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o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新疆5所重点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语言认知、语言情感和语言意向三方面考察了新疆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并比较分析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部分新疆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深厚的语言情感,哈萨克族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最为积极。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汉语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差异不大,在语言意向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民汉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的汉语语言态度,促进效果与民族特质、政策推行时间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语言态度 民汉一体化教学 少数民族 大学生
  一、引言
  语言态度是对某种语言进行的价值评价及行为倾向,是社会语言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语言态度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张学广,2015)[1]。大学生是新疆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96.33%的新疆生源毕业生和55.31%的疆外生源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在疆内就业。汉语是构筑中华民族认同的言语基础,研究新疆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不仅对政府制定语言政策、深化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目前新疆“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新疆具有独特的教育制度,“民汉双轨制”按民族编班、组织教学,是目前新疆高等院校的主体教学模式。“民汉一体化教学”是通过将各民族学生统一编班、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和统一毕业标准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2]。目前从“民汉一体化教学”视角下研究新疆大学生语言态度的文献并不多。已有研究往往以一两所高校为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单独进行研究,很少与汉族大学生作比较研究,对新疆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较少。本文以新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疆5所重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新疆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现状,综合比较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為“民汉一体化教学”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截止2014年年末,新疆全区普通高等学校39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29.04万人,其中女性15.75万人,占54.2%,少数民族学生12.97万人,占44.7%。本文以新疆全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新疆5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每所高校随机抽取2~3个教学班,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实际有效收回413份。被调查者中,男性170人,占41.2%,女性243人,占58.8%;维吾尔族220人,占53.3%,汉族116人,占28.1%,哈萨克族60人,占14.5%;就年级来看,大一147人,大二154人,大三90人,大四22人;就教学模式来看,民汉合班70人,民汉分班343人。
  (二)变量与测量
  基于已有文献(王远新,1998;冯广艺,2013)[3][4],从认知因素(重要性、社会影响力)、情感因素(亲切度、语言忧患)和意向因素(语言使用倾向)三个方面考察新疆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问卷采用五级里克特量表的形式,选项根据含义分别赋值1-5分。考虑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以维吾尔族居多,为方便他们作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合意愿,问卷采用两种版本:汉语版和汉维双语版。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表明问卷测量可靠有效。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语言态度现状
  本次调查,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为1:2.56,根据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大学生汉民比例为1:0.81。民族结构对估计新疆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的整体状况有重要影响。为了使调查结果更贴近真实,本文对问卷进行加权处理,使得问卷的民族分布结构尽量跟实际分布保持一致。经数据校正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为44.7%。
  语言的认知态度主要反映了被调查者对语言的实用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理智判断。如表1所示,多数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良好的认知。98.1%的大学生对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93.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普通话的国内影响力。大部分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较深的语言情感,74.3%的大学生对汉语感到亲切。全球化背景下,对汉语发展表示忧虑的大学生比例并不高,通过进一步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汉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表示看好,尤其是全球汉语热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较高的语言自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汉语语言忧患程度。
  从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孩子教育两个方面考察语言意向,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76.5%的新疆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倾向使用方言的比例较低(5.8%)。关于孩子教学的语言环境,选择“汉语+英语”双语语言环境的大学生最多(38.6%),还有17.1%的大学生希望送孩子到全英语环境的学校中学习,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含有英语语言环境的学校更利于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而大部分(69.6%)大学生想送孩子到含有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希望送孩子到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学校学习的大学生比例为13.3%,约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30%。
  (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语言态度比较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被广泛使用,在新疆行政、司法、教育、传媒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是“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鉴于此,本部分从语言认知、语言情感两方面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对汉语的语言态度。结果表明,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对普通话的语言认知程度都非常高,都能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力。从语言情感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对普通话感到亲切,但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对汉语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示出语言忧虑。其中,哈萨克族大学生中对普通话感到亲切的比例(86.7%)和对汉语忧患的比例(53.3%)最高。多数大学生对汉语未来的发展表示看好。通过计算对汉语的语言忧患与重要性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发现,汉族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忧患与重要性认知呈显著的负向相关(相关系数=-0.219,p=0.018),这同样也支持了大学生对汉语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自信”的解释。汉族大学生对汉语的亲切度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有关。综合语言认知和情感,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都较积极,其中哈萨克族对汉语的语言态度最为积极。   表3给出了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语言意向。不难看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语言意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新疆汉族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为88.8%,还有11.2%的汉族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方言。约60%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说明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适应使用汉语学习和交流。当考虑到孩子未来的教学环境时,汉族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英语、民族语言的教学环境,哈萨克族大学生偏向于选择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环境。由此可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已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英语成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重视程度如此之高也不难理解。但值得关注的是,6.9%的汉族大学生和38.2%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仅选择全英文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过分重视英语,而忽视汉语学习的特征。通过比较南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中选择全英语教学的比例,我们发现南疆、北疆的比例分别为42.9%、27.3%,说明南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未来孩子的英语教学更加看重。
  (三)大学生语言态度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本部分考察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中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生源地、户口、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教学模式等。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以对汉语的重要性作为语言认知的代理变量,以亲切度作为语言情感的代理变量。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大多为定序变量或定类变量,运用卡方独立性检验和相关系数考察性别等定类变量与语言态度的相关关系。具体地,通过tau-y系数来考察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Somers’d系数来考察定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以民族为控制变量,绝大部分考察变量对于大学生的语言认知无关。这可能因为大学生的语言认知程度普遍较高,个体认知差异不明显。即便如此,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中,性别与语言认知在0.01水平上相关,通过列联表还可以发现,女生比男生对汉语的认知程度更高。tau-y值为0.027,且p值<0.01,表明性别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认知之间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用性别来预测维吾尔族大学生语言认知时可以减轻误差比例为2.7%。对于汉族大学生,父亲和母亲的教育程度与语言认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Somers’d>0,且p<0.1),且母亲的教育程度比父亲的教育程度对汉族大学生的语言认知影响更大。
  以民族为控制变量,较多的考察变量与语言情感相关。汉族大学生中,性别与语言情感显著相关(tau-y=0.023,且p<0.05),尽管消除误差的比例较小,即当用性别来预测汉族大学生的语言情感时,比不知道性别时可以减少2.3%的误差。通过列联表,可以发现女生比男生对汉语的语言情感更深。一般来说,女生较男生更感性,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大学生选择对汉语亲切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对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而言,来自农村或城镇,与对汉语的情感的关系并不显著,对汉族大学生却显著相关(tau-y=0.031,p<0.05):来自城镇的汉族大学生对普通话的语言情感更深。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里一般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家乡更多地用方言进行交流。
  对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高考入学方式(民族语言、汉语言、双语班)与汉语语言情感有显著相关关系,且汉语言高于双语班,高于民族语言。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专业学科与对汉语语言情感有显著相关关系。当用大学生的专业学科来预测对汉语的情感时,可以减少误差4.0%。教学模式与汉族、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情感关系不显著,而与哈萨克族大学生在10%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这可能与“民汉一体化教学”推行的时间较短有关。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MHK等级与汉语情感的关系,由Pearson独立性检验表明,两者无关。对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父亲的教育程度与汉语语言情感的关系不显著,而母亲的教育程度与其汉语情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tau-y=0.251,p<0.05),说明母亲的教育程度越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对汉语的情感程度越深。对汉族大学生,父亲和母亲的教育程度均与语言情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综上所述:(1)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对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力能有充分的认识。生源地、户口、高考入学考试方式、MHK、教学模式、年级、专业等因素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认知影响都不显著。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而言,女生比男生对汉语的认知程度更高;对汉族大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与汉语认知呈正向相关,且母亲的教育程度对汉族大学生的影响更大。(2)以民族为控制变量,性别、户籍、生源地、高考入学考试方式、专业、教学模式、MHK、年级、父母教育程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汉语语言情感有关。对汉族大学生而言,女生对汉语的情感较男生深,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普通话表现出更亲切的情感;父母的教育程度同样影响着汉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情感,且母亲的教育程度影响更大。对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學生而言,高考入学方式与汉语语言情感有显著相关关系,且汉语言(民考汉)高于双语班,高于民语言(民考民)。“民汉一体化教学”推行的时间较短,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汉语言情感作用不显著,对哈萨克族大学生显著。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的教育程度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汉语言情感有正相关关系,而父亲的教育程度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四、结语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深厚的语言情感,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都较积极。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汉语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差异不大,在语言意向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汉族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英语、民族语言的教学环境,哈萨克族大学生更偏向于选择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环境。(2)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对汉语具有较高的语言自信,但部分大学生对英语过于重视,而忽视汉语学习。(3)大学生汉语语言认知程度普遍较高,个体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考察变量对汉语语言认知影响不显著,对语言情感影响显著。“民汉一体化教学”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的汉语语言态度,与促进效果与民族特质、政策推行时间等因素相关。
  通过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语言态度的培育,尤其是汉语语言情感。采用贴近民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重视各民族文化差异,积极引导大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汉语语言情感。(2)“民汉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推进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稳步推进是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积极促进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的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是“民汉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前提。另外,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推行“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缩小民汉学生的学习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学广.社会转型期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态度问题研
  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8).
  [2]祖力亚提·司马义.新疆高等院校“民汉双轨制”
  向“民汉一体化”模式转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5,(3).
  [3]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第二届
  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哈尔滨,1998.
  [4]冯广艺.论语言态度的三种表现[J].语言研究,
  2013,(2).
其他文献
【正】人物简介杨润贵,曾任珠海市南水镇镇长、镇委书记,现任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是杨润贵从心底迸发
顾之川,河南省商水县人,1958年出生。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资深编辑,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
甬江(口)水域,历年来船舶靠离泊期间碰撞、触损和险情多发;内航道频发搁浅事故。本文基于船舶流量实测数据,经统计分析,并借助大型操纵模拟系统实现船舶交通模拟,对该水域的通航安全
【正】人物简介郑日强:全国人大代表,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向主张"低调做人、低调做事"的郑日强,这一回似乎拿出了很大的"野心"。
"今天听课了吗?""这学期的听课记录检查了吗?"……听课作为教学研究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实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这千古流传的诗句,除了气势磅礴的意境美之外,更重要是体现了古人对于运输速度的渴望。在那个舟楫之利的时代,内河水运无疑是运输体系中的
唐剑岚,197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200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2002年7月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至今,现任广
摘 要:通过分析网络背景下新兴“也是X了”构式及其构式义,可以发现,这一构式的常项“也是”为表委婉语气的偏正短语,“了”是语气助词。把“也是X了”与“真是X了”“也是蛮X的”进行比较,发现“也是X了”可完全替换“真是X了”,“也是蛮X的”相当于“也是很X了”。“也是X了”因具备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权威性的特征而成为流行构式。  关键词:“也是X了”;构式;比较;成因  从2014年开始,“我也
1月17日上午10点整,原广东省运输交通厅厅长,现广东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张远贻在珠海江龙船厂码头大声宣布:"东莞市文明样板航道管理工作船正式启航"。接着,在震耳欲聋的
该行树立有效发展理念,紧跟实际,创造性的拓展业务。在巩固、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营销中长期贷款项目,拓展新的客户群,增加发展后劲。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搞好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