一剪千山绿,只取丸泥补旧家。
持枪换哨下楼台,恰遇朝阳采访来。塞上新闻随处是,春风注册杏花开。
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诗与文章(散文之类)不同。文章限制、约束较少,一般是有话直说,直来直去,词要达意。诗则不然,诗是形象思维,以“曲而隐也”为贵。
诗不可以无我,是一个永久性话题。诗人生于世间,经之历之,观之思之,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构想。于是推敲锤炼而为之诗。因此,我们可以直言不讳、理所当然地说:诗不可以无我,诗是诗人情感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对于这一举措,毛泽东是有顾虑的,他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