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空间设计的叙事性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物空间设计的叙事性关键在于体现出其叙事的角度与风格。但是无论是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或者是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风格,在多种不同的叙事角度指引下,仍然是以功能性为主,要依规并且以功能性中的精神满足功能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使用者的精神满足和艺术叙事性的延伸。
  关键词: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叙事性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叙事学说,对于整个世界的相关设计领域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不过叙事学在进入到建筑领域相对比较晚。在当代西方的相关建筑理论演变发展的历史中,如柯布西耶等经典的建筑学家,都对建筑方面特别是空间设计等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当然最近一些年以来,国内的建筑设计界对于建筑本身的叙事性也有进一步的探究。如何进一步的提升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的空间叙事性,这并不能够完全把西方的学术思潮引用过来,而是应该对中国传统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度融合,也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物在设计空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叙事时间意识,这些都应该在当代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设计者对于本土建筑文化文脉的延续,不是对传统的建筑物形式进行继承,而是应该考虑到其空间叙事性特征,实现建筑上的设计优化。
  1 建筑空间设计的叙述角度
  在文学以及各种戏剧类的设计过程里,其主要是根据事件的变化,特别是这些事件变化的叙述者把叙述的特征演变出来,这种叙事性其实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客观的叙事风格和主观的第一人称叙事风格,在不同的叙事角度上都能够投射到当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从而让当代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更具备艺术的张力。
  比如在采取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过程中,也就是使用者与设计者是同一人,更可以采用符合建筑设计师的思想设计模式,把这些思路演变成为对空间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把多种不同的设计空间布局风格融合在一起,让使用者能够对建筑物所包含的各种内涵进行延伸,使用者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内的空间应该体现为多元化的选择权,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对建筑物内在的各种空间进行创造,或者是对建筑物内在的空间路径进行选择,当代的一些设计方案中也有体现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比如中国的美术馆在OMA设计投标方案上就有体现出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风格,而且像金泽21世纪美术馆等也有典型的主观叙事风格特征。
  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主要是使用者与建造者并不完全等同,使用者是建造者的一部分,这样的一种第三人称的叙事风格,其主要还是强调对于空间的设定,借助一些设计的叙事场景,把建筑物的使用者内在的各种情感表现出来。对于建筑物而言,虽然使用者可能是参与到建设者的过程中,但是他在使用的过程里,往往能够有自己对于设计者理念阐述的空间格局,这种空间格局包含的艺术张力以及艺术的想象力,能够通过各种空间布局的细节传递给建筑物的使用者,从而让建筑物本身的内涵能够不断拓展。这里就包括了一些当代的建筑物,如安藤忠雄所设计的水之教堂,这种建筑物的风格里面就带有强烈的第三人称叙事角度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是能够让使用者在感受到教堂的宏伟同时,又对其空间布局以及所包含的艺术张力有足够的想象力。另外一种是则是类似于何镜堂所设计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通过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历史话题以及相关历史分析的内容进行联系,把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场景以空间格局的方式进行设计,进一步的把历史的承重感融入到空间格局中,以已经强制性设定的空间和路径,通过这种叙事场景让更多的使用者能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沉重性。
  另外一种叙事角度则是纯客观的叙事风格,也就是建筑的使用者完全不是设计者的范畴。这种纯客观的叙事风格,往往带有强烈的艺术对话特征,这种艺术对话特征往往是表现为,对于场馆内部各种空间路径的设定,是由设计师根据其展览或者是各种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定,从而把其內在的这种叙事风格透过展览馆内的各种空间布局展现出来,让使用者能够在参观和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其想表达的艺术空间特点。比如上海的土山湾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内部的各种陈列,与参观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对话,而且又根据土山湾印刷厂,孤儿院等不同的历史脉络,设计了特定的空间布局和参观路径,在设计和布局上透露出这一悠远历史建筑物的前世今生,对其所常有的各种历史韵味和艺术风格,又通过空间格局的方式与参观者之间形成共鸣,从而让整个设计场馆中所包含的设计理念能够得到传递。
  2 功能在建筑空间叙事性中的影响
  在建筑空间设计的叙事性中,功能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功能不仅仅解决了建筑物的主要使用目标,而且也承载了更多的空间叙事性。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中,功能其实往往不是一成不变,随着使用者的各种具体行为空间的功能性也会产生变化,即便是功能指向性相对比较单一的空间,使用者也无法维持单一行为,所以在解决这种空间设计的叙事性问题时,对功能的行为定义进行分析,能够为个体在空间中希望完成的各种行为都能够获得叙事性的支持,也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让空间格局能够符合使用者的多元需求,这样是当代建筑设计风格的主要特点,也是对于这种叙事艺术性的延伸。
  无论是历史上已经存在,但是却已消失的建筑物,还是已经在建设的过程中的建筑物,没有具备任何功能的建筑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强调功能的现代主义叙事风格影响下,即便是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对建筑物空间设计的叙事性形成影响,也并不能够完全的否定掉,原来现代主义所建构起来的功能性目标。在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叙事性的特征中,功能不断的提升,是一种建筑物复杂性以及其内在矛盾的体现,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师虽然在建筑的过程中避免功能的单一性指向,但是更多的在空间布局中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包括了对于可能存在的各种功能的想象,以及对于使用者的主观体验进行进一步的回应,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物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逐渐衰落,并且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的演变特征。
  如果从使用者的精神满足性的角度上看,建筑的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叙事性应该是对精神功能的回应,这种精神功能的回应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特征,波普艺术以及结构主义等建筑风格,其内在的叙事性也是以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为主要功能指向,因此在这种空间设计的叙事性演变过程中,无论是任何流派的建筑物,都必须强调对当代建筑物使用者的精神需求进行呼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延续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中的功能性需求。
  而这种在当代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叙事性发展过程里所呈现出的特点往往也表现为对于个人快乐精神体验的进一步满足。也就是在当代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使用者要在建筑物内感受到快乐的精神体验,就必须满足使用者日常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考虑到个人风格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使用者以及即将可能的使用者进行分析,是当代建筑物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提升建筑物空间蓄势性的必然途径。由此可见,功能性需求以及对于功能的呼应是当代建筑物空间设计叙事性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其叙事性得到体现的落脚点。
  3 结语:
  当代建筑物的叙事性风格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叙事风格或叙事角度,其主要还是以满足使用者精神需求以及满足基本的功能性为依归。因此在未来的建筑物空间设计过程中,如何让叙事性转化成为真正吸引使用者并且延续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需要设计者以更高层面的艺术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得出二者兼顾的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季群珊,高裕江.浅析当代博物馆空间形态和陈列的一体化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6,(3):146-147.
  [2]王方潘.博物馆建筑的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探讨[J].江西建材,2019,(5):60,62.
  [3]王云龙.汉口民国历史建筑的空间形态要素解析[J].山西建筑,2011,37(29):16-17.
其他文献
主要讨论了不对称酮的α-卤代反应,包括酸、碱催化,紫外光照射的反应机理,以及选择性高的α-卤代反应,并指出不同条件下α-卤代的优势产物。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是极其关键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电气消防设计能够提升建筑电气消防施工质量,还能为建筑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所以说加强建筑电气消防设计非常关键。一旦建筑电气消防设计中出现问题,将给建筑电气使用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针对消防配电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升消防配电设计的质量,保证建筑电气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建筑;电气
提高给排水施工水平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在有效的研究过程,需要结合技术措施,加强对于给排水施工技术的研究能力.通过实践分析,BIM技术的进一步运用,提高了
当前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仪控系统大量应用, 而该系统能否稳定可靠工作, 主要取决于供电和EMC设计, 也包括对电气专业提资的准确性.鉴于此, 针对仪表工程设计中自控和电气专
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设计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内装等专业的设计要求,结合构件生产和施工安装条件,综合各专业信息,对施工图纸进行完
ADSL信道是高衰减型的,并伴有FEXT、NEXT、脉冲噪声以及背影白噪声等。各种噪声类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环路特性有关。CSA环路信道衰减较小,噪声以FEXT为主,可实现高达6.4Mb/s的速率;非CSA环路信道衰减较大,噪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城市化建设,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情况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