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从自然山林到庭园花园,从少数人才能享受的艺术,到全民利用的优美园林景观。园林从营造手法、功能性要求、风格化体现等方面的发展进步,逐渐从艺术走向生活,又在生活中再现了艺术。
【关键词】园林的营造;艺术;生活;风格;再现自然
没有艺术性的建筑不是好的建筑,但是和园林相比,建筑最差还有它的使用功能,而一个失败的园林作品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园林的景观作用更多。例如:苏州杨州一些古典园林的假山,用太湖石和黄石砌成,假山石洞让人感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近似于天然的石洞中一坐,就有了一种身在山林的感觉。但是现在某些城市里在街头也修建了一些假山,不考虑场合,也不管是否附合自然的岩石纹理,远看上去象一堆待清除的垃圾。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环境受到了人們越来越多的重视,园林从艺术走向生活,这正象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一样。与封建制度相适应的,过去的园林以古典的皇家园林出名,园林主要是为高官及文人墨客而设的,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现代园林的应用之广可谓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园林都会给人们带来美和舒适。
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不同要求
我国的古典园林大多为少数人使用,却面积很大,它所讲究的主要是满足园子的主人来享用的,而现代园林,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居住区环境、道路绿化等等,大部分是为多数人来利用的公共空间。因此对古典园林手法的运用应取其长、避其短,区分不同的功能要求,达到它的至高之处:“意境和美感”,而不是它的形式,我们完全也可以用现代的形式去创造美的意境。
2.现代园林艺术的营造
2.1深入千家万户的简单又复杂的艺术
在过去,普通百姓对园林的了解不多,但也知道采些野花放在家里、插在瓶中,渐渐的有卖鲜花的,人们会买来装饰自己的家。随着装修由简单到繁杂再到豪华,再到艺术化,现在就连一盆花的摆放可能也会考虑到装修的整体效果上来,这种摆花就变得艺术化了,进尔形成了室内园林艺术。室外园林环境也是如此,过去农家小院会种一两株果树,院前也会有几株花草,虽未规划设计,也能给人一种生机和美,现在我们用园林的营造将这种最朴素的对美的追求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当然这也应首先不失它的初衷,它给人以亲切舒适的美。
美术、音乐,可以曲高合寡,但园林特别是现代园林,却是一种大众的艺术,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园林是属于官僚及隐士的,现在它越来越深入到千家万户,现在的居住区环境越来越与园林相结合,现在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2]。园林所涉及到的建筑、植物、文学、美术、艺术、哲学等很多学科,也为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很多的思路。所谓“想要做好诗,功夫在诗外” 。现在的是园林成为了一门多学科的艺术并普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2用艺术再现自然的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自然的美好感受,无论是欢喜还是忧伤,只要感情所在,都会更深一层地去体会自然,就象阴霾的天气会使人情绪低落,让人联想到忧伤和泪水。所谓“夕阳芳草本无情,愁只是人间有”,一朵花一片树叶都可以让人产生出一些感慨来,这也表明自然的景观的确给人的心灵一种触动。园林景观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美好的自然给人的心灵以宁静和愉快。园林从规划设计到营造都凝聚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1],这就是园林与其它的建筑类的艺术的不同之处,园林讲究的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正是它的再现自然的手法,也成为它设计中的难点。
2.3用手段表达一种情绪
园林设计和写诗作画一样,都是一种表达。每次看那些高高的柳树在每年春天树叶刚发出时的嫩绿色,加之柳枝随风轻摇的那种柔和的动作,细细淡淡的绿色在天空的背景中象烟一样要飘散在空气中似的,就会想起古人的“柳色如烟”,再确切不过了,这是文字对美的表达。雕塑的意境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或愤怒或庄重或恐惧或欢喜,能够利用雕塑这种手段表达出这种情绪并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是达到了目的。那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要有这种表达,就是一种美感,让人舒服,让大多数人接受。
2.4功能性的重要作用
园林面向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表现,公园要热闹些,要有不同的分区,儿童区要示活泼一些,老年区幽静一些;住宅区要轻松、愉悦、舒适;古建筑区的园林相应地要与古典的风格相协调;现代的街区就要用简洁明快的风格来配合。墓地、陵园就需要体现庄重的特点。在这种功能性的要求下的立意要用园林的手段表达出来。
除了功能性,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尺度的比例关系、色彩、高低等都是要考虑的,甚至于要考虑人群的存在,即客体造景:公园里可爱的孩子们、秋色里携手散步老人、林荫下的情侣,无不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加上对景、框景等的运用,都会给园林美以更高的境界。适地适树、风格统一、比例合适、色彩处理得当等都是营造舒适园林的基础。
2.5园林的不同风格
环肥燕瘦,哪一种是最美的呢,有一句歌词说得很好:人世间有百媚千娇,我独爱你那一种。这也是了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风格”。优秀的园林作品都包含了人类的审美动机。有些设计师喜欢将所有的认为好的景观元素都放进去,结果每一样都不错,但总体上看却很乱。风格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设计的一个原则。园林风格很多:古典的、日式的、欧式的、规则的、自然的,现在出现的韩式的,园林之美在于它的无定式,自然而化,变化多端。这些风格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根据环境需要作设计。最好的设计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去创作去定位。无论是民族性,朴素性还是抽象的,艺术性的,只要搭配得当,风格统一,都会成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
3.从艺术走向生活
3.1带给人一种希望
过去的园林,苑、囿也好其实就是苗圃、果园或猎场这种概念,后来渐渐转化成公园等形式,为大众服务了。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上升了,但是特性没变,园林作为景观其独特性就是它的生命力。任何硬质景观都是基本上一成不变的,但园林却有其独具的软质景观来衬托,植物的季相、色彩、花期、生长性,这些变化给人多少新鲜的感受,给人多少生命的希望!花之美丽因为它的含苞、因为它的绽放、因为它的凋零,才让人感受到了它的各种美的姿态。
3.2给人全身心的体验
外部环境应分为实体和空间两部分,过去人们只注重建筑、道路等实体的设计,对于空间设计往往忽视,但是空间和实体实际上是同样重要的。园林的空间是复杂的,是全方位的,它有建筑、小品、植物等的形态之美,也有不同的颜色变化,花的香、泥土的气息、草的芬芳,各种气味;溪流、瀑布的水声和林中的鸟鸣,以及时间不同的四季变化,甚至于树荫、竹影、灯光、月色都是园林美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丰富的结构组成的园林 ,在设计中需要真正给使用者有这种全身心的美好感受。相比于古代园林的针对于少数人的使用需求,现在的园林更重视大众的参与性,将观赏性、参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体现经济的、社会的价值,这是现代园林设计师肩负的任务。
园林的艺术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物质文明是它的基础。当人类从自然山林空间走向集聚、走向城市空间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忘记对绿色生存环境的追求,但是,人类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渴望绿色[3]。有的时候风景区的利用、对外开放,其商业与自然保护是会成为一个矛盾,这也就是所说的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保护,如果能以自然为重,以生态为重,明白园林是自然风景的全方位体现,风景区的开发就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牡丹的雍荣、玫瑰的香艳、莲花的清纯、桃花的娇媚,园林之美就象这奇妙的大自然一样让人迷恋,而营造这种美的意境则要靠设计师对美的感悟和一支生花的妙笔,让现代园林从艺术走向生活,让每个人都沐浴在清新自然的园林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园林的营造;艺术;生活;风格;再现自然
没有艺术性的建筑不是好的建筑,但是和园林相比,建筑最差还有它的使用功能,而一个失败的园林作品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园林的景观作用更多。例如:苏州杨州一些古典园林的假山,用太湖石和黄石砌成,假山石洞让人感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近似于天然的石洞中一坐,就有了一种身在山林的感觉。但是现在某些城市里在街头也修建了一些假山,不考虑场合,也不管是否附合自然的岩石纹理,远看上去象一堆待清除的垃圾。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环境受到了人們越来越多的重视,园林从艺术走向生活,这正象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一样。与封建制度相适应的,过去的园林以古典的皇家园林出名,园林主要是为高官及文人墨客而设的,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现代园林的应用之广可谓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园林都会给人们带来美和舒适。
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不同要求
我国的古典园林大多为少数人使用,却面积很大,它所讲究的主要是满足园子的主人来享用的,而现代园林,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居住区环境、道路绿化等等,大部分是为多数人来利用的公共空间。因此对古典园林手法的运用应取其长、避其短,区分不同的功能要求,达到它的至高之处:“意境和美感”,而不是它的形式,我们完全也可以用现代的形式去创造美的意境。
2.现代园林艺术的营造
2.1深入千家万户的简单又复杂的艺术
在过去,普通百姓对园林的了解不多,但也知道采些野花放在家里、插在瓶中,渐渐的有卖鲜花的,人们会买来装饰自己的家。随着装修由简单到繁杂再到豪华,再到艺术化,现在就连一盆花的摆放可能也会考虑到装修的整体效果上来,这种摆花就变得艺术化了,进尔形成了室内园林艺术。室外园林环境也是如此,过去农家小院会种一两株果树,院前也会有几株花草,虽未规划设计,也能给人一种生机和美,现在我们用园林的营造将这种最朴素的对美的追求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当然这也应首先不失它的初衷,它给人以亲切舒适的美。
美术、音乐,可以曲高合寡,但园林特别是现代园林,却是一种大众的艺术,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园林是属于官僚及隐士的,现在它越来越深入到千家万户,现在的居住区环境越来越与园林相结合,现在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2]。园林所涉及到的建筑、植物、文学、美术、艺术、哲学等很多学科,也为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很多的思路。所谓“想要做好诗,功夫在诗外” 。现在的是园林成为了一门多学科的艺术并普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2用艺术再现自然的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自然的美好感受,无论是欢喜还是忧伤,只要感情所在,都会更深一层地去体会自然,就象阴霾的天气会使人情绪低落,让人联想到忧伤和泪水。所谓“夕阳芳草本无情,愁只是人间有”,一朵花一片树叶都可以让人产生出一些感慨来,这也表明自然的景观的确给人的心灵一种触动。园林景观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美好的自然给人的心灵以宁静和愉快。园林从规划设计到营造都凝聚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1],这就是园林与其它的建筑类的艺术的不同之处,园林讲究的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正是它的再现自然的手法,也成为它设计中的难点。
2.3用手段表达一种情绪
园林设计和写诗作画一样,都是一种表达。每次看那些高高的柳树在每年春天树叶刚发出时的嫩绿色,加之柳枝随风轻摇的那种柔和的动作,细细淡淡的绿色在天空的背景中象烟一样要飘散在空气中似的,就会想起古人的“柳色如烟”,再确切不过了,这是文字对美的表达。雕塑的意境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或愤怒或庄重或恐惧或欢喜,能够利用雕塑这种手段表达出这种情绪并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是达到了目的。那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要有这种表达,就是一种美感,让人舒服,让大多数人接受。
2.4功能性的重要作用
园林面向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表现,公园要热闹些,要有不同的分区,儿童区要示活泼一些,老年区幽静一些;住宅区要轻松、愉悦、舒适;古建筑区的园林相应地要与古典的风格相协调;现代的街区就要用简洁明快的风格来配合。墓地、陵园就需要体现庄重的特点。在这种功能性的要求下的立意要用园林的手段表达出来。
除了功能性,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尺度的比例关系、色彩、高低等都是要考虑的,甚至于要考虑人群的存在,即客体造景:公园里可爱的孩子们、秋色里携手散步老人、林荫下的情侣,无不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加上对景、框景等的运用,都会给园林美以更高的境界。适地适树、风格统一、比例合适、色彩处理得当等都是营造舒适园林的基础。
2.5园林的不同风格
环肥燕瘦,哪一种是最美的呢,有一句歌词说得很好:人世间有百媚千娇,我独爱你那一种。这也是了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风格”。优秀的园林作品都包含了人类的审美动机。有些设计师喜欢将所有的认为好的景观元素都放进去,结果每一样都不错,但总体上看却很乱。风格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设计的一个原则。园林风格很多:古典的、日式的、欧式的、规则的、自然的,现在出现的韩式的,园林之美在于它的无定式,自然而化,变化多端。这些风格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根据环境需要作设计。最好的设计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去创作去定位。无论是民族性,朴素性还是抽象的,艺术性的,只要搭配得当,风格统一,都会成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
3.从艺术走向生活
3.1带给人一种希望
过去的园林,苑、囿也好其实就是苗圃、果园或猎场这种概念,后来渐渐转化成公园等形式,为大众服务了。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上升了,但是特性没变,园林作为景观其独特性就是它的生命力。任何硬质景观都是基本上一成不变的,但园林却有其独具的软质景观来衬托,植物的季相、色彩、花期、生长性,这些变化给人多少新鲜的感受,给人多少生命的希望!花之美丽因为它的含苞、因为它的绽放、因为它的凋零,才让人感受到了它的各种美的姿态。
3.2给人全身心的体验
外部环境应分为实体和空间两部分,过去人们只注重建筑、道路等实体的设计,对于空间设计往往忽视,但是空间和实体实际上是同样重要的。园林的空间是复杂的,是全方位的,它有建筑、小品、植物等的形态之美,也有不同的颜色变化,花的香、泥土的气息、草的芬芳,各种气味;溪流、瀑布的水声和林中的鸟鸣,以及时间不同的四季变化,甚至于树荫、竹影、灯光、月色都是园林美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丰富的结构组成的园林 ,在设计中需要真正给使用者有这种全身心的美好感受。相比于古代园林的针对于少数人的使用需求,现在的园林更重视大众的参与性,将观赏性、参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体现经济的、社会的价值,这是现代园林设计师肩负的任务。
园林的艺术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物质文明是它的基础。当人类从自然山林空间走向集聚、走向城市空间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忘记对绿色生存环境的追求,但是,人类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渴望绿色[3]。有的时候风景区的利用、对外开放,其商业与自然保护是会成为一个矛盾,这也就是所说的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保护,如果能以自然为重,以生态为重,明白园林是自然风景的全方位体现,风景区的开发就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牡丹的雍荣、玫瑰的香艳、莲花的清纯、桃花的娇媚,园林之美就象这奇妙的大自然一样让人迷恋,而营造这种美的意境则要靠设计师对美的感悟和一支生花的妙笔,让现代园林从艺术走向生活,让每个人都沐浴在清新自然的园林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