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生于动静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作文课上那一张张冥思苦想的脸,面对作文本上简短而无味无味的语言,面对教研时同事的无可奈何,我感受到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沉重。我觉得要打破这持续已久的局面应引导学生:投入生活,感受生活;走进书籍,积累语言。
  
  一、走进生活,素材多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所以要想有所写,就要为孩子接通生活的源泉,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发觉生活的一切,把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人物转化为作文的素材,让他们把一丝一缕、一点一滴的感受在脑中编织成“一块漂亮的丝绸”。
  良好的活动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强化他们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因此,我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体验意识,培养“我要体验”的积极心理,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体验在前,写作在后”的做法。如: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课被我上成了一节体育课。那天我不仅邀请了体育老师,还邀请了同年级的另一个班。那天我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举行了一次男子拔河比赛。比赛异常激烈,场面异常精彩。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群情激昂。最终我们班以微弱的优势取胜。可是我的“英雄”们却流下了眼泪。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时骄傲的、自豪的眼泪,这是奥运冠军流下的眼泪,这是男子汉应流的眼泪”。由于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并用心去比赛,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下一节40分钟里顺利地写出了一篇篇妙趣横生的作文。
  学校里的活动,家庭中的趣事,社会中的见闻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只要让学生们出去走走、看看,生活会为他们开启写作的大门,让他们在愉悦中感受生活,让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走进书籍,积累多
  
  好素材不等于好作文。红花也要绿叶配。写作手法、各种修辞、好词佳句就是能陪衬出娇艳花朵的那几片绿叶。这些绿叶不是凭空得来的,它们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世纪老人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说:“如果让我谈成功的经验的话,就是多读。”我们应从中悟出:写作的成功应归功于阅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乐于活动的同时乐于读书、勤于读书。
  1、学好课文,积累多
  小学生善于模仿,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文。因此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搜集于课文有关的资料,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学。在教学中应充分然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达到“授之以渔”的功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多动笔墨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又能积累写作素材。
  2、广泛阅读,知识丰
  语言、文法的积累的最好办法是博览群书。因为只用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如同“管中窥豹”,对于写作才能的提高更是杯水车薪。多读胸中有竹,因此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面。因此2节自由阅读课就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阅读课上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读物和文章,可以随意在自己心爱的本子上摘抄、剪贴,图文并茂,情趣盎然。有时也组织他们比赛、交流。孩子们的目光远了,见识也多了。作文中时常出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使我们初见成效。
  从生活中掘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从书籍中汲取的精彩的语言、生动的修辞润色了文章,这样一篇篇佳文就从这“动——走进生活,静——阅读书籍中孕育而生了”。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听话
期刊
【摘要】 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汲取别人的生活体现,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优秀报刊、范文,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因人而异,精心设计评语,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观察;汲取;阅读;评语    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恐怕都有一种感受,即作文难教,其操作性较语文知识的教学弱得多。我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我的切身体会是: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
期刊
语文老师的尴尬——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   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容十分丰富,教学题材十分鲜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形的课堂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这无异于让巧妇去为无米之炊。况且,还有高考的大旗依然飘荡在语文老师眼前,如果过分地强调挖掘语文课的生活外延,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必将受到冲击,因为
期刊
【摘要】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低年级完成足够量的识字教学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读书,大量地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施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期刊
掌握运用快速阅读方法,广泛获取知识,迅速更新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快速阅读法,提高阅读效率。  快速阅读法是指从书面文字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相对于逐字逐句的传统阅读方法来说,快速阅读主要强调阅读速度快,但它同时也要求达到相应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方法能够使读者在极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信息。主
期刊
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语文教学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没有城市儿童那种视角广、内容多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期刊
【摘要】 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关键词】 语文才情;个性优化;创新    一、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当前三大学习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思考和探索    合作学习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它”、触摸“它”时
期刊
【摘要】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思维。中学语文的薄弱在农村,培养创新思维的责任在教师。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讲究主次分明、发挥课堂作用、开展适当活动。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
期刊
“激励”,即激发鼓励,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施加的外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初中生——作为中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对象,他们正处在人生学习征途的关键路口。因为年纪小,贪玩,“成就动机”尚不可持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冷热、焦虑等情态,这就更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适时地不断地给予激励,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