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非遗保护理念 传承“文化记忆”精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实证明,对文化遗产带来最大破坏的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也不是没有完善的相关保护措施,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响应的保护观念。这也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特别是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非遗保护;增强理念;传承精髄;文化记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那些无形又源远流长的代表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接近湮灭边缘……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这些年的摧残,已经越来越少。可以说,现在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才能更好地拯救及保护剩余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社会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得以实现,这也是目前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更新观念、端正理念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不但要充分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須要确保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我国在制定相关的公约、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时候,会借鉴各方的经验,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所以,我们在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的时候,一定要对学术界的相关意见充分尊重,对具体的实践加强重视,并且对公约、政策以及相关的法规也要充分了解。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在理解学术探讨与政策、实践与学术之间进行探讨的时候,不但要保持相似的地方,而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必须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总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念,是需要运用在共同工作准则当中。但由于运用的时间比较短,这就要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地达成共识。在开展普查以及保护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单纯地限制于某一定义,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实践总结过程积累相关的经验。所以,在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的时候,应当充分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依据国内外有关非遗的重要文件理解这一概念。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就必须要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在社会中形成共识。并且,必须要将全民的“文化自觉”培养起来,对传统的观念彻底摒弃,对理念不断进行改进,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不断强化抢救与保护意识
  人的思想观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指导人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的思想观念支撑着人类的行为。在抢救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人觉得非物资文化遗产不需要刻意去保护,就好像是物竞天择一样,不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自然会被淘汰。这是非常严格的错误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没有通过客观的、理性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才得以传承下来,并且目前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的文化不曾出现断层的情况,这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灵魂所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的放矢
  我们一定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以及保护工作进行明确,这里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那些在历史文化上、民俗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而那些必须要抛弃的是一些糟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传承下来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是凝聚力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真收集、评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具备这一民族特性,一定是要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上传承下来的文化,并且与本地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民族独特性的根本特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使民族的生存以及生存方式、发展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
  通过价值尺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制,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原生态的民间文化艺术最初的形态大部分是混纯的、原始的,内涵的价值以及功能呈现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价值尺度进行审视。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审视的过程中,只需要具有独特的价值,那么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或是抢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用珍贵、丰富的经验创造的出来的,是先人们的智慧结晶,个性特色非常鲜明。并且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了高难度的技艺,是同类文化中非常经典的存在,是先辈的智慧结晶。这些传承下来的作品、技艺很多都是口传心授、一脉相承才得以传承下来。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世界上所有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也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这对人类的发展以及生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着重进行了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直接体现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2)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直接体现出人类强大的创造能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非常尊重先辈们的创造精神;(3)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性健康发展;(4)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也是人与人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我们一定要对传统文化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民族得以生存延续下去的根本就是由不同形态的各种文化相互联系组成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述,对那些已经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是目前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在文化遗产中,因为存在的形态有非常大的差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承载的精神内涵有很大的不同,但两者的价值是不能以物质性的量化标准来判定的。比如,在古埃及文明中,前前后后一共经历了40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古希腊、罗巴统治时代一直到阿拉伯人进行统治结束。虽然有保存完好的金字塔遗迹,但是文明已经彻底中断。中国的一位艺术评论家访问埃及时,与埃及的一位画家一起参观金字塔。在金字塔前,这位中国的艺术评论家对埃及画家说,从你的作品中看不到与传统的联系。埃及画家说,因为这里的历史与我们没有关系。确实,今天人们除了可以看到那静止的昔日辉煌以外,已看不到任何“活态”的历史遗存。这个现象说明,在一定意义上,想要保护好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只是单纯地依靠物质遗产是无法做到的,这就需要依靠传统文明的传承才得以延续至今。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急迫
  目前,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就好比是教科文组织颁布的《非物质遗产编写指南》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各个行业各种文化的侵蚀,已经处在频临灭绝的状态。”很多因素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现阶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口传心授,还有部分只是一脉单传,已经有很多的传统技艺彻底消失。由于我国经过许多战乱,很多珍贵的实物以及资料受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意滥用的情况非常普遍。(2)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无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没有融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当中,很多相关的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得到落实。并且,因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发展的比较晚,无论是在人员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很多的漏洞,实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还存在很多问题。(3)还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需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分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与实际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出入,无法在实践中有效得到应用。
  在改善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对下面两点问题必须要加强关注:第一点建设性破坏;第二点为保护性破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目前正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是抱着盈利的目的,实际在开展保护工作的时候,建设性破坏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这极大地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面貌。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多数还是分布在农村的,如果在改造中缺乏合理的规划,便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保存不好那些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历史建筑,那么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会消失殆尽。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中,因为这个原因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当前,全球发展逐渐一体化,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正发生着巨变,这也给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挑战,使得形势更加严峻。现代文化生态不断变化,这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载体,缺少了生存的环境条件。另外,在保护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并且采取的保护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这些都导致了后续更多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堅持科学的原则,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是一个传承中国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是一个集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本文以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在陈列布展工作中的策划与设计为研究课题,浅析陈列布展工作中的策划与设计工作在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在积淀的策划方法、设计布展上要把握的方向。  【关键词】革命人物类纪念馆;陈列布展策划;设计布展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历来属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题材。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在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成果。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视角上,要么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要么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或者强调上层的作用,或者突出下层的影响。这些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要真正认识与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应从上下联动的角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各国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我国提出了学生要学好英语、校园要加强英语教学水平的建设等校园英语课堂发展的意见。基于此,校园提出跨文化意识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提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主要就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
【摘要】本文以广西大学内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国外读者对广西民俗词汇不同英译版本的接受程度,以此总结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探讨更好的对外传播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词;外宣翻译;接受度  【中圖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往来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广西的地方性文化需要通过对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理念、民族文化无一不在发生着碰撞与融合,世界全球化促进信息传播、推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往来,但同时也引发了文化自信动摇、传统文化被冲击等多种问题,对我国来说,全球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不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创造了难以消解的碰撞挑战。本文将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摘要】舞蹈和杂技都是人体美学的表演展示技法,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表演技巧上各有特色。在杂技创作的过程中,融合了舞蹈中的表演方法和技巧,使杂技的表现形式有了较大的突破,其艺术造诣也有所加深,使传统的杂技表演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艺术融合的角度出发,简述舞蹈在杂技创作中的作用,希望能与相关人士探讨、交流。  【关键词】艺术的魅力融合;舞蹈在杂技;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
10月16日晚,《胡适留学日记》以上亿价格成交,创下文人日记世界拍卖纪录。这样一本记录留学见闻与思想的胡适日记,为何会价值斐然?  20世纪初,胡适是当时新青年心中的“新文化偶像”,代表着一种新思潮。  1917年,年方26岁的胡适,掀起文学革命,领军新文化运动,一出场就倾倒众生,并非偶然。本名胡嗣穈的胡适4岁丧父,在绩溪老家读私塾时就不同凡响,对古典文学颇有兴趣。15岁那年,他读了严复的《天演论
【摘要】近年来,海沧街道青礁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强村”的理念,按照“传承耕读文化、推进转型就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幸福家园”的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办芦塘书院为平台和依托,把传承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乡愁文化、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着力打好文化兴村强村主动牌、组合拳,
【摘要】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
【摘要】河洛大鼓是洛阳及其周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近几年,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得如火如荼,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了起来。河洛大鼓与产业化的结合为河洛大鼓重新注入活力,但如何形成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运营与良性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对于河洛大鼓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研究此领域与相关的学者和艺人尚且秉持不同甚至争执的一些观点,本文将以河洛大鼓产业化发展问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