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性银屑病合并急性肾衰竭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11岁,因反复皮疹5年,加重半月,无尿1 d第1次入院.患儿5年前诊断为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曾用甲泼尼龙、阿维A等药物治疗,皮疹反复发作.半月前皮疹加重,伴有高热,尿常规示蛋白(+),予以青霉素、阿维A等治疗11 d,无好转,且出现无尿。

其他文献
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常临床上诊断男性尿道感染主要依靠尿道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尿道拭子涂片染色(≥5个多形核白细胞/×1000显微镜)、衣原体检测(抗原、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淋球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等。
期刊
近年开发的生物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一种重组人TNF-α与IgG Fc段形成的融合蛋白,通过竞争性抑制TNF-α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而拮抗内源性TNF-α的作用.2004年美国FDA批准依那西普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本文对依那西普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不良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医生和卫生决策者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期刊
目的 利用真菌核糖体基L大1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的地位及变种问ITS序列的差异.方法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12株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标准株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基因库等数据库中11株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ITS序列,用CLUSTAL W1.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差别,MEGA3.1软件处理数据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 新生
例1 女,50岁.因右手背起疹2个月,于2004年11月7日来我科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背出现绿豆大小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皮疹逐渐扩大至黄豆大小,偶有痒感,搔抓后中央破溃.体检:右手背桡侧可见一黄豆大小半球形红色结节,中央有浅表溃疡面,少量黄色分泌物,质地坚实,无触痛(图1).组织病理检查:角化过度,两侧表皮细胞增生呈抱球状,增生的表皮嵴间见结节状组织细胞浸润,边界清楚(图2),部分细
期刊
期刊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年会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于2006年11月9—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邀请了我国知名的皮肤病专家秦万章、榻国维、徐宜厚、欧阳恒、许德清、朱学骏、乐嘉豫、康克非等18位教授作专题演讲,同时选取20篇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进行
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于2005年4月在杭州共同制订了白癜风的治疗共识,2006年4月西安会议作了修订。
期刊
期刊
皮肤科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变应原的检测成为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重要一环.变应原的检测方法多样,各有适应证.皮肤科医生应掌握常见变应原检测方法。
期刊
患儿男,3岁半,汉族.因蓝眼睛、耳聋、白发及前额、四肢远端白斑就诊.患儿出生时即见前额部白斑,簇状白发,双眼蓝色,几天后发现双侧耳聋,即查母子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抗体,均为阴性.1岁半时双手足出现白鬃斑,逐渐增大.患儿系第3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3.15 kg.既往体健,其母妊娠期无发热、疱疹等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有两姐妹,皮肤、眼睛和听力无异常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