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面子启示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小刚脸上的白斑有些年头了,他患的是白癜风。从电视上看《唐山大地震》首映式时,看到冯小刚的白斑面积更大了。网上好多人说冯小刚的形象很恐怖,本来就丑,现在更丑了。老实说,网友的话也够损的。
  关于自己面子上的这件事情,冯小刚在“微博”上回应:“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的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顶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直面白斑,不回避,这是冯小刚的清醒;敢于自嘲,善于自嘲,拿自己开涮,这是冯小刚的自信,自嘲背后是自尊。冯小刚变了,原来别人一戳他,他就跟气蛤蟆一样,一蹦老高,动不动就骂人,甚至要动粗,扬言要让记者满地找牙,现在这老兄心态平和了。叫我说,他的回应还可更幽默些,比如:“我想让白斑面积更大些,整个把脸全变白,咱也冒充白人导演,到美国去拿奥斯卡奖去……”
  “……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冯小刚的这些话,很耐人寻味。让我想起了曾国藩的话:“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存心兢兢,且愧且慎。”曾国藩的话不一定全对,但他的“享此荣名,存心兢兢”的话跟小刚的话有相似之处。小刚是享天下之大名者,他考虑到了平衡因素,于是就有了敬畏,有了感恩,有了慎重。冯小刚是开悟了。
  冯小刚脸上长白斑是在拍电影《夜宴》前后,我的感觉是,《夜宴》拍得很失败,就跟李少红重拍《红楼梦》一样的失败。但《夜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冯小刚可能从脸上的白斑悟出了自己的“缺点”,他要把“缺”的东西补上,要从里到外地改变。此后,他拍摄了《集结号》,实现了由喜剧向悲情剧的转型,有人评价是冯氏幽默转深沉;接着是《非诚勿扰》,创下小成本电影拿下三亿多元票房的神话;再就是《唐山大地震》又创下票房纪录。这三部结结实实的电影,恰恰是冯小刚患白癜风之后的作品,白癜风时期,是他的巅峰期。这难道是巧合吗?老人们都说,小孩子,生一场病,就长一个心眼儿。小刚的进步,说明他葆有一颗童心。
  所以,如果老盯着小刚的脸,我看是盯错了地方,他是导演啊,该盯着他拍的电影才是。你拍不出好电影,就是不长白癜风,称你是个好导演,大家也不服气。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表面,越来越重包装,越来越重派头,离实质的东西越来越远。就跟学生高考报志愿一样,只看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名字,而一点不考虑学校的资质。于是,有的内地高校,争着往海边搬,把搬迁当成拯救自己的灵丹妙药,是幸还是不幸?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心态,很让人担忧。
  而以貌取人,在影视界最厉害。男女演员必是金童玉女,根本不去管他们的演技如何,不去管他们有没有表演天赋,只要长得帅、长得美,就可以上镜。所以,银幕荧屏上充斥着难以计数的只会背台词的花瓶,而那些长相一般但演技可圈可点的演员则少之又少。须知,社会上还是相貌平平的人多,《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是虚幻的。要准确描摹出社会百态,还得各色人等,生旦净末丑,一样不能缺。
  其实,无论是被观还是观人,不妨都学学冯小刚:缺点脸上挂,做人夹尾巴。
  摘自《名人传记》
其他文献
央视“名嘴”白岩松是全国亿万观众心目中很有分量的主持人,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度让他患了抑郁症,陷入中年危机中不能自拔,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是他的妻子朱宏钧,以女性的温柔、理解和爱,一次次把他拉出低谷,让他重归阳光自我。     丈夫患了抑郁症揪紧妻子的心    2001年,白岩松离开《东方时空》,创办一个叫《子夜》的新栏目。他精心准备了三个多月,节目却迟迟没能播出。他暂时无事可做,便在家带3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