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到诉苦,要做公民不做臣民
7月13日,易到CEO周航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致马化腾的公开信,题为《弱者也有权利发声》。周航称,易到的专车比价应用被《微信》屏蔽了,他表示“想不明白《微信》为什么要屏蔽这个应用”,因为“这个应用在朋友圈的分享本该是一件有利于消费者的事情”。
周航在公开信中表示,易到的技术人员在自查时发现,不光是专车比价,近期从《易到用车》分享到朋友圈的任何内容都被屏蔽了。不仅如此,Uber和《神州专车》的朋友圈分享也被屏蔽了,但只有《滴滴出行》是个例外,“我也知道你们屏蔽过很多人,但这次却没有屏蔽《滴滴出行》。”
有鉴于此,周航自然联想到《滴滴出行》是微信的“自家人”,同属“企鹅”家族,有着资本链接。周航表示,不太明白“此事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他还向马化腾提出质疑,互联网精神提倡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但现在微信平台的一些做法明显违反了互联网精神。此外,周航还特意表示“写这封信不是为了易到,而是代表所有在《微信》里的弱者发声!”
微信驳斥,可以举报不可碰瓷
显然,腾讯方面绝不会赞同易到的说法。在周航公开信发布后不久,马化腾就通过《微信》做出回应,称易到的比价应用之所以被屏蔽并非因为比价本身,而是因为其涉嫌诱导,违反了《微信》的相关规定,并称即便是《滴滴出行》也曾因此被处罚,同时还贴出了《滴滴出行》被处罚的图像。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作出相似回应。
不过,腾讯方面的这一解释并未获得易到的认可,易到方面也贴出了《滴滴出行》在易到比价应用被屏蔽后,前者依然还有诱导分享行为的截图。而针对易到提出的“黑箱操作”问题,张军于7月14日在微博上表示:“今天该说的话都说清楚了。有问题不明白,我们乐意解释,发现问题举报,我们一视同仁。如果想借机碰瓷,我们无意奉陪。做企业,我们始终相信沟通和善意是第一位。博眼球,我们不擅长,你们的花样,我们看不懂。”
易到的“专车比价”是一个HTML5应用,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后,可以告知用户坐哪家专车更便宜。易到的质疑在于:为何专车比价的页面没有浮层也会被屏蔽?而《易到用车》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充值返现页面有诱导分享的浮层却没有被屏蔽呢?有人认为,易到自己的充值返现页面不涉及对手,所以团队不关心。而一旦涉及到微信投资的《滴滴出行》,就自然会触发“微信朋友圈保护机制”。显然,易到似乎也抱有这种看法,所以才一再出面质疑微信团队包庇《滴滴出行》。
大佬发声,熙熙攘攘只为利来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乏“看热闹不嫌事大”之人。此事引起了多位互联网大佬的关注和回应,正是几位大佬的加入使得这场口水战备受关注,风头甚至超过了《易到用车》这款应用本身。
就在周航、马化腾、胡绪雷以及张军等人针锋相对的同时,乐视掌门人贾跃亭也不失时机地掺合了一脚,他表示:“微信是伟大的平台,如果一味追求垄断,无视用户价值,丢掉开放、共享、自由和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之后,其未来到底将会怎样?”
显然,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大腕,贾跃亭决不会无缘无故站出来抨击腾讯。事实上,2015年10月,乐视汽车已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获得后者70%的股权。这样一来,贾跃亭的立场就很好理解了。
有意思的是,在贾跃亭为周航摇旗助威的同时,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则为马化腾点了个赞。他在个人微博转发了马化腾对易到公开信的回应,并称:“这是我最钦佩马化腾的地方,这样的企业家还如此快速地关注业务细节!”众所周知,乐视和小米是竞争对手,因此雷军此举难免有站队的嫌疑。也有业内人士猜测,雷军此举是在“植入广告”,其微博显示来自“小米手机”,很可能是暗示在体验自家新产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双方各执一词,孰对孰错似乎已不是关键所在。互联网江湖里万般纷扰,归根结底无非一个“利”字。如易到所言,此前《微信》就因多次屏蔽竞争对手应用而成为众矢之的。
在出行领域,最初是腾讯投资《滴滴打车》,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两者明争暗战,发起红包大战。而微信平台干净利落地屏蔽了《快的打车》的红包,让自己的《滴滴打车》独享微信平台营销。而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后,Uber和如今的《易到用车》就成了牺牲品。 除了出行领域,腾讯在其他领域也是频频祭出“封”字大招。腾讯要推自己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就曾被封杀。腾讯的微信红包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红包有竞争,两者就展开屏蔽与反屏蔽的大战。在业内,腾讯开放平台向自家倾斜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此次易到被封杀不是第一个,也当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小编观点
此次微信平台和易到互掐,表面上看,两方的说辞都是为了“互联网精神”,实质上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利益”二字。两度发声的易到义正言辞,将自己作为“弱者的代表”,不免有些借机宣传自家产品的嫌疑;而腾讯的霸道做法也让微信平台保护机制的说法有点站不住脚。而后来相继站队的“互联网明星”们,都和这次口水战的两方主角有着或多或少的资本联系。利益面前对错也许并不是首位,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好的产品往往都是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才能诞生。
7月13日,易到CEO周航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致马化腾的公开信,题为《弱者也有权利发声》。周航称,易到的专车比价应用被《微信》屏蔽了,他表示“想不明白《微信》为什么要屏蔽这个应用”,因为“这个应用在朋友圈的分享本该是一件有利于消费者的事情”。
周航在公开信中表示,易到的技术人员在自查时发现,不光是专车比价,近期从《易到用车》分享到朋友圈的任何内容都被屏蔽了。不仅如此,Uber和《神州专车》的朋友圈分享也被屏蔽了,但只有《滴滴出行》是个例外,“我也知道你们屏蔽过很多人,但这次却没有屏蔽《滴滴出行》。”
有鉴于此,周航自然联想到《滴滴出行》是微信的“自家人”,同属“企鹅”家族,有着资本链接。周航表示,不太明白“此事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他还向马化腾提出质疑,互联网精神提倡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但现在微信平台的一些做法明显违反了互联网精神。此外,周航还特意表示“写这封信不是为了易到,而是代表所有在《微信》里的弱者发声!”

微信驳斥,可以举报不可碰瓷
显然,腾讯方面绝不会赞同易到的说法。在周航公开信发布后不久,马化腾就通过《微信》做出回应,称易到的比价应用之所以被屏蔽并非因为比价本身,而是因为其涉嫌诱导,违反了《微信》的相关规定,并称即便是《滴滴出行》也曾因此被处罚,同时还贴出了《滴滴出行》被处罚的图像。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微博作出相似回应。
不过,腾讯方面的这一解释并未获得易到的认可,易到方面也贴出了《滴滴出行》在易到比价应用被屏蔽后,前者依然还有诱导分享行为的截图。而针对易到提出的“黑箱操作”问题,张军于7月14日在微博上表示:“今天该说的话都说清楚了。有问题不明白,我们乐意解释,发现问题举报,我们一视同仁。如果想借机碰瓷,我们无意奉陪。做企业,我们始终相信沟通和善意是第一位。博眼球,我们不擅长,你们的花样,我们看不懂。”
易到的“专车比价”是一个HTML5应用,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后,可以告知用户坐哪家专车更便宜。易到的质疑在于:为何专车比价的页面没有浮层也会被屏蔽?而《易到用车》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充值返现页面有诱导分享的浮层却没有被屏蔽呢?有人认为,易到自己的充值返现页面不涉及对手,所以团队不关心。而一旦涉及到微信投资的《滴滴出行》,就自然会触发“微信朋友圈保护机制”。显然,易到似乎也抱有这种看法,所以才一再出面质疑微信团队包庇《滴滴出行》。

大佬发声,熙熙攘攘只为利来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乏“看热闹不嫌事大”之人。此事引起了多位互联网大佬的关注和回应,正是几位大佬的加入使得这场口水战备受关注,风头甚至超过了《易到用车》这款应用本身。
就在周航、马化腾、胡绪雷以及张军等人针锋相对的同时,乐视掌门人贾跃亭也不失时机地掺合了一脚,他表示:“微信是伟大的平台,如果一味追求垄断,无视用户价值,丢掉开放、共享、自由和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之后,其未来到底将会怎样?”
显然,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大腕,贾跃亭决不会无缘无故站出来抨击腾讯。事实上,2015年10月,乐视汽车已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获得后者70%的股权。这样一来,贾跃亭的立场就很好理解了。
有意思的是,在贾跃亭为周航摇旗助威的同时,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则为马化腾点了个赞。他在个人微博转发了马化腾对易到公开信的回应,并称:“这是我最钦佩马化腾的地方,这样的企业家还如此快速地关注业务细节!”众所周知,乐视和小米是竞争对手,因此雷军此举难免有站队的嫌疑。也有业内人士猜测,雷军此举是在“植入广告”,其微博显示来自“小米手机”,很可能是暗示在体验自家新产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双方各执一词,孰对孰错似乎已不是关键所在。互联网江湖里万般纷扰,归根结底无非一个“利”字。如易到所言,此前《微信》就因多次屏蔽竞争对手应用而成为众矢之的。
在出行领域,最初是腾讯投资《滴滴打车》,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两者明争暗战,发起红包大战。而微信平台干净利落地屏蔽了《快的打车》的红包,让自己的《滴滴打车》独享微信平台营销。而在“滴滴”与“快的”合并后,Uber和如今的《易到用车》就成了牺牲品。 除了出行领域,腾讯在其他领域也是频频祭出“封”字大招。腾讯要推自己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就曾被封杀。腾讯的微信红包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红包有竞争,两者就展开屏蔽与反屏蔽的大战。在业内,腾讯开放平台向自家倾斜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此次易到被封杀不是第一个,也当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小编观点
此次微信平台和易到互掐,表面上看,两方的说辞都是为了“互联网精神”,实质上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利益”二字。两度发声的易到义正言辞,将自己作为“弱者的代表”,不免有些借机宣传自家产品的嫌疑;而腾讯的霸道做法也让微信平台保护机制的说法有点站不住脚。而后来相继站队的“互联网明星”们,都和这次口水战的两方主角有着或多或少的资本联系。利益面前对错也许并不是首位,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好的产品往往都是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才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